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Byran首次发现俯卧位通气(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PPV)可减轻患者背侧肺组织压力,促进肺泡复张,改善气体交换。至今,PPV已被认为是纠正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难治性低氧血症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治疗护理措施。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S e Me i l n ek dc A dAs h M ei n 2 1年第 1卷第 8 a kT e dc e 0 2 i 0期表 1抗肿瘤药物的主要毒性反应
2 1 3
量间歇用药往往比小课题连续用药的效果好。因为大剂量问歇用药不仅杀灭的肿瘤细胞数更多,而且也更有利于造血系统等正常组织的修复与补充,有利于提高机体的抗瘤能力及减少耐药性产生。 2抗恶性肿瘤药毒性反应及处理21毒}反应 .生
心电图、心脏生化指标、声心动图的变化等。超化疗时除注意药物用量外,
联合应用维生索E和辅酶Ql等药物能够预防抗肿瘤药所致的心脏损害, O改善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强和促进受损正常细胞的恢复。用蒽环类药物增应引起心脏毒性时,可给予洋地黄、利尿剂、低盐饮食及卧床休息等对症治疗。大剂量应用C X时, T应给予美司钠解救,因美司钠可与丙烯醛结合成无毒化合物。 () 4脱发。脱发的程度通常与药物浓度有关,给药量越大,脱发越重。抗癌药物所致脱发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措施,用药前给患者戴冰于帽,头皮冷却,管痉挛;使血或应用头皮止血带,减少药液进入头皮,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脱发,但实际效果不大。 ()毒性 5肺化疗药物引起的肺毒性无特殊处理办法,主要应以预防为主。若一旦发生肺纤维化反,即停药,应立并给予吸氧、抗生素等处理。纤维细胞抑制剂(如氯喹)、皮质激素及大量维生絮C可能会减轻症状。若发生过敏性肺毒性,一般停药后病变即可消除。参考文献
目前,常用的抗恶性肿瘤药物对肿瘤细咆选择性差,因此,杀伤肿瘤在细胞的同时,正常组织细胞也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对毒性反应限制了药物的使用剂量,同时也影响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 1。如表 )2常见毒『反应的处理 . 2生
() 1消化道反应恶性、呕吐是最早期的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导致脱水、 电解质失调。的止吐药物有5 HT受体拮抗剂 (常用一 3格拉司琼、昂丹司琼、 托烷司琼等 )甲氧氯普胺、、氯丙嗪等。 () 2骨髓抑制。多数抗肿瘤药物都可弓起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防措 I预旌:①严格掌握药物治疗的适应症,对一般情况差,近期做过化疗或放疗的患者慎用 t强观察,②加定期检查血常规
;治疗过程中给予必要的辅助手③段,给予补’补气养血中药;如肾、④严重者可给予造血生长因子,粒细胞如
【康格非 . l】陈惠黎 .临床生物化 M第 1 .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 8 2 8 5 9. 3 2 1 9
集落刺激因子( - S )粒细胞r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M-G F或白细 G G F、 G S)胞介素 1(L )⑤给予抗生素以预防感染; 1-1; 1 1⑥进入无菌病房。() 3心畦毒性。化疗前后及化疗期间应注意监测患者心功能的变化,如
【】方允中医学酶学】北京:民卫生出版社 .94 2 .人 i8
俯卧位通气的护理研究进展马荣华潘青朱桐梅江苏
艾
梅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中图分类号】 4 22 R 7 .. 【文献标识码】 A
苏州 2 0 ) 0 0 l 5
【文章编号】 62 22( 02 0— 2 10 17— 53 2 1 ) 8 03— 2关性肺损伤的发生:①有效降低患者静态时压力一容积曲线低位拐点的压
l7年, ya m 94 B rn首次发现俯卧位通气( rn o o et ain P o ep ̄ n vni t, l o
P V) P可减轻患者背侧肺组织压力,促进肺泡复张,改善气体交换。至今, P V已被认为是纠正急性肺损伤( ueln jr,AL ) P Act ug i u y n 1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c t rsiaoy ds essn rme A ue eprtr irs y d o,AR ) t DS患者难治性低氧血症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治疗护理措施。 本文就近年来P V的临床护理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P1 P V改善氧和的作用机制: P
力,增加高位拐点的肺容积【⑦降低胸壁顺应 l x。,且胸壁前后部的顺应性更趋均匀【xl③降低气道峰压与气道平台压的比值, 4i。 ti t增加呼气末肺容积[l x。 i④氧和改善后, v吸氧浓度、气道平台压,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等参数下调,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肺损伤的发生。⑤通过体位引流,减少气管导管内吸痰频次,降低外源性感染的机率fv, x]还可减轻机械通气时患者胃肺返流 1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3 P V的护理 P31 P V的适应症、 . P禁忌征与并发症
研究认为约7%的AR S AL患者P V时
, 5 D/ I P患者的氧和能够得到明显改善, a平均升高约4mmHg”P改善氧和的主要作用机制有以其P O2 1 ̄。PV下几方面:肺内水肿液发生重力依赖性重分 j]①, l通气/ i v血流比值更趋合理;肺内分流明显减少【l胸膜腔内压的重力梯度减弱,⑦ v③ J跨肺压更趋均匀,心脏对肺组织的压迫减 i i⑤借助体位引流,④ ii,i vl 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改善氧和; I 2 PV P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 研究证实P、以通过以下机制, P呵减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呼吸机相
目前,关于P V适应症的系统研究尚不多见。中,RC研 l P多 L T,认为, P O,FO, 0 mmHg,当 a/ i 30或出现肺实质病变需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的患者宜尽早行P V。 P但是由于P O,FO, a/ i值大小与心输出量、i 1 Fo以及 P E值有关,以此判定息者是否实施P V, EP故 P还有待商榷。 ob J[i Ab a xm v
以及V l . x l 的研究认为,R S fr j a A D患者确诊后的4h PO FOt m 8内,a/ i= O m 3HgFO>5%7 E P 0mH,,i ̄ 0 . E>1c gP O时宜行P V。 P也有研 为 P V时胸 P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范文俯卧位通气的护理研究进展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