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三 角度 古诗二首》优质课教学设计(4)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1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到的景物就不相同,这些画面作者是通过哪句诗来表现的?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师:当苏轼看到如此迥然不同的美景,他不禁感叹到:不识庐山真面目

(5)自由朗读第三、四句,并思考:

①“面目”是什么意思?(由人的面目引出,“面目”即是样子)②身是指什么呢?(由身体引出,“身”就是自身、自己,这里指诗人)师:这两句话连起来理解,就是“我不理解庐山的真正的样子,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用关联词说“之所以〃〃〃〃〃〃是因为〃〃〃〃〃〃”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反过来试试“因为〃〃〃〃〃〃所以〃〃〃〃〃〃”)③诗人从多个角度看庐山,都没看清楚它的真面目。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课件)从这两句诗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看事物要从不同角度去看,这样才会全面。

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启示人们:。

2、学了这首诗,我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业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范文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三 角度 古诗二首》优质课教学设计(4)在线全文阅读。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三 角度 古诗二首》优质课教学设计(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fanwen/118355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