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师坚持在岗位上起先锋模范作用,成为教师们的表率和带头人。她经常指导年轻教师备课、上课,为他们上示范课,作专题讲座,讨论疑难问题。学校分配给教师们的每一项任务,只要她有时间,都会主动去指导,帮助完成。教师有病、有事请假,她会主动代课。每学期为教师代课达50多节,上示范课15节,听课达80多节。张老师还特别热情地关心、爱护和帮助青年教师,在她的指导和帮助下,许多年轻教师迅速成长起来。记得年青教师张小燕刚来学校时,因不会上课而中途哭着离开了课堂,后来拜张老师为她的导师后,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就成了东山镇级骨干教师,并代表赣州市参加全省体育教师基本功(说课、上课、技能技巧)比赛荣获全省一等奖。小燕老师在感恩的舞台上激动的说:我最想感谢的是我的导师张老师,没有她的关心就没有我今天的成长。
张老师有个很好的习惯,不管平时工作怎么繁忙,总要抽出时间,在课间、休息时在校园内四处走走,与学生聊聊天,了解他们的心灵世界。有一次,她发现一年级xxx同学饿着肚子在学校上课,她马上到学校食堂吃饭。经了解,小书梅的父亲失明,母亲去世。她第二天就去了书梅家,还送了几套新衣服给小书梅。课余时间,张老师还四处奔波,寻找一些企业单位和好心人资助书梅完成学业。学校80多位贫生在她的帮助下得到好心人的资助。
张老师用自己无私的爱构筑着一个家庭般温馨的团队。她用自己的真情和爱心,赢得了全校师生的尊敬和爱戴。师生们都喜欢这位和蔼可亲、年轻有为的张老师。
情爱关注留守孩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外出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他们为祖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外出务工农民子女的教育问题却成为农村基础教育中的一大难题。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张老师经常思考着如何才能保证农民工子弟最大限度享有义务教育权利的问题?这些留守孩子由于父母长期劳作在外,缺乏家庭的关爱,有的甚至放任自流,有的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差,有的思想品质也存在很大障碍。张老师看在眼里,痛在心头。20xx年春,她把父母在外打工,无人照管的25个留守孩,全部招收到学校由老师管理,办起了留守孩托管服务部。
留守孩托管服务部创办以后,她带领教职员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关爱、培养他们的工作中去,她自己更是整天陪着这些孩子:与他们谈心,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陪他们学习、娱乐进了她所在学校的留守孩,就一定要让他们达到四好目标:即身体好、学习好、思想好、习惯好。因为学校管理严格、教师们责任心强,所有留守孩都得到很大转变,各方面都获得了较好发展。在她的关心和教育下,打架大王xx同学已转变成为三好学生多次逃学的xx同学,学会了理解父母,感谢老师,成了一名好学上进、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来自单亲家庭,一向性格内向,自卑的xx同学,重新扬起了自信的风帆,成了多才多艺的可爱女孩。
张老师与教师们一起给留守孩构筑了一个温馨的家园,让他们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得到了温暖、享受了关爱和弥补了缺失的家庭教育。她和教师们关爱留守孩的行动,得到了家长的信任,领导的赞扬,社会的认可。县内外许多打工族的家庭纷纷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她的学校。第二学期托管的留守孩就增加到80人。如今,托管的留守孩已增加到315人。托管人数剧增,服务条件滞后,让她感到压力更大,担子更重。多少个节假日她都坚守在学校,多少个夜晚她彻夜难眠,多少次她嗓子喊哑了,身体累倒了但她看到留守孩平安、快乐的身影,她就感到无比欣慰和幸福。她对留守孩的关爱之举,多次受到省、市、县领导的表扬和肯定。学校因此被县、市妇联授予留守儿童之家的光荣称号。
青春不悔在奉献
因为她的出色表现,镇领导让她管理一所村小xx镇xx希望小学。在担任校长的五年时间里,她秉持管理立校特色兴校质量强校的发展思路,励精图治,开拓进取,学校获到了长足发展。在校学生人数由原来的230人发展到现在的960人,教学班由原来的5个发展到13个,要求前来就读的学生越来越多,学校已远远不能满足家长的需要。
她管理的学校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学校综合考评成绩年年列上犹县同类学校第一名,连续五年被上犹县评为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她也连续五年被评为县优秀校长。
十八年来,面对沉甸甸的成绩和金灿灿的荣誉,她十分坦然,因为在明天的教育发展道路上,她还需要用自己的爱,自己的汗水,自己的智慧、自己的胆识和魄力,执着地跋涉着、耕耘着、探索着、追求着,也将继续实践着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的崇高境界。
马德君,男,汉族,1971年10月出生,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万南村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五中学初中数学高级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自1992年7月参加工作至今,一向坚守在济南市南部山区的农村薄弱学校长清第五中学任教初中数学。
该同志工作22年来,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理论。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时刻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在工作中,用心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思想,不断学习,不断超越,以身作则,甘为人梯,全心全意为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奉献出自我的青春和热血。在班主任工作13年中,任劳任怨、以身作则,用心帮忙贫困学生和单亲子女,没让一个孩子因困难而辍学,出色的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各项德育工作。马德君同志所带的班级多次荣获校先进班群众、济南市优秀班群众,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市、区级优秀班主任和区师德先进个人。
济南市长清第五中学是一所济南市长清区南部山区的农村薄弱中学,起点低、硬件差,一向是全区的落后学校。为改变学校办学条件落后、教学质量低下、社会影响较差的现状,马德君同志大胆探索改革,于2006年9月,建立了“反串互动式导学模式”。在2008年,该模式先后推广到长清区和济南市。
“反串互动导学模式”即师生主角反串、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课堂中,透过“两串三动”彰显学生个性,就是学生反串当老师、老师反串为学生,到达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组组互动的多维互动的效果。透过“三讲四问”就是对桌互讲、组内再讲和全班共讲,问缺、问难、问新和问变,从而打造高效愉悦的课堂。课堂中,学生透过“一学”(自主学习)、“二助”(对桌互助、小组互助),“三讲”(对桌讲、组内讲、全班讲)凸显学生的“主角”地位。透过本成果的研究,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最优化的方式促进学与教的变革,取得了很好的推广应用效果,探求出一个适合农村有效教学的基本模式。自实施“反串互动导学模式”以来,学校、教师、学生的精神风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校园中师生的关系就像朋友,教师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变化最大的就是学校里的学生了。课堂上学生在简单的教学环境中张扬了个性、树立了信心、感到了快乐、体验了成功,真正实现了从“学会”到“会学”的质的转变。在马德君老师的课堂中,每一个学生都充满激情与欢笑,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喜悦,每一个学生都是课堂的主宰,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做,整个课堂处处彰显学生的快乐与成功。经过几年的研究,课改取得显著的效果。
的初中数学成绩连续六年名列全区第一名。在他的带领下,全校各个学科都推广了这种教学模式,并取得显著的成绩,学校整体教学水平跨入全区的前列。长清五中由原先岌岌可危的落后学校,一跃成为“济南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长清区课堂教学改革先进单位。
2008年,该模式先后被长清区和济南市全面推广。五年来,学校成功举办四次市级以上大型课改成果现场会,其中2011年成功举办了“济南市课堂教学改革成果推广现场会”和“全国有效教学实践策略研讨会”。现场会上,马德君老师执教的数学课受到了来自全国的400多位专家和老师的广泛好评,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马德君同志的教学改革先后吸引了黑龙江汤原县和福建龙岩市考察团等来自全国150多个学校的3000多人参观学习。
近几年,马德君同志在全国各地执教示范课30余节,在河南省名师培训班等活动中做课改专题讲座40余场,在省内外产生较大的影响。课改事迹多次在人民网、《山东教育》、《济南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五年来,经过不懈的努力与追求,该同志先后荣获:山东省特级教师、山东省教学能手、山东省2013年度教育创新人物提名奖,济南市优秀教师、济南市第二届名师培养人选,长清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区师德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在“山东省初中青年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选”中(百分范文网100xz)获一等奖,多次执教市级以上公开课,多次参加名师送课下乡活动。研究成果“反串互动导学模式研究”先后被评为济南市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济南市第十二届科学技术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山东省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有多篇研究论文获山东省优秀教科研成果一等奖。近年来,出版教育教学专著《反串互动导学模式的研究》一书,10余篇教育教学学术论文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等国家级学术期刊发表,有2篇课堂纪实被《秦荃田名师名课点评录》收入,并参与修改多本初中数学教学参考书等。
该同志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模范履行高级教师的职责,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思想觉悟高,爱岗敬业,模范带头,业务潜力强,用心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在济南市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一枝独秀景已然,满园春色更可待”马德君老师相信真诚的奉献能使未来的山花烂漫。不倦追求的他,始终把教育当做一生的事业去追求,让更多的孩子在知识的海洋中快乐起航,让更多的孩子在蔚蓝的天空中展翅翱翔;不倦追求的他,将一如既往在教育的天地里倾洒才情,开拓数学教学犁铧,孕育素质教育奇葩。
于闻国老师1994年毕业于淄博师专,毕业前夕光荣的加入了党组织。从教20年来,于闻国老师一向在教学一线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赢得广大师生的尊敬和爱戴。她热爱学习,刻苦钻研,努力使自我成为新一代学习型、研究型、学者型教师。她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取得了必须的成就,多次受到省市区的各项表彰。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范文先进教育工作者事迹材料15篇(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