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论文
阅读伴我成长
——熊仁伟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记忆当中出现了两个人,他们在无意和有意当中,培养了我阅读的好习惯。一个是我的父亲,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还有一个是我的姑姑,她是个兢兢业业的教师。接下来我先不从理论上谈论阅读的重要性,先讲讲我小时候的故事,我相信这些用心灵敲击出来的文字,一定可以给大家一些启发。
我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刚学写作文,记得老师给我们推荐《作文同步》这本书,我让父亲骑着自行车从县城里买回来,尽管印刷有些粗糙,排版不够精美,但因为是第一本课外读物,加上书籍的扉页上印有书店的章印,居然使我幼小的心灵对它产生爱慕之情。
乡下冬日的夜晚,万簌俱寂,昼短夜长,父亲总是未等到天亮,就早早醒来,并且再也睡不着,我就经常被父亲扰醒,闲着无事的时候,我便躲在暖和的被窝里,在炽黄的灯光下翻起那一本作文书来,有一些文章还轻轻地让我的心弦为之一颤,久而久之,我开始渐渐萌生了在书中读他人故事的想法,并且一页页地翻书,总会闻到一股墨香,我时常将书摊开,把书盖在脸上、贴紧鼻尖、深深地吸一口,感觉书的清香怡人!很奇怪吧,我对书产生的依恋,竟然是因为那印刷的油墨味。后来,看了那本作文书,我也不知不觉地开始了模仿,并且模仿的习作还经常被老师当成了范文,对着全班同学的面念,那时甭提多有成就感,有了老师这及时的表扬,即便是刚学作文,我也不害怕,老师的表扬还会鞭策我,让我愈发地感觉到读书的好处了。
我开始让父亲带我去小书店,当时还经常骗爸爸说:“是老师要求买的。”其实我当时买得最多的是“小人书”,每页只有二三行文字,其余的多是插图,不过我仍旧是爱不释手,看完一本又一本,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龙争虎斗》了。还有很多至今都记不起名字的。当然,除此之外,去书店的次数多了,自然而然看到吸引自己眼球的新书,就会尝试着买一本,那时候的《故事会》是最惹我喜欢的。买这些书的时候,因为父亲还不懂教育,根本就不会像现在的父母那样——考虑这些书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否有帮助。 现在想想,我在阅读的过程中,父亲因为不懂,所以干预得很少,没有功利的心态,让我彻底地在无形之中感受到了阅读带给我心灵的充实和愉悦。
再后来读五年级的时候,姑姑从乡里回来探亲,觉得村里的小学师资不强,便让我转到她所教的乡中心小学了,因为离家很远,加上来回不方便,刚到姑姑家,没有朋友,经常想家,姑姑看出了我的心思,便从她的书柜里拿了一本适合我当时阅读的《少年文艺》给我,姑姑告诉我:“不动笔头不读书。读书的时候,手中一定要拿着笔,将自己喜欢的句子画波浪线,在词语下面画上小圈圈。这样画一次,印象就会更加深刻,注意力也就会更加集中了。”姑姑给我看了她的笔迹,我看到满页的“勾勾抹抹”,有些页面都“面目全非”了,受姑姑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至到现在我还是用笔在书上写写画画,感觉那些小圆点像一个个跳动的小精灵一般可爱。有时候,有些书是姑姑要永久保留的,便不让我圈圈点点,包括她自己也没有那样做,她告诉我,可以将自己喜欢的词或句子,抄在她递给我的笔记本上,日子长了,抄书抄多了,语感也在无形当中顺利培养了。除此之外,姑姑还会给我更大的笔记本,,让我做一本“剪报本”,将平时在报纸上、其它书籍上看到的美文,用剪刀把它剪下来,贴在笔记本上,这样既不用抄,也可以保留全文,没有事的时候还可以再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文章,这个习惯一直保留到我上完中学为止,每个寒暑假,我总会坐在家里,把《初中生之友》当中的所有美文剪下来,粘贴成册,这个阅读爱好丰富了我的假期生活不说,更重要的是——它促使我阅读和寻找了许许多多的好文章。在阅读搜寻的过程当中,关于不同作文的习作思路,也在记忆里沉淀了下来。现在想想,那真是一个高雅的业余爱好!
虽然至今,有很多阅读过的内容已经忘记,但心灵上得到的收获,却是无法用言语来比拟的,我只知道过去阅读的东西和我现在的生活,已经紧紧地环扣在了一起。它已经在时时刻刻、在悄无声息中、影响了我的性格和我的人生观、处世观、价值观。不能说自己很完美,但我可以确定的是,如果没有阅读,没有在阅读中熏陶出来的“非智力因素”,我就不可能像今天这么从容、淡定!因此,我总结自己的人生体验,愚以为阅读的重要性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讲:
(一)阅读可以教会孩子做人。看一本好书,就是交一个好朋友。孩子待人接物的言行,很多是来自父母和他人的影响,但也有一部分是来源于课外阅读,并且随着年级和年岁的增长,孩子与家长的沟通逐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范文阅读伴我成长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