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有石柱河,右有洋芋河,前面梯子河,后面大山坡,祖祖辈辈像骆驼。”在建始县龙坪乡店子坪村,这首民谣不知流传了多少年、多少辈。这里的686名村民耕种着700余亩土地,虽然盛产土豆、卷烟和玉米等农产品,但交通闭塞运不出去。
“打杵子,背篓子,卖头猪还得3人抬轿子。”这是店子坪村村民前出山的真实写照,他们去一趟集镇,只能用脚丈量,翻山越岭来回三四个小时。
“路通了,桥架了,出去都坐车了。”10年后,崭新的进村公路延伸到每家每户,新架的店子坪大桥贯通南北,开着车子从村里到集镇也只需半小时。
为修这条长不足3公里的进村公路,店子坪村支书王光国从1月开始,带领一班“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开启了长达7年的绝壁凿路之旅,他用胆识、智慧和汗水在深山峡谷间谱写了一曲震撼人心的时代壮歌,王光国本人也被誉为“愚公支书”。
“路不通,我们低人一等”
店子坪村位于建始县龙坪乡西南边缘,村委会距龙坪乡集镇28公里,平均海拔1200多米,全村人常年生活在这交通闭塞的穷乡僻壤。
长期以来,店子坪村村民上学、就医、赶集都只能沿着洋芋河峡谷两岸悬崖峭壁上的古盐道前往15公里以外的高坪集镇。交通极为不便,陡峭的河谷犹如一道天堑屏障,阻断了村民致富的`脚步。
王光国说,养的肥猪卖不到好价钱,村里小伙子谈的女朋友来了又跑了,贫困的阴影世代挥之不去,也留下了许多沉痛的记忆。从他记事起,村里先后有6人被悬崖绝壁无情地夺去了生命。能有一条好路,成为店子坪人世世代代的梦想。
“曾经店子坪村人一年四季出行离不开打杵子、背篓子,在河对岸一看见拿这两样东西的人,人家就说“那是店子坪村的”。王光国说,“哎,路不通我们都低人一等。修路,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现在公路通了,桥也架起来了,搬出去住的人又搬回来了。”说起三组的黄祥忠今年从高坪镇又搬回了村里,王光国感到有些欣慰。他说,早在几年前,黄祥忠家打算改造房子,可交通不方便,建材都要靠人力来背,于是举债搬到离村15公里开外的高坪镇。
“沙石要背,水泥要背,钢筋要背,修个房子要背到猴年马月。”黄祥忠回想起这段“背井离乡”的日子,道出了心中的苦衷。他说,搬回来是看到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再也不是与世隔绝的“桃花源”。
今年72岁的刘太贵做梦也没想到,当年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修路,而公路直通到他家门口。他开玩笑说:“现在把水烧在锅里,发现家里没面,骑着车到街上把面买回来,发现水还没开。”逗得在场的村民哈哈大笑。
如今交通方便多了,自家的房子也得到改造。刘太贵感慨道,如果还要用背篓背钢筋水泥建房子,又得背死几代人。说完,他眯着眼睛点了一支烟:“路通了,桥通了,人都不想死了,还想多活几年。”
绝壁凿路,誓把天堑变通途
201月,王光国提出修路的设想时,村民们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激动,而是表现出少有的冷静。很多人认为他疯了,凭劳力向大山要路简直就是天方夜谭的事。
“如果你们能把这条路修下河,我把姓名都改了。”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修路的是一组刘太贵。他说,“工程量太大了,祖祖辈辈都没修通,就一群老人妇女能把路修好?反正我不搞。”
“三年修不通,五年!五年修不通,10年!这代人修不通,下一代接着干,总要修通这条路!”面对质疑和反对的声音,王光国并没有反驳,而是挨家挨户做工作,一遍一遍地给村民讲道理。
村民们看到他铁了心,誓从洋芋河两岸的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通村公路,开始主动加入到修路队伍中来,逐一在修路申请书上签字,并按下红手印。
修路之初,没有启动资金。王光国毅然关掉了自家开办的养猪场。工地上没钱买炸药,他拿来妻子卖肥猪的1500元钱。然而最艰难的是3月18日那天,村民历经一个冬天在河谷上垒起的一道20米长的驳岸瞬间轰然垮塌,在场的男女老少一时间都懵了,忍不住相拥而泣。
从此之后,修路的人开始越来越少。为振奋人心,重燃群众修路的热情,他立下誓言:“工地上只要还有一个人,我就一定会奉陪到底!”于是他白天修路,晚上又挨家挨户做工作,后来陆陆续续地又有不少人回到了工地。
现如今,从店子坪村一直到高坪镇,一条水泥路贯穿,家家户户门口都实现道路硬化。出行不需要打杵子、背篓子,再也不用担心被人一眼识出是店子坪村的而感到低人一等。曾经阻隔店子坪村祖祖辈辈的洋芋河,如今架起了大桥,为了纪念店子坪村村民绝壁凿路的感人事迹,取名叫“店子坪大桥”,将于今年7月正式开通。
站在曾经坍塌的驳岸上,望着一条盘山曲折的水泥路一直延伸到村里,村支书王光国回想起当年最艰难的时候,他轻轻摸了一把眼角,泪水早已经模糊了他的眼睛。他说,“这个日子我永远不会忘记。”
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型
这些天,建始县龙坪乡店子坪村党支部书记王光国忙得不可开交,每天很晚了都兴奋得睡不着觉。
就在前不久,省委书记李鸿忠来到了店子坪村调研,并告诉他,要把店子坪村的事迹搬到全省,搬到全国,像贵州海雀村一样,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样板。
披衣起床,站在自家的院坝里,凉风习习,月影下的山村分外寂静。
眼前这片曾经的荒凉之地,如今已有了深刻的变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而这些,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帮助,也得益于乡亲们的苦干实干。王光国心里感慨、心怀感激。忆来时路,走脚下路,望未来路,王光国心绪激动,更感责任如山。
打通山路,村民脱贫致富的期盼
店子坪村是个高山村,“山下包谷戴红帽,山上包谷还是苗”。山下邻村人打趣地称“天上坪村”。
记者进山,汽车在“壁挂公路”上蜿蜒攀行,山边是悬崖,山下是深深的河谷。
店子坪村委会位于海拔1200多米的山巅小盆地里。但见特色民居错落有致,掩映在绿树青山间;种植的猕猴桃连片相接,入户公路四通八达;设施一流的幼儿园里,传出琅琅书声;水泥路旁,太阳能路灯诠释着山乡巨变;信息网络已延伸到村,便民服务中心及淘实惠、云上恩施,让山村连着山外;村口田间,几位村民正在整地除草。
村民们自豪地告诉记者,今年村里将要实现脱贫。他们说,这些年村里取得这么大的变化,基础还是源于村支书王光国带领村民绝壁修路。
“左有石柱河,右有洋芋河,前面梯子河,后面大山坡,祖祖辈辈像骆驼。”这首民谣,描绘出店子坪村处于三面环河、峡谷封锁的险恶地形。
绝壁天堑,阻碍了村民出行和致富的脚步。
10多年前,村民出山,只能沿着洋芋河峡谷两岸悬崖峭壁上的古盐道攀爬,村里先后有6人被悬崖绝壁无情地夺去了生命。
村民卖头猪,价格比邻村要便宜,还要拆下木门板把猪抬下山、抬过河。
“打杵子、背篓子,卖猪还得抬轿子”。这句顺口溜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村里小伙子带着女朋友来家中,一路上宛如爬“天梯”,登门来访了就“告吹”。
“那个时候公路不通,我们都很穷,抬不起头,低人一等啦。”王光国叹了口气说。
不通公路,村里就是绝路;有出村公路,村里脱贫致富才有出路。
穷则思变,不通就得变。打通山路是村民的强烈渴望和期盼。
绝壁凿路,不变的是坚定的信念
王光国的父亲王从新,是名老党员,当了20多年的村主任。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在父亲的带领下,王光国就和乡亲们自力更生,让村里通了电,将机耕道修进了村。2002年,王光国被推上了村支书的位置,2005年又一肩挑起了村支书、村主任的重担。
就在2005年1月,王光国决定发动全村力量,从洋芋河两岸的悬崖绝壁上修建一条7.5公里长的通村公路!
村民们知道王光国的“构想”后,认为是天方夜谭。
“万丈悬崖,脚都站不稳,怎么修得了路?”
“修路不要钱吗?我们这个穷村子,怕是只有做梦吧?”
“专门为我们这个村在绝壁上修路,那要好多钱啊,恩施都贫困,到处都需要资金,我们这个根本不可能吧?”
“你能在悬崖上修出公路,我把姓都改了。”村民刘太贵还不是背后偷偷议论,而是直接当着王光国的面打起赌来。
村里一片反对声,但王光国的意志坚定如钢。
“3年修不通,5年!5年修不通,10年!这代人修不通,下一代接着干,总要修通这条路!”“不能把不通公路带来的贫困留给下一代人!”面对质疑和反对的声音,王光国并没有直接去反驳,而是挨家挨户反复地做工作,一遍又一遍地给村民讲道理、讲想法和信念。
真心、真诚和耐心,终于激活了村民们修路求变的强烈愿望,展开了一场长达6年的绝壁凿路历程。
2005年初,洋芋河畔炸响了开山修路的.第一炮。
从此,王光国带着村民,在悬崖上腰系绳索像荡秋千一样一锤一锤打炮眼,在峭壁上如蚂蚁啃骨头一样一铲一镐撬石块。渴了,喝山泉水;饿了,吃烧洋芋。早出晚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当年,78岁的刘太白和73岁的张九锡、刘太新老人,都在工地上忙碌;27岁的刘和洪,丈夫外出打工养家,她和父亲母亲一起,带着9岁的女儿和不到2岁的儿子,一家三代天天在绝壁上劳动。
修路之初,没有启动资金。王光国毅然关掉了自家开办的养猪场。工地上没钱买炸药,他说服妻子拿出了卖肥猪的1500元钱。
然而,最艰难、最揪心的是2006年3月18日那天,村民历经一个冬天在河谷上垒起的一道20米长的驳岸瞬间垮塌,在场的男女老少忍不住相拥而泣。
从此之后,修路的人开始越来越少。王光国立下誓言:“工地上只要还有一个人,我就一定会奉陪到底!”于是他白天修路,晚上又挨家挨户做工作,后来陆陆续续地又有不少人回到了工地。
开山筑路的岁月里,邻村人看到,万丈悬崖上,修路的人们身影渺小得像群蚂蚁。但绝壁上传来的铁锤声、号子声、炮声,撼天动地!
从2005年初到2010年的6年里,王光国带领村民累计投义务工35000多个,开挖土石2.2万余立方米,终于从悬崖上凿出了一条长2.5公里的毛公路。用不到16万元“三材”款完成了180余万元的货币工程量。
天堑通途,八方支援终圆梦
绝壁凿路,越到后面,越是“硬骨头”。除了施工的难度和危险外,资金成为修路最大的困难。
开工仅一年后,当初筹集到的近10万元便用光了。买炸药、雷管需要钱,买钻炮眼的空压机、风钻机需要钱,买柴油、机油需要钱……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经典范文“愚公支书”王光国先进事迹材料(通用8篇)(愚公支书王光国的感(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