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立式加工中心静动态特性
Vol.32No.03高速立式加工中心静动态特性分析及结构改进———徐金华,等第32卷第03期
静刚度相对较弱。与其他加工中心相比,表1中加工中心静刚度值基本满足设计要求,对于变形较大的部件,仍需作出一定的改进,提高加工中心整机中的薄弱环节,进而保证加工中心的加工精度。
表1
原整机
X向Y向Z向
长引起的刚性不足;在主轴箱的中部偏下处增加一对滑块接触面,以增强主轴箱的扭转刚性,改进前、后的主轴箱如图1;(2)在立柱内面板结合处的空腔中和立柱的胯部增加肋板,立柱各向壁厚均加厚10mm,增加立柱自身的刚性;立柱前后方向加长100mm,以增
原整机静力分析结果
最大变形量/μm
刚度/N·μm
-1
38.4
19.927.326.150.336.6
强与床身结合面处的刚性,改进前、后的立柱如图2;(3)床身壁厚加厚10mm;床身两侧增加了加强肋板,床身与立柱结合处也相应加长,并增加了立柱与床身螺纹联接的数目,改进前、后的床身如图3。
1.3模态分析
模态分析可以用来确定结构的自振频率和相
应振型,为结构设计提供依据,避免在动力载荷作用下发生共振现象,提高结构系统的抗振性能。因此,模态分析是结构动态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系统动态性能的分析首要的是结构的模态分析,包括结构的固有频率和相应振型。
机床结构是个连续体,质量和弹性都是连续分布的,所以应具有无穷多个自由度,也就有无穷多阶模态。但该加工中心预期达到的最高转速是
(a)
(b)
图1主轴箱结构
20000r/min,最高阶固有频率340Hz左右就能满
足分析要求,所以,计算太多高阶模态是没有意义的。在利用ANSYSWorkbench对加工中心整机进行模态分析时,仅求解整机的前20阶模态,得出前20阶固有频率和振型,其中能明显表现机床动态特性的是1、4、8、14、17阶振型,固有频率值见表2。
表2
固有频率分析结果比较
固有频率
/Hz
原整机改进整机
(a)
(b)
图2立柱结构
1阶35.46642.5654阶101.38116.48阶182.22192.1814阶282.6292.717阶325.81344.85
(a)
(b)
1阶振型主要是立柱和主轴箱前后弯曲;4阶
振型是立柱和主轴箱绕立柱与床身的结合面扭转,床身左右摆动;8阶振型主要是立柱下部左右摆动;
图3床身结构
3改进前后整机静动态性能比较
对改进后整机进行静力学和模态分析,分析步
14阶振型主要是立柱绕其与床身结合面扭转,主轴
箱绕其与导轨结合面扭转;17阶振型主要是主轴箱绕其与导轨结合面扭转。
由整机模态、振型可见:立柱、主轴箱和床身结构对整机影响较大,立柱下部刚性不足,主轴箱扭转刚度不够,立柱与床身结合面刚性较弱,工作台和滑座结构对整机振型影响不是很明显。
骤与原整机完全一致,条件也相同。
3.1静力学分析结果比较
由静力学分析得出改进整机的最大变形区域
分布与原整机基本相同,但变形量数值上差别较大,改进整机X、Y、Z3方向的最大变形量值如表
3。通过表1和表3比较可知:改进后整机三方向的
静变形量均大大减小,静刚度也有了较大提高,也就是说改进整机的静态性能要优于原整机。
表3
改进整机X向Y向Z向
2加工中心结构改进
根据加工中心整机静动态特性分析的结果,在
改进整机静力分析结果
最大变形量/μm
刚度/N·μm-1
原方案的基础上对整机进行优化设计,对影响整机静、动态特性较大的零部件提出了如下改进方案:(1)主轴箱前端过长,改成圆弧形状,以减少悬臂过
19.9
13,715.850.373.063.3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范文高速立式加工中心静动态特性分析及结构改进(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