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做课堂练习。 10、小结。
五、分类
单元计划
教学目标
1. 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 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 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啊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单元重难点:独自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
教学时间: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 38、40 页练习六第一题 教学要求:
1. 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
法。
2. 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 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探求新知
1. 感知分类:课件出示文具店图,让学生观察,说一说,文具店里的文具是怎样摆放
的,为什么要这样摆放?(先自己想一想,在交流) 2. 明确分类;小朋友说的就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这就叫分类。 3. 扩展感知:生活中还有那些分类的现象,都是怎么分的? 二、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1. 摆一摆
出示商品柜台,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相应的物品分类摆放在柜台里,学生汇报无平 物品是如何摆放的,教师指明分类的必要性——通过分类是每种物品看得更清楚也为我 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
2. 完成做一做的题目
(1) 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2) 小组活动,组内相互交流是怎样分的,体验分类的方法,通过分一分的活
动,使形式进一步体验分类的作用。
(3) 汇报交流。
教师在巡视中指导,同时注意学生中分类的不同方法。 3. 继续分类
4. 出示挂图:供销超市
五楼
四楼 三楼 二楼 一楼
要将十个货架放进各层楼,可是超市只有 5 层 怎么办?
学生分后,问:这样布置合理吗?为什么?
哪个小朋友来调整一下?(边思考,边调整,如下) 供销超市
五楼
四楼 三楼 二楼 一楼
请大家试着给各楼层“起名字”
(1) 各小组讨论后自由发言,能给那一曾起名就起那一层 的名字。
(2) 归纳整理,确定各楼曾名字:一楼副食类,二楼日用类,三楼文具类,四楼家
用电器类,五楼服装类,并板书。
5. 练一练
(1) 40 页第一题,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并说一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 (2) 第二题,指导形式独立完成。订正时将学生的作业展示出来,启发说出,4
两车是同一类的 (3) 第三题,教师说明题意,学生互相交流,使学生明白其中一个与其他三个
不是同类。
三、全课小结
第 2 课时 分类的练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 40 页练习六 2—6 题 教学要求:(1)能进一步懂得按一定的要求进行分类。
(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教学过程:
一、导入练习, 二、开始练习
1、 第 2 题
说说题意,独立完成。展示作业,指导订正。
启发说出,前后 4 辆车是同一类的。 2 第 3 题
小组合作,找出不同的一个,再相互交流,说说为什么不同。 3 第 4 题
学生观察图画,想想可以怎么分,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别的分法吗? 4 第 5 题
理解题意,再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可以怎么分类,鼓励学生想出尽量多的方 法。
5 第 6 题
(1) 出示图,说说有那些图形?
(2) 你能把这些图形分类吗?你能想出几种分法? 6 补充练习
每组一袋物品,明确要求:先议仪怎样分,哪组分得又快又准确。 汇报说明。
六 、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计划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熟练地数出 6—10 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
物的顺序和位置。
2. 使学生掌握 6—10 的数的顺序,会比较他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 10 以内各数的组成。 3.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 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 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 10 以内的加减法。
5. 使学生比较熟练的进行 10 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 使学生用 10 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
系,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7. 让学生用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
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教学重点
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难点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教学时间:5 课时
第 1 教时
教学内容:6、7 的数数和内容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正确地数出 6、7 以内物体的个数,认识 6、7 表示的实际意义及序数 6、7。 2 、掌握 1 至 7 的顺序、大小、组成,会读会写 6、7。 3 、结合插图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教学重点: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掌握 6、7 的组成。
难点:掌握 6、7 的组成
教具:主题图,计算器、直尺图、点子图、小棒、鱼图印刷体、练习格。
教学过程
复习
口令
按小组报数,请最后一个小朋友站起来回答你报的是几?是本组的第几个 ?你组共 有几个小朋友? 教学新知
数数 6、7:
出示认识 6 和 7 的主题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问图上有什么?请同学们数一数,
图上有多少人?多少桌子?多少椅子?
你们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还可以怎样数?你们又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
的? 小结:我们刚才都是按照 1、2、3、4、5、6、7 的顺序数的,在数数中我们发现,
数 5 个以后在数 1 个就是 6 个,接着 6 在数 1 就是 7,7 比 6 多 1,6 比 5 多 1。 接着在请小朋友数一数,下面的人物图和点子图,看分别有多少个?
抽学生说出他们的结果,老师根据他们的回答在黑板上出示6 和 7,让学生读 6 和
7。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数字 6 和 7 的形状分别象什么?
示小棒,看谁数的好,先数 6 根,再数 7 根,并分别用 6 根、7 根小棒摆一摆,摆出自
己所喜欢的图形。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出数量是 6、7 的人或物的例子,指 2-4 名学生说一说。
教学 7 以内数的顺序
示计数器,请一学生先拨 5 颗,问,在添一颗是几颗?6 在添上几是 7。老师在演示一
遍,学生在数一遍。
示写有 0-7 的直尺图,指导学生观察,直尺起点从那边开始?用什么数字表示?尺子
一共有几段?从 0 到 1 是几段?7 前面有这样的几个一段?
学生独立填空:
0 2 4 6
比较 5、6 和 7 的大小
示点子图,问,左边有几个点子?中间有几个?右边有几个?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左边
和中间比,哪个大?哪个小?中间与右边比呢?它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连接?“<”
交换点子图位置,再比较,现在可用什么符号呢?“>”
引导学生观察,5<6 6<7 6>5 7>6
说明大于号的开口总是对着大数。
教学基数和序数的含义
口述 P43 的鱼图
老师总结?6 表示 6 个“6”,也表示第 6 个的“6”,7 也一样。
教学 6、7 的书写
教学 6、7 的组成
让学生摆 6 根小棒,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怎样分才能既不重复又不漏掉?生分,师
巡视,分得好的给予表扬
指明说出有不同的分法
用同样的方法指导 7 的组成
练习 6 和 7 组成
新课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数字 6、7 及它们的数法,组成,识了 7 以内的顺序,
6、7 的组成,还认识了 6、7 表示几个和第几个,及 6、7 的写法,这些内容大家要很好地
掌握。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范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教案(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