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2011年终理论考试复习提纲
一、 基础部分:
1、 何谓洁净手术部:洁净手术部是指由洁净手术室及辅助用房组
成的自成体系的功能区域。洁净手术室是指采用一定空气洁净设施、达到一定细菌浓度和空气洁净度级别的手术室。 2、 洁净手术部组成:包括洁净手术室、负压手术室、洁净辅助用
房及非洁净辅助用房。
3、 洁净手术室的温度及湿度:温度在20----25℃,相对湿度为
50%---60%。
4、 洁净手术室的等级分为:特别洁净手术室(百级)、标准洁净手
术室(千级)、一般洁净手术室(万级)、准洁净手术室(30万级)。
5、 洁净手术部用房的主要技术指标:最小静压差、换气次数、手
术区手术台工作面高度截面平均风速、自净时间、温度、相对湿度、最小新风量、噪声及最低照度等。
6、 各等级洁净手术室适用于哪些手术:Ⅰ级特别洁净手术室(百
级),适用于关节置换、器官移植及脑外科、心脏外科和眼科等手术中的无菌手术;Ⅱ级标准洁净手术室(千级),适用于胸外科、整形外科、泌尿科、肝胆胰腺外科、骨外科和普通外科中的一类切口无菌手术;Ⅲ级一般洁净手术室(万级),适用于普通外科、妇产科等手术;Ⅳ级准洁净手术室(30万级),适用于肛肠外科及污染类手术。
7、 影响手术室空气洁净度的因素:人员流动、患有呼吸道疾病的
人员进入手术间、手术台上移动病人及各种包布的抖动、手术间门的开放、进行污染手术、医护人员的着装、卫生打扫。 8、 保持手术中空气洁净度的关键措施:最关键措施是控制人员流
动与室内物品流动。除必须严格控制参观人员外,也要控制手术间之间人员的流动,尤其严格禁止污染手术间的人员与物品直接进入无菌手术间。
9、 何谓灭菌: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过程。 10、 何谓消毒: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
化的过程。
11、 何谓无菌物品:物体上或容器内无活菌存在,即经过灭菌未被
再污染的物品称为无菌物品。
12、 何谓无菌技术:无菌技术是在执行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过程中,
使已灭菌的物品,保持无菌状态不再受污染,防止任何微生物进入机体的一种方法。
13、 手术室无菌技术常规内容:物品灭菌技术、外科刷手方法、穿
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器械车及铺无菌巾、使用无菌持物钳、术中无菌技术操作。
14、 无菌台铺置的要求:①无菌包必须在灭菌有效期内,按外包装
上化学灭菌指示胶带及包内的灭菌指示卡显示符合灭菌要求,方可使用。②操作时操作者距无菌台始终保持一定距离。③敷料包第一层,直接用手按无菌技术要求打开,第二层用无菌持
物钳打开(或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后打开)。④无菌台应铺置4层以上,台上的夹层包布向四周下垂30cm以上。⑤刷手护士整理无菌台上的物品应在刷完手、穿上无菌手术衣并戴好无菌手套后进行。⑥手臂不可越过无菌区操作,无菌器具、敷料摆放在无菌台以内。湿的纱布、敷料应放于无菌弯盘内。⑦手术开始后,无菌台上一切物品只能用于此台手术。
15、 无菌台推移的要求:刷手护士移动无菌台时,应将双手平放于
无菌桌内侧,缓慢平移,防止水盆中的液体溅出。巡回护士移动无菌台时,应手握无菌车腿,避开下垂包布的无菌面。 16、 无菌台上物品保持无菌的原则:①已铺置未用的无菌台保留时
间为4小时。②无菌台上物品一旦被污染或怀疑被污染应立即更换。③无菌巾单被污染或被无菌液倾倒浸湿,应立即以4层以上的无菌巾单遮盖或更换。④潮湿的无菌器械应放于无菌台上的水盆或弯盘内,或加铺4层以上的无菌巾上。
17、 感染手术实施无菌技术的原因:任何一种感染性病变,根据其
病原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和敏感的抗菌药物,就可以取得疗效。但如果术中不注意无菌操作,会增加病原菌种的感染或扩大感染的范围,从而使治疗复杂化。所以,感染手术也需要实施无菌技术。
18、 刷手护士应遵守的无菌技术操作原则:①避开术野在医生胸前
传递器械,隔人传递时在主刀手臂下传递。②术中及时擦净器械上的血迹。③掉落到手术台平面以下的器械、物品即视为污
染。④同侧手术人员调换位置时,先后退一步转身,背靠背或面对面换至另一位置。⑤手术中如果手套破损或触及有菌区,应立即更换手套。衣袖触及有菌区则套无菌袖套或更换手术衣。⑥无菌区被浸湿,应加盖4层以上无菌单。⑦切开污染脏器前,用纱垫保护周围组织,以防污染。⑧皮肤切开及缝合前、后要用消毒液涂擦切口皮肤一次。⑨接触空腔器官的器械与物品均视为污染。⑩污染与非污染的器械、敷料应分别放置。 19、 巡回护士应遵守的无菌技术原则:①病人进入手术间后即关闭
手术间的正门,以减少外走廊污染空气流入。②手术前物品准备齐全,手术中减少不必要的走动,减少或避免巾单及敷料的抖动。③给手术人员擦汗时,请术者将头转向侧方远离手术野,用湿毛巾擦拭。④控制参观人员数量,督促其与术者保持一定的距离,并减少室内走动。⑤随时监督手术人员的无菌操作。 20、 手术部常见的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等。
21、 何谓外科感染:细菌侵入人体,在组织内生长繁殖并产生代谢
产物,引起人体内全身和局部的反应,在临床上表现为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称为感染。外科感染是指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包括创伤、手术、烧伤等并发的感染。
22、 血源性传播疾病手术的安排及处理原则:①房间外挂隔离标志。
②参加手术人员,穿保护性鞋套、眼罩及隔离衣。③原则上禁止参观。④术后处理:器械及物品: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
送器械清洗间消毒处理。被服类:所有污染被服放入固定的有标记的污衣袋中,如有特殊感染按相关原则处理。手术间地面或物品表面:血迹及分泌物污染处应立即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处理。吸引器瓶:根据瓶中液体量放入含氯消毒剂。 二、 手术护理相关知识:
1、 手术体位安置的原则:①舒适安全②固定牢靠③暴露充分④呼
吸、循环畅通⑤避免肢体神经及皮肤损伤⑥有利于手术者的操作。
2、 安置俯卧位时的注意事项:一方面防止胸部受压,使胸部活动
受限,肺活量降低,呼吸困难;另一方面防止腹部受压导致下腔静脉受压,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脊柱手术使用俯卧位架时使胸腹部悬空,在双肩及髂前上棘处的骨突部、双膝下及足部分别垫软垫进行保护,同时注意保护双眼不受压。 3、 安置膀胱截石位时的注意事项:防止腓总神经受压,在腘窝部
用棉垫保护;同时注意保护骶骨与髂、髋关节周围的韧带和肌肉,支腿架不可过高,两腿不宜分开过大,并在骶尾部垫一方软垫。
4、 手术分类:按照手术部位有无细菌的污染或感染,分为三类,
无菌手术(或清洁手术)、污染手术、感染手术。
5、 手术中皮肤护理的措施:手术中的皮肤护理是确保患者安全舒
适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一环,可采取以下措施:①术前评估及压疮预报②局部垫软垫防止骨突出处皮肤受压③在不影响手术野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范文手术室基础知识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