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染高原的红色希望之花
——东北大学志协赴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龙家小学调查报告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新瑞)
2015年8月,跨过千山万水,经过祖国南北,我们东北大学赴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龙家小学社会实践团终于抵达了目的地龙家小学——一所有着百年历史传承的老校。
7日上午,校长梁中凯向我们介绍了学校的概况,我们惊叹于一所高原上的乡间小学却有着许多高校难以企及的历史文化底蕴,并且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传承。校园内三百多棵银杏树,有的是全关各地各级院校种下的友谊之树,有的是各级单位领导扶起的希望之树,有的是各地支教学生寄托的祝愿之树,还有,新婚的老师播种的爱情之树。我们种下的是树,收获的却是爱,是希望,是对高原上红色精神的敬仰。我们以我们的方式留下我们对龙家小学的爱,龙家,以它独特的方式留下我们的印记,岁月更迭,时光荏苒,但树在,情就在,希望就在。
参观校史馆和陈列室也带给我们极大的震撼。从清朝末年到如今的公元2015年,一百多年里,学校老师坚持手抄誊写学校纪事,大到学校历史性决策,小到学生与外界的往来书信,事无巨细。一万多封往来书信,四千多册学生作业本合集,拥有两项世界纪录,泛黄的纸页,褪色的笔迹,浓厚的历史感扑面而来。1953年的会议桌,四十年代的手摇铃。。。。。。我想,能够支撑一所学校始终如一,孜孜不倦地做一件事的——就是精神。发展教育的精神,以育人为本的精神,
坚持传承的精神,一种浓郁而纯洁的龙家精神,一种如同大山一样坚韧刚毅的精神。
一所学校的眼界,决定了学生的高度;学校领导的视角,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未来人生的走向;就像皮格马利翁效应,老师们对学生有多大的期许,他们的人生便会拥有多少种可能。在龙家小学,我们真正看到了什么叫做老师与学生如同家人一样温馨相处。校长除了能叫出全校同学的名字外,还能清晰的说出学生宿舍里每个床位对应的学生及其家庭情况。校长对学校,对龙家的教育事业付出的心血,由此可见一斑。
教育,是一种使命,也是一种情感。当教育融进骨血,便会迸发出无限的生命力,在这高原之上,大山之中遍染红色的希望之花。教育,不只是智的培养,更是性格、能力和道德的培养。各种各样的手抄报活动、毛笔书法比赛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文化生活;植物园、银杏园及学校大面积饲养的鸽子不进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是让他们体味到生活的美好,学会热爱生活;袖珍党校,童心向党的发展方向更是有利于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及正确的社会价值观。青少年是未来祖国的希望,爱党爱国,要从娃娃抓起。
龙家小学,不仅是一所小学,更是龙家镇的希望,是红色高原大山深处的希望。在龙家我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素质教育,什么叫做真正的育人树人。小学的教育应是色彩斑斓,应是童真童趣,是真正的人格养成。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龙家,做到了。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范文东北大学志协赴遵义市余庆县龙家小学考察报告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