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届高三高考全真模拟三
文科综合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水没坪村地处我国约31°N某河流域的一个海拔600多米的山间盆地,是典型的山地农耕古村落,四面高耸着高度相近的大山。夏季一遇暴雨,四周山上的水顺山流下,洪水漫坪(坪为山间平整的场地),故称“水没坪”。该村筑造多级台地,在台地上建造房屋。下图为该村的地理环境与聚落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水没坪村所在地属于
A. 松花江流域
B. 黄河流域
C. 汉江流域
D. 珠江流域
2. 水没坪村最初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最可能是
A. 资源
B. 战争
C. 交通
D. 科技
3. 该村房屋横向展开多沿
A. 等高线
B. 河流
C. 道路
D. 农田
【答案】1. C 2. B 3. A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水没坪村为背景资料,考查有关聚落的区位选择、地形对聚落形态的影响等知识点,
难度较大。第1题要对图中区域进行定位,熟练掌握中国的河流流域的范围、分界等。第2题考查影响聚落形成的区位因素。此题解答需要审读材料,根据聚落分布的区域特点进行推测其选址的主导因素。第3题考查影响聚落建筑布局的因素。要审读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如“该村筑造多级台地,在台地上建造房屋”等,推测出该地地形与房屋布局的关系。
【1题详解】
松花江流域在东北地区,纬度较高,A不对;黄河流域在秦岭以北地区,即34°N以北地区,B不对;根据材料,该村位于约31°N某河流域,该流域应该在汉江流域,C对;珠江流域在南岭以南,纬度低,D不对。
故选C。
【2题详解】
该地没有丰富的资源,且在古代时对资源的开发力度有限,A不对;从图中看,该村落四面环山,居于山林之中,下山道路隐蔽,推测可能是因为战争而选择在此地居住,B正确;从图中看,该地非常闭塞,交通条件不好,技术不发达,因此CD不对。故选B。
【3题详解】
根据材料,“该村筑造多级台地,在台地上建造房屋”,因为该地山体高大,地形崎岖,台地修建要沿等高线,因此村落横向展开沿等高线,A对。根据图文材料,该村落河流顺山而下,村落在台地上,因此村落的横向展开与溪流应该呈垂直关系,B不对;根据材料,房屋建筑在台地上,台地在山坡上形成多级台地,图中道路隐蔽,有些经过溶洞,因此,村落的横向展开不可能沿着道路,C不对。根据图示,农田分布在中部的地势平坦处,村落分布在周围建成的台地上,D不对。
故选A。
【点睛】影响聚落兴起、选址、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分为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如气候、地形、河流、资源等影响较大,社会经济因素如科技、政策、战争、宗教、旅游等影响很大。人们常选择河流交汇处、过桥点位置、水运的起点和终点等作为聚落选址,在河流曲流处,人们常常以河流作为护城河进行居住等。
生产性服务业(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是当前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知识密集度最高、高层次人才就业最集中的产业,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发达国家城市内生产性服务业主要集
聚在中心城区。目前我国正在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 下列产业属于生产性服务业的是
A. 餐饮业
B. 人像摄影业
C. 家政服务业
D. 金融服务业
5. 中心城区成为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地的主要原因是A. 环境优美,噪音干扰少 B. 及时获取市场需求信息.
C. 便于消费及提高生活品位
D. 便于产品的生产制造
6. 迫使我国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背景是
A. 农产品流通不畅问题日益突出
B. 城乡居民消费日益多元化
C. 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
D. “三农”问题彻底解决
【答案】4. D 5. B 6. C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材料,生产性服务业是为生产提供服务的行业。餐饮业是为满足人们的餐饮需求服务的,A不对;人像摄影业是为满足人们的摄像需求的,与生产性服务无关,B不对;家政服务业是给人们提供家庭生活方面的服务的,C不对;金融服务业可以W为生产过程提供资金等服务,高层次人才就业最集中的产业,属于生产性服务业,D对。
故选D。
【5题详解】
中心城区人流量很大,噪音干扰多,环境条件不好,A不对;市中心是各种产业的总部集中之地,信息量大,因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此可以及时获取市场需求信息,B对;根据材料,生产性服务业为生产提供便利,因此与消费和提高生活品位关系不大,C不对;生产性服务业为生产提供服务,有利于其它行业生产的进行,本身并不生产产品,D不对。
【6题详解】
根据材料推测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主要通过提供农业生产性服务,为农业提供中间投入,为科技、信息、资金、人才等有效植入农业产业链提供途径等。农产品流通不畅问题日益突出应该开通绿色通道等,促进农产品流通,A不对;城乡居民消费日益多元化应推动农业生产的多样化,B不对;我国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农村大片土地撂荒,需要进行土地流转,加快农业的现代化发展,需要发展农业的生产性服务业,C对;“三农”问题不可能彻底解决,
D不对。
故选C。
干热岩是一种新兴地热能源,是一般温度高于200℃、埋深数千米、内部不存在流体或仅有少量地下流体的高温岩体。经过多年研究与探索,美国、法国、德国等科技发达国家在干热岩发电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下图为干热岩发电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 图中干热岩的发电过程,利用的地理原理是
A. 生物循环
B. 水循环
C. 岩石圈物质循环
D. 大气环流
8. 我国干热岩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率极低,其制约因素主要是
A. 地形
B. 市场
C. 技术
D. 气候
9. 与风力发电相比,利用于热岩发电的最大优势是
A. 受天气影响小
B. 受地域影响小
C. 电站建造成本低
D. 技术简单便于操作
【答案】7. B 8. C 9. A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有关干热岩发电的知识点。第1题对干热岩发电原理的推测,要根据图示中的物质的循环流动进行判断。第2题考查影响我国干热岩开发的制约因素。要通过材料分析干热岩开发的原理和过程,推测影响其开发的因素,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解答。第3题要
结合风电的发电特点,和干热岩的发电特点进行比较分析。
【7题详解】
生物循环指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即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间物质往返
流动的过程,图中不符合,A不对;根据图示,发电原理是冷水下压,被岩石加热,变为水汽
蒸发到换热器,即是通过水的液态和气态的转化来实现的,即利用水循环原理,B对;岩石圈
物质循环指岩浆转化为岩石,最终再转化为岩浆的过程,不符合题意,C不对;大气环流指大
气的运动,不符合题意,D不对。
故选B。
【8题详解】
从干热岩的发电过程看出,发电过程在地下进行,与地形、气候没有关系,AD不对;中国对
能源需求量大,市场不是限制因素,B不对;根据材料,“经过多年研究与探索,美国、法国、
德国等科技发达国家在干热岩发电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说明干热岩
发电对技术要求很高,C对。
故选C。
【9题详解】
与风力发电相比,利用于热岩发电在地下进行,受天气影响小,A正确;干热岩发电必须在有
干热岩石分布的地区,受地域影响大,B不对;干热岩一般埋深数千米,需要建造注水井和蒸
汽井,和地上的设施连成一体,因此电站建造成本高,技术要求高,CD不对。故选A。【点睛】干热岩地热发电的流程为:注入井将低温水输入热储水库中, 经过高温岩体加热后,
在临界状态下以高温水、汽的形式通过生产井回收发电。发电后将冷却水排至注入井中, 重
新循环, 反复利用。干热岩发电的整个过程都是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内进行,即没有硫化物等
有毒、有害物质或堵塞管道的物质,也无任何环境污染,其采热的关键技术是在不渗透的干
热岩体内形成热交换系统。
秋台风通常是指9—11月份生成的台风,其成员不如夏台风那样多,但威力却不容小觑。
据报道,秋季强台风“山竹”一向西北方向移动,于2018年9月16日登陆我国广东,对相
关地区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下表为1949—2014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台风个数
统计数据。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秋季台风强度大于夏季。其主要原因是
A. 低纬海区海水温度较高
B. 地表摩擦力减小
C. 副热带高气压增强
D. 副热带高气压减弱
11. 与“山竹”向西北方向移动登陆联系最密切的是
A. 低纬东北信风推动
B. 赤道低气压带吸引
C. 副热带高气压推动
D. 副极地低气压吸引
【答案】10. A 11. 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有关台风的知识,难度一般。解题关键是掌握台风形成的条件,台风的移动路径和影响因素是关键。尤其要清楚掌握台风的移动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的关系。
【10题详解】
台风是气流急剧上升的热带气旋,其形成需要较高的温度,夏季向秋季过渡时,太阳直射点
从北向南移动造成南部海水温度偏高,因此台风势力更强大,A对;台风形成于海洋面上,夏
季与秋季下垫面差别不大,摩擦力相差不大,B不对;副热带高压影响台风移动路径,而不是
台风强弱,CD不对。
故选:A。
【11题详解】
低纬东北信风推动、赤道低气压带吸引应该使台风往南移动,而不是西北方向,AB不对;台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行业范文河南省郑州市2024届高三第三次全真模拟文综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