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理念,这些明确的目标和符合国情、民意的理念很快被全国农民所接受并形成共识,成为建设新农村的一股内在热情和动力。
(二)可持续发展是农业发展的最佳选择。韩国土面积狭小,人口密度大,农业资源十分稀缺,大米、肉产品等农产品自给率不高,依赖外国进口。但在农业发展规划方面,韩国政府自90年代开始由单纯追求产量逐渐转换到量质并重,大力发展亲环境农业,通过立法、建制和制规等三个方面举措,从降低化肥、农药施用量,推行产品认证和从业人员补助,大力提高生产效率以及引进先进农业生物技术等方面着手,在尽量保障农产品产量不降低的前提下,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通过近2O年的努力,韩国部分种植品种产量不降反升、农产品安全质量位居全球前列、自然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并轨向前,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成绩。由此可见,发展与保护、产量与质量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矛盾,关键是要有政府奥、立法保障与规划落实。
(三)重要的组织依托是发展关键。韩国农协为非政府背景的综合性农业服务机构,其发展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2咣纪70年代,韩国农协进行了整合与合并,由总会一市郡一里洞三级缩减为总会一邑面两级,提高了单个农协的实力。农协主导了农产品销售、融通了农业资金,进而提高了农民收人和福利水平,增强了农民教育,提升了农村文化水平。此外,农协在执行自身法定职能的同时也承担了一部分开发农村的政府职能,政府很多涉农政策需要通过农协来贯彻执行,主要表现在规范经营行为、监督指导农业生产及维护农民利益等多个方面。农协在韩国加入关贸总协定后为保护国内农业市场,防止农村经济体系崩溃,延缓农村经济萎缩,改善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加快重庆市农业发展的着力点
从表面看,重庆市的城乡统筹与韩国的新村运动有所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都是推动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因此,在一些技术和方法上,我们完全可以借它山之石攻自己之玉。
(一)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挥特色农业优势是农业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最重要措施之一。韩国新村运动开始即按市场需求、自然禀赋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等因素,把农业划分为粮食、水果、蔬菜、饲养和经济作物四大专业化区,对发挥特色产业优势和提升规模效益起到了十分巨大的作用。重庆市地理条件和自然禀赋与韩国十分相似,当务之急就是必须走出一条具有重庆特色的山地农业发展之路,因此,建议在“十二五”时期,加快在我市构建“四优七特”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重点发展粮油、柑橘、蔬菜、畜牧等四个优势产业和渔业、林业、茶叶、特果、蚕桑、中药材、烟叶等七个特色产业,引导优势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聚,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特色农产品,促进农产品优质化。
(二)提高农产品安全标准。为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切实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的监管工作,韩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亲环境的农业政策,并将1998年作为韩国亲环境农业元年,大大促进了亲环境农业的发展。从取得的成效来看,农产品安全性的提高和农药化肥等施用量的减少,并不影响农产品产量和农户收入,反而随着质量提升进一步推高了农产品单价,促进了农民增收。因此,建议我市在“十二五”时期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将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化生产和管理轨道,围绕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建立商品粮、柑桔、无公害蔬菜、生猪、草食牲畜、家禽、生态鱼、有机茶和油菜等9大类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示范区内全面禁用高毒农药、违禁化学物质及兽药。
(三)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在韩国农村和农业发展中,各类农民协会作为农民与政府、市场交流的中介,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鉴于目前重庆市农业合作社的规模一般较小,经验不足,且具有明显的地域局限性,因此,建议在城乡统筹起步阶段逐步培育壮大各种类型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体系。运用经济手段鼓励农民自愿组成各种专业合作社,按照分工分业原则,提供产供销服务,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和工作指导力度,通过项目引导、市场化运作,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劳动、技术和资金互助合作,与现代商业组织直接对接。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范文韩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启示(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