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代词“这”可以判定“个”字的宾语和补语。“个”字是最常见的量词,通常用在名词前头。例如:
(1)吃个西瓜。
(2)吃个〈痛快〉。
第(1)句中“西瓜”是“吃”对象,是宾语,且可以在“个”字前面加“这”字;第(2)句中“痛快”是补充说明“吃”的,不可能在“个”字前边加“这”字。也就是说,通常情况下“个”字前边能加“这”字的是宾语,否则即为补语。
一般说,动词后边同时有宾语或补语时,是补在前、宾在后,所以宾语和补语在动词后的位置有时也可以做为判定依据。如:
他打了〈三次〉球。
我织〈成〉一件毛衣。
但也有些情况却恰恰相反,是宾在前、补在后。例:
(1)他每天上山〈两趟〉。
当补语是量词结构时,这种顺序较为常见。例:
(2)你拿杯水〈来〉吧!他撕〈下〉一张纸〈来〉。
这两个句子中前者补语是趋向动词,置于宾语之后;后者补语是合成趋向动词,两个部份分别置于宾语前头和后头。有些介词结构也可以放置在宾语之后作补语,如:这件事〈给人以巨大的鼓舞〉。
另外,有些形式相同的短语可以通过分析结构的方法来对比判定。
例如:他跑〈下大堤〉。他摘下眼镜。这两个句子中都有带“下”字的词组,前一句“下”与“大堤”构成动宾关系,做“跑”的补语,补充说明跑的结果是下了大堤,而不是“大堤”被“跑下”;后一句的“下”与“摘”搭配成词,做谓语,“眼镜”做“摘下”一词的宾语“眼镜”是被“摘下”;再如:我希望去一次;我去〈一次〉。这两个句子中也都有形式相同的“去一次”,但根据结构分析,它在句子中充当的成份显然不同。
总之,虽然宾语和补语有难以分辨的一面,但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对待,多做对比、总结,经过反复训练,总还是能够达到预期目的的。
三、句子成分的名称及符号
名称: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符号:主语=谓语-宾语~
定语 状语 []补语
①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
补充成分是:定 语、状语、补语。
②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可用‖划开。
句子成分划分口诀
(一)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主干成分主谓宾,枝叶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在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二)看全句、抓中心,缩句先找主谓宾。主干原句有歧义,恰当带上状补定。
谓语前有状形容,定语修饰主和宾。“的”“地”“得”要分清,定状补、它标明。
划分句子的口诀:
(1)句子成分要划对,(2)纵观全局找主谓。
(3)主前定状谓后补,(4)谓前只有状地位。
(5)“的”定“地”状“得”后补,(6)宾语只受谓支配。
四、(1)划分句子成分,首先要研究主语、谓语、宾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谓语:是陈述主语,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句子一般有两种情况:写人、写物(写事、写物)。分析句子时,首先判断是“写人”还是“写物”。
①写人格式:“谁”+ “干什么”
(主语)(谓语)( 宾语)
例:杨亚 ‖ 写字
主谓宾
注意:处理复杂的单句时,要抓主干。
例:一中的杨亚║在课桌上写着毛笔字。
主谓宾
②写物
格式:“什么事”或“什么物”+“怎么样”
(主语)(谓语、宾语)
例:猫 ‖捉鱼
主谓 宾
例:一只小猫‖在盆边捉了一条大鱼
主谓宾
注意:“是”为典型的动词,一般是“谓语”。
例如: 他 ‖ 是学生
主谓宾
(2)划分句子成分,还要抓住枝干(定语、状语、补语)
定语:在句子中起着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中心语的作用。
状语: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一般在谓语中心语前面,有的在句子最前面,交待时间、地点、范围、情况等。
补语:对谓语中心语起补充说明作用,一般放在谓语中心语之后。
例:画眉唱歌
这是一个把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单提出的句子。原句是 “两只美丽的画眉高兴地唱一首歌。”
①(两只美丽的)画眉
“两只美丽”是 “画眉”——主语中心语的修饰部分,叫“定语”。
②[高兴]地唱
谓语中心语“唱”前边的修饰、限制成分——“高兴”为“状语”。
③(一首)歌
宾语中心语“歌”前的修饰、限制部分——“一首”为“定语”。
④.歌唱得<好>
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唱”,并放在它后面的部分——“好”为“补语”。
示例及练习部分
1、鲁班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
答案:(鲁班)主语(是)谓语(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定语(工匠)宾语。
2、那个时候的社会生产力还十分落后。
答案:(那个时候的)(社会)定语(生产力)主语(还)(十分)状语(落后)谓语。
3、鲁班接受了一项大的建筑工程任务。
答案:(鲁班)主语(接受)谓语(了)状语(一项大的建筑工程)定语(任务)宾语。
4、鲁班从中得到启发。
答案:(鲁班)主语(从中)状语(得到)谓语(启发)宾语。
5、蔡伦出生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
答案:(蔡伦)主语(出生)谓语(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补语。
一、指出下列短语的中心词。
阳光灿烂 祖国大地 歌唱祖国 宽裕生活 思想解放 学习科学
品质优秀 热烈欢迎 说清楚 出太阳了 心情舒畅 是电灯
非常壮观 住一年 科学文化 快得很 调查研究 勤劳而勇敢
二、划分下列句子成分。
主语= 谓语- 宾语﹏ 定语( ) 状语? ? 补语? ?
1、这件事一定要搞个一清二楚。
2、今年队里冻死三只羊。
3、我同桥梁事业的发展迅速发展,表明了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4、敌人的三个碉堡被我们攻破了两个。
5、这部世界近代史着重反应了全世界革命人民和殖民地被压迫民族同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英勇斗争的历史。
三、选择
1、哪一句分析有错误?( )
A、我希望你们[热情地]工作。
B、(永定河上的)芦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 >。
C、他[根据前人和自己观察的结果],认为以地动学说来说明天体现象,一切困难都可迎刃而解。 D、(苏州园林的门和窗的)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2、对下列各句中划线部分在句中所充当的成分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煦暖的阳光照得人浑身舒畅。(宾语)
B、沙漠地区空气干燥。(谓语)
C、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主语) D、就在这一瞬间,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象舒展开来。(状语)
3、选出“对”的宾语分析正确的一项( )
某些厂领导对销售人员的意见言听计从,工人对销售人员的意见却很大。
A、两处“对”的宾语都是“意见”。
B、两处“对”的宾语都是“销售人员”。
C、前一个“对”的宾语是“意见”,后一个“对”的宾语是“销售人员”。
D、前一个“对”的宾语是“销售人员”,后一个“对”的宾语是“意见”。
4、句子主干的标示错误的一项是:( )
A、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的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B、这个神话是人们无法认识死海形成过程的一种猜测。
C、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D、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
四、划分句子的成分
1、路灯亮了。
2、你的身体好吗?
3、制造衣服的原料叫作衣料。
4、时间是晚上八点。
5、他主张韧的战斗。
6、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7、鲁迅从青年时代起,就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宏伟志向。
8、少年的读书生活富有童话的色彩。
9、勤,是一种美德。
10、学习语文要养成好习惯。
11、钢笔尖在纸上沙沙地响。
12、那真是理想的衣服。
13、我的作文常常得到他的赞许。
14、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
15、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
16、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
17、田里越冬的水咕咕地冒着水泡。
18、农民比以前富裕多了。
19、童话故事小朋友很爱听。
20、小朋友很爱听童话故事。
21、他头脑灵活。
22、他的头脑灵活。
23、今天星期六。
24、鲁迅绍兴人。
25、两篇文章一个题目。
26、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28、街上的彩灯忽然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29、尾巴是有的动物的游泳器。
30、从母亲的手势以及家人匆匆忙忙的样子,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情要发生。
3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32、这首诗写得很有情趣。
33、道静和卢嘉川两个人一直同坐在一个角落里谈着话。
34、在茶棚里喝水的一个新工人赵春生,笑得前仰后翻。
35、团员会开得非常好。
36、我母亲二十三岁做了寡妇。
37、在北京城里听惯了列车的喧闹,看惯了灯火的辉煌的张文,心里产生一种新鲜的感觉。
38、他高兴地说:“我们胜利了!”
40、马上停止发车!
41、于是,在小院子的里里外外,开始了一场有意义的劳动。
43、他们只穿着白布衫做活。
44、孩子们站在船头看打仗。
45、你可别支我去呀!
46、他嘱咐我们要提高警惕。
47、他嘱咐要提高警惕。
48、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49、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
50、我希望你这句话是从心里边说出来的。
51、他在蒙大拿的时候,和他同住在一间小房子里的伙伴们时常遗失一些小小的贵重物品。
52、他的试验成功,为我国的科学发展填补了一项空白。
53、日光的照射特别强烈。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经典范文语文句子成分(锦集5篇)(语文划分句法成分例句及解析)(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