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县文化体育旅游事业发展取得一定成绩,但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对综合性文化旅游企业、兴办中小微型文化旅游企业打造、探索尝试不够。二是旅游基础设施滞后。我县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已形成一定规模,但还不能满足全域旅游发展的各项需求,同全域旅游发展的标准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需各乡镇、各部门通力配合,不断完善。三是旅游人才匮乏。近几年不断加大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仍不能满足旅游发展的管理需要。县内旅游服务人员不足,且服务质量有待提升。缺乏高学历、高素质的技能型和管理型的旅游专业人才,制约xx县文旅融合发展。
三、xxxx年工作思路
xxxx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筹划好xxxx年工作思路具有重要意义。xxxx年,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将体育融入统筹规划,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场地缺乏等问题。以“难忘下党”红色旅游为龙头,系统谋划全县景区景点布局,因地制宜发展红色游、研学游、乡村游、康养游,形成“全域发力、众星捧月”的生态旅游发展格局。
1.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一是开展中国共产党诞生xxx周年宣传活动。结合文化下乡惠民演出活动,围绕重要节日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纪念中国共产党在百年风霜雪雨的洗礼中,以英勇坚强和不怕牺牲精神,改变了千疮百孔的中国命运,引导群众砥砺前行,树立中国复兴梦的时代精神。二是全面提升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北路戏剧院、北路戏展示厅、冯梦龙展馆、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服务功能;全面建成西浦廊桥博物馆、难忘下党主题馆、银硐展览馆、下党文旅展厅并投入使用,并打造成集博物馆文创、非遗文创和原创产品为一体的复合型体验店。三是加强遗产保护利用,打造红色文化、梦龙文化、廊桥文化、北路戏文化,继续实施闽东北廊桥保护工程,提升红色文化并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挖掘、整理 “非遗”项目,建立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料数据库,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和传承基地“三位一体”保护体系。
2.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场地缺乏等问题。一是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向上级争取资金,引导乡镇村建设健身步道,修缮体育健身场所,建立覆盖乡镇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二是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建立健全乡镇村体育健身组织,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向乡镇村延伸。在春节、农闲时,引导乡镇村举办体育锻炼,引导广大群众键入建设队伍,增强身体素质。三是推进“体育+旅游”相融合。以凤阳国家级山地自行车训练基地为依托,积极引进各类运动赛事,举办全国山地自行车越野赛、山地马拉松赛事等大型体育活动,推动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与旅游活动融合发展,提高xx特色旅游品牌形象。四是大力发展足球运动。完善并提升xx体育场足球场,与教育部门配合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重点抓好和推进青少年足球的普及和提高,增加足球人口。全面发展群众足球,鼓励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部队和企业组建或联合组建各种形式的足球社团组织,积极推广x人制足球,逐步建立城乡联赛、企业联赛、校级联赛等多元竞赛体系。
3.以“难忘下党”红色旅游为龙头,构建“全域发力、众星捧月”的生态旅游发展格局。一是整合“难忘下党”红色旅游、西浦廊桥文化、梦龙天池生态康养、xx十里生态长廊等旅游资源,提升改善旅游基础设施,丰富旅游业态,培育一批研学产品,策划多条研学线路,大力发展“xxx·下乡的味道”旅游品牌,打造国家级干部培训基地和八闽夏都旅游度假、家庭亲子、休闲康养旅游目的地。二是按照《“xxx·下乡的味道”研学旅游实施方案》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有步骤、分梯次推进各项工作。立足红色旅游发展比较优势,注重开发深度体验游,做到乡村游,让客人感到“乡愁顿生”;做到亲子游让客人觉得“身临其境”;做到研学游,让客人能够“游学相长”。二是强化主体培育。瞄准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县的目标,着力推进文化旅游创意融合,鼓励现有景区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更新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历史底蕴和生态资源优势,做足“生态、文化、山水、休闲”文章。三是优化综合环境。全面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旅游交通路网,推进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等配套设施建设。常态化开展全域环境整治,确保城乡风貌明显改观、人居环境显著提升。
4.以“+旅游”为核心,推动优势产业的主动融合、合力联动。一是推进“文化+旅游”相融合,以“冯梦龙、古廊桥、北路戏”三张历史文化名片为引领,通过建设冯梦龙纪念馆、北路戏展馆,设立古廊桥高校校外实践基地、北路戏传习示范基地,举办闽浙木拱廊桥全国高校图片巡回展暨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创作编排北路戏参加省市大型文艺活动等方式,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旅游宣传走出去。二是推进“研学+旅游”相融合,建设下党全国新时期党性学习小镇,打造党的作风建设展示基地、群众路线教育基地、摆脱贫困实践基地。三是推进“康养+旅游”相融合,扩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老年宜居城市、中国硒锌绿谷等品牌效应,推动健康医疗、养老养生、保健食品与旅游深度融合,打造“闽浙边康体养生养老首选地”。四是推进“茶园+旅游”相融合。借助“xx高山茶”品牌,依托龙虎山茶场、竹管垅万亩茶海等产业基地,将茶园与茶艺体验、养生健康、特色民宿、茶餐美食、摄影基地等结合起来,以茶促旅,以旅带茶,着力构建全链条、全循环、高效益的茶旅产业综合体。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经典范文单位人员2024年某县文化体育旅游工作总结范文暨2024年工作思路(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