论《琵琶记》双线叙事结构的戏剧性——兼谈双线叙事结构的文学渊源
【摘要】以《琵琶记》为代表的宋元南戏与明清传奇多采用生、旦双线叙事的结构,这种结构既突出了作品的“戏剧冲突”和“戏剧情境”等戏剧性对戏剧的本质要求,又体现了戏剧性“紧张性”、“曲折性”、“集中性”的戏剧美学特征。这种戏曲作品的双线叙事结构起源于古代诗歌的对唱形式。对唱所具有的两个视角和交错进行的形式及其融入长篇叙事诗后,遗留的以“换韵”为标志的叙事视角转换,是其与双线叙事结构的渊源的最好证明。 【关键词】双线叙事结构;戏剧性;对唱;
一、《琵琶记》与双线叙事结构
《琵琶记》作为我国戏曲史上的重要作品有着“与王实甫的《西厢记》颉颃媲美”
[1]p6
的崇高地位,对后世明清传奇的创作影响很大。其使用的由生、旦各领一线的成熟的双线叙事结构为《香囊记》、《宝剑记》、《牡丹亭》、《浣纱记》等大量的明清传奇作品所采用。
双线叙事结构不仅为戏剧作品带来了“丰富的故事内容”
[2]p17
,“造成了强烈的对比??
此外也通过地点的更换,人物的变化,苦乐的调剂,防止了舞台演出的沉闷和呆板,使观众在艺术上得到了更大的满足。”
[3]p131
而且该结构还突出了生、旦在戏剧演出中的重要地位,
1
并且增加了长篇戏曲作品在拆分演出中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双线叙事的结构对以明清传奇为代表的我国古代戏曲艺术还有着深层次的“戏剧性”方面的重要价值。 二、双线叙事结构的戏剧性
戏剧性是戏剧学的重要概念,主要有三个层次的含义,一是我们生活中用来形容离奇事件的泛戏剧性;二是形容戏剧、影视作品能够“引起观众兴趣,抓住观众有兴趣地看下去” 1
我国古代戏曲篇幅长,经常仅表演一些“折子戏”选段。而在众多选段中喜庆、祝寿、团员的场面自然在
寓意上更具有演出的优势。比如宋代杂剧中就不乏把喜庆的戏剧桥段拿出来单独演出的例子,而被演出的这段关于秀才过生日的,以祝贺寿星为中心的情节最后还成为了整部戏曲唯一流传下来的内容,详见参考文献[4]134页。因此,如《琵琶记》中表现蔡伯喈在牛丞相府里富足生活的“中秋望月”等内容,除了和另一条叙事线上赵五娘吃糠咽菜的故事线形成强烈对比外,也具有在喜庆场合下单独演出的意义,因此笔者认为拆分演出的需要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生、旦双线结构的存在。
[5]p93
的戏剧美学的概念,比如戏剧中经常使用的:“悬念、误会、巧合”
[6]p19
、两难选择、
[7]p75-77
发现与突转等手段,也被概括为对戏剧情节“集中性”、“紧张性”和“曲折性”的要
求。三是用来概括、界定戏剧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本质特征,如布伦退尔的“矛盾说”、阿契尔的 “激变(危机)说”以及我国戏剧理论家谭霈生先生的“情境说”等等。本文中涉及到的戏剧性一词主要指其第三层次和第二层而言,前者决定了作品的戏剧本质,后者是衡量作品艺术性的重要标准。
从第三个层次——界定作品的戏剧本质上看,最早提出这一标准的19世纪法国戏剧理论家布伦退尔认为戏剧性在于自觉意志受到阻碍时的冲突,进而概括出矛盾冲突才是“戏剧的本质”
[8]p17
。而双线叙事结构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表现男女主人公“悲欢离合”的爱情题材
[9]p10
——该题材在我国传统戏曲中占有很大比例,在唐代“才子、佳人,离、合、悲、欢”
就是主要的表现内容。在南戏作品中,表现爱情婚姻的题材更占了三分之一以上。在这一类题材的作品中,戏剧的主要矛盾存在于男女主人公对“合”的自觉意志,与造成他们“分”的阻力之间的矛盾对抗,如《琵琶记》中赵五娘的卖唱进京寻夫和蔡伯喈辞官、寄信、思归等行动都是他们在自觉意志下对“合”的追求。
双线叙事结构通过两条故事线分别表现男女主人公在求“合”的过程中与各种阻力的矛盾冲突,无疑增加了矛盾冲突的数量和力量。因此,无论是从采用双线叙事结构的戏曲作品的内容上,还是从双线叙事结构对矛盾冲突的量与质的增强效果上看,都利于体现作品关于“矛盾冲突”的本质界定。
但如果我们从阿契尔的“激变(危机)说”的要求来看,双线叙事的戏曲作品的戏剧性就值得商榷了。阿契尔认为“通过——或者可以设法使它很自然地通过一连串较小的激变而发展,并且在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含有能激动人的情绪的东西,如果可能的话,还含有生动的性格表现在内”
[10]p36
的一系列激变(危机)才是戏剧的本质。但采取了双线叙事结构
的戏曲作品并不符合这一要求:由于摒弃了一明一暗的叙事模式,为了保证两条平行推进的叙事线的平衡,很多不具备戏剧性,本该放到暗场处理的情节也被拿出来放到明场表演。事无巨细的明场表演必然会造成故事情节的臃肿和节奏的拖沓。而缺乏通过间接叙述表现的暗场戏,更无法达到阿契尔对戏剧本质的“激变”要求——在双线叙事的戏曲中只有按部就班,缓慢发展的渐变。
谭霈生先生的“情境说”解决了这一问题。依据戏剧性“情境说”理论,戏剧的核心问题是“人与情境的契合”
[8]p144
概括起来就是人物由性格出发在情境(环境、前事、人物关
系)下采取的行动,从而构成新的情境。双线叙事结构虽然只能形成“渐变”,无法形成“激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范文论《琵琶记》双线叙事结构的戏剧性 - 兼谈其文学渊源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