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模式也在给学而思带来稳定的中坚血液的同时,各种流程化和相对复杂的监督体系的引入使得老师在教学方面不能放开手脚,制约了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也是学而思最近一段时间内很少有非常优秀老师横空出世的主要原因,从林一青老师半公开的道歉信上我们可见一斑。其次随着学而思的快速扩张,越来越大的教师缺口使得学而思在教师选拔和培养的门槛有所降低,一部分重要的考察流程开始流于形式,这和学而思教师体系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希望学而思在处理学校扩容和老师培养建设这一问题上能够找到合适的平衡点。当然学而思专门的教师培训学校的筹划和建立也让我看到了学而思在这一领域的努力。
综上所述,学而思在优秀教师团队及与之配套的教师培养监督体系方面是比较成功的,其中的教师培养监督体系和专门的教师培训学校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当然与学而思教师体系的成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学而思管理体系中企业的扩张和人才断层的矛盾,这一问题我会在学而思之痛中作为一个专题进行专门探讨。
三是相对高效的公司组织架构和统一完善的流程执行体系;
对于学而思的组织架构图,笔者有幸得到过几份,但每一份的组织架构都尽不同,但从本质上来看学而思的整体公司架构还是有着非常先进的管理理念的。
随着学而思的逐渐发展与壮大,学而思的管理架构也由单一的项目型树状结构向矩阵性扁平结构转化。公司高层把学校核心职能划分为年级和学科两个轴线,即按照年级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几大部分按照学科分为奥数、英语、理化、语文等几个区间。形成了以学科主任和年级主任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管理监督矩阵式结构组织,加上独立于这一体制外的市场部和网络部对于该体制的紧密配合,形成了各个学科和年级之间相对独立又相互竞争的组织关系。虽然学而思这一体制在执行方面也出现了种种的困难,但根本来看该体制的相对成功的设置还是对学而思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学而思在北京及外地各个教学点的全面开设,学而思也正在尝试性的把地域性组织管理作为一个轴线加入学而思矩阵管理体制中,有意或无意的向还出于理论验证阶段的网状管理型组织架构发展。学而思在这一领域所作出的努力和尝试值得所有教育培训企业进行关注和借鉴。
在培训行业这一领域,对教育专业管理人才的短缺和教育行业人员的高流动性一直是困扰各个培训学校发展的一个难题。因为公司人员的高流动性中高层人员的流失,往往使得各个培训公司花费大量时间和资源建立的体系因为人员的关系而被迫流产。并最终造成整个公司的执行效率低下和管理成本的大幅提升,这一点也是很多中小型企业面临转型时期的切肤之痛。
学而思在转型时期也遇到了这一突出矛盾,但学而思相对成功地解决了这一矛盾。学而思先通过矩阵式管理结构和半网状管理结构解决了中高层人才因为离任而形成的断点。再基层人员方面,学而思在教学、市场、教务、服务等各个方面建立起了一整套统一完善的流程执行体系。各个流程设定的非常详细,从前期的准备到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与解决方法再到结束后效果和问题的总结在这一流程体系中都非常详细科学的体现,然后把这一流程引入公司的计算机OA管理体系加以执行。这一流程化的建立给学而思带来了极大的收益:
1、 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基层人员流失带来的执行效率低下和管理成本提升的问题。 2、 降低了基层员工培训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员工的入手时间大大缩短。
3、 解决了公司总体战略到具体执行实施过程中目标偏离的问题,为下一步地域扩张中在公司整体模式复制与实施方面做好了全面的准备。
当然,学而思在这一过程推广和实施的过程中还是有着其不足的一面,首先专业管理人才的欠缺使得公司的矩阵结构的责任划分并不是特别明晰,出现了大量重合点,造成了公司内部资源的浪费。其次,公司的流程化体系的建立使得公司在保证公司模式健全性和模式推广的同时,也对公司基层员工在个人能动性和职业发展空间上形成了很大的制约,这也是公司高层值得思考的问题。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范文学而思模式探讨及现状的思考(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