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组织建设先行,在加强领导上出实招。
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加强农村基层党建,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固本之举,是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的关键所在。要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切实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村党支部书记队伍文化和年龄结构,加大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要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全面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机制。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为群众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树立践行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根本政治理念。要建设法治乡村,树立依法治理理念,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加大乡村普法力度,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构建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眼中的乡村振兴征文,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我眼中的乡村振兴征文(一)最近几年,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到处高楼林立,宽阔平坦的柏油路上车水马龙。市场上的商品真是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真可谓“城乡一体化”了。
远的不说,就拿我的家乡——九华来说吧。听妈妈说,她们读小学时,连一个骑自行车上学的人都没有,更不用说坐公共汽车了,不管路途多远,完全都是步行。在求学路上,听爸爸说,路是他心中一种难言的痛。由于学校到家的路坑坑洼洼,雨雪天,道路泥泞一身烂泥。那时自行车很少,雨天,就挽起裤腿,两手提着鞋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经常被碎石子破砖瓦扎破了脚。那时没有彩电、更没有电脑,全村三百户人家只有两台十四村的黑白电视。家里穷买不起自己想看的书,一旦有本好书抢着看,在同学中传来传去,爱不释手。可是大家没有因为这样那样的困难而退缩,而是越发显得坚强了,是什么力量在鼓舞着他们呢?那就是他们心中有一个坚定信念——刻苦学习,掌握本领,改变家乡落后面貌。
现在不必说那四通八达的电路,跨过乡村和田野,为工业送去动力,为农家送去光明,电风扇、电视机、电冰箱、电磁炉,乡镇农家新建的新房子里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也不必说那迅猛发展的通信公路,电话、手机和网络已悄然进入农家,年轻人联系着天南地北的业务,老年人联络着大大小小的子孙,各种信息咨询的传递方便快捷,世界也显得小了。整个地球就是一个村落——我们都住在地球村!
单是看这眼前一条条的柏油马路就有了无限自豪之情。特别是我们乡政府门前的中心路段,在今年又进行了彻底改造。现在路面已达12米宽,同时安装了高标准路灯。这条中心路已成为全县乡镇示范路,现在路两边一座座别墅已经拔地而起。你看,别墅外墙的白瓷砖,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多么光洁、雅致。每当夜晚路灯亮起,街道上灯光闪耀,各种色彩交相辉映,显得富丽堂皇,马路两旁新栽的小树显得更加翠绿——绿得发光,绿得发亮,焕发出勃勃生机。那景色定比过去的皇宫还要漂亮!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家户户的必备“家具”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请看——组合柜、沙发、梳妆台,更有洗衣机、冰箱、大彩电、“来”到了千家万户,人们高兴得奔走相告:“这都是党的政策好啊!”特别是苏通大桥的横空出世,让如皋成为了上海的后花园,更是拉近了我们家乡和苏南地区的距离,经济也在飞速发展。
我们的家乡人杰地灵,人们都说是“鱼米之乡”。这话一点不假,家乡的巨大变化,充分展示了家乡人民的奋斗精神。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城市变了,乡村也变了,人们从“温饱”迈向了“小康”,“和谐”家园正在建设,还要谱写新的篇章。
我眼中的乡村振兴征文(二)听大人说,家乡原本是一个贫困的地方。那时侯,人们生活非常困难,住得都是些低矮的草房,每逢下雨时,草房就会漏雨。当时,只有几条泥泞的土路,交通很不方便。人们吃的只有应季蔬菜,品种虽少,但是已经够了,穿得都是些洗得已经褪色的衣服,有的甚至补丁包补丁。那就更别说电视了,如果有一台收音机就已经不错了。人们买东西只能到一个小日用品商店,还经常断货。最令人讨厌的要属位于中心位置的臭水沟了,那里池水污浊不堪,水面上漂浮着各种垃圾,气味难闻极了,你走到那里一定会屏住呼吸,所以苍蝇和蚊子便成了这里的常客。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十几年过去了,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派新的景象。如今这里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街道宽敞平坦,一条条高速公路贯穿南北。马路两旁花草成片,绿树成荫。湖里碧波荡漾,鱼儿肥美。有线电视早已送到千家万户,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也都有了很大改善:人们穿起了各色的新装,样式新颖的皮鞋,五颜六色的裤子,使人显得春风满面,精神焕发。而且家用电器也都纷纷进入了家庭中,电视冰箱空调等一样都不少,人们再也不用为吃穿而发愁了。
那时侯低矮的草房早就不翼而飞了,随之而来的是高楼林立的住宅小区,给人一种凌云直上的感觉,各式建筑使你眼花缭乱,有古式的阁楼,有高高的大厦,还有独特的现代化建筑……
泥泞的小路也变成了宽阔的柏油马路,在雨水的冲刷下,十分干净。公路上,样式繁多的汽车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像一条彩色的河在流动。想去哪儿已经不成问题了,坐上车很快就能到。道路两旁,绿树代替了垃圾,各种树木苍翠挺拔,像一个个战士守卫着这里,美丽的花草也招来了各色的小蝴蝶,漂亮极了。在道路两旁,还有一家家商店,那一个个精心设计的橱窗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展现在人们面前,走进商店,一种温欣的感觉迎面而来。店里,放着动听优美的歌曲,里面商品琳琅满目,各种商品任你选择,怎么样,不错吧!目前,这里最大的商场要属“仁和超市”了,这里真可以说是个“购物天堂”,除了日用百货,这里还经营蔬菜和水果等副食。我们的生活真可以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家乡的巨变使我倍受鼓舞,我一定要努力学习,掌握各种知识,用自己的双手来建设自己的家乡,使家乡变得更美。
我眼中的乡村振兴征文(三)以前,每到五六月份,我就吵着让妈妈给我买杨梅吃。可是妈妈总说:“村子里种杨梅的人家少,很难买到,我又没空去城里买。”不错,以前像我们这种生活条件差一点的人家是根本舍不得去买杨梅吃的。人们看到那红通通的杨梅就像是看到宝一样,眼睛眨也不眨,都看得流口水了,可是一听价钱,要五十元钱一斤,一般的老百姓就只有干瞪眼的份了。妈妈给我买了几个杨梅,我就小心翼翼地捧着,瞪大了眼看着,把它当珍宝似的,总也舍不得吃。可是现在想吃杨梅,那不再是什么难事了,现在卖杨梅的商贩满街都是,最好的也才八块一斤,便宜的时候几毛钱也能买上一斤。因此我们石屏还有一个特殊的节日——杨梅节。
出家门口走七八分钟的路程就可以来到杨梅森林了,为什么这么说呢?请听我细细道来:我们村子里平均每家每户都种着二三十棵杨梅树,村子里一共有一千三百余户人家,于是就有了成千上万棵杨梅树,平均每棵杨梅树要结十公斤杨梅。到了六月份中旬,杨梅全部成熟了,一个个红似火的杨梅夹在绿叶之间,那美简直让你无法形容。你可以拿几张报纸到小森林里来,一边乘凉,一边吃杨梅。你睡在报纸上,张着嘴巴,风儿姐姐就会摘一个又大又红的杨梅,把你当小宝宝一样,轻轻放进你的嘴里,这时,酸甜的杨梅汁会在你在你嘴里蔓延开来,让你忘却所有的疲惫。这片杨梅森林就像是人间的仙境,就像是世外桃源,就如同是我们亚花寨人的掌上明珠,是我们家乡的骄傲!
你不知道,我们这儿的杨梅树个子可高了,最高的达二米五,比小巨人姚明都还高,最矮的也有一米七。再说那叶子,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特别的绿,像涂了一层油似的,绿得发光,绿得发亮。风婆婆一吹呀,杨梅就仿佛是在跟我们招手,欢笑着,翻滚着,在对我们说:游客们,我代表所有的杨梅同胞欢迎你们。我们这儿的杨梅可有意思了,近处的杨梅树呈嫩绿色,远一点的杨梅树呈翠绿色,再远一点的杨梅树呈墨绿色。我们这还有一个传说,说我们这里人杰地灵,小姑娘吃了嫩绿色杨梅树的杨梅能变得更美丽,小男孩吃了翠绿色杨梅树的杨梅能变得更聪明,老爷爷、老奶奶吃了墨绿色杨梅树的杨梅能变得更年轻。
家乡的变化太大了!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巨变”。我要努力学习,让家乡的变化更大,到那时候你一定不知道要用什么词来形容我美丽的家乡变化大了!
我眼中的乡村振兴征文(四)世界上一切东西都是可以变的,坏的可以变成好的;而好的还可以变的更好。
站在达高大厦十七楼上,我贪婪的呼吸着新鲜空气,俯身向下看,自己的学校——那美丽的雁江二小也不过盆子大小。“啊,多好呀!”我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今天,我们家终于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了,你说,我能不高兴吗?
时间回到了二零零五年。那年,我一步三回头的离开了奶奶,随着爸爸妈妈来到了资阳。可年幼不懂事的我常常哭闹着要离开这儿,小学体育课时,同学常常被漫天的黄沙呛的不停的咳嗽,可一到下雨天,操场又泥泞得迈不开脚……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经典范文精选乡村振兴工作方案汇总(9篇)(1乡村振兴)(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