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口号:创意不尽,敢于挑战;华大校园,数我最炫! 活动对象:华侨大学全体在校生(厦门校区)
承办单位:信息学院社区监察部
紫荆苑#4(A)自律会
活动时间:3月22日——20 4月24日
活动地点:华侨大学厦门校区灯光篮球场
活动流程:
NO.1:校园吉尼斯大赛前期宣传;
NO.2:校园吉尼斯报名事项及工作准备;
NO.3:校园吉尼斯比赛内容及流程;
NO.4:校园吉尼斯经费预算;
NO.1 校园吉尼斯大赛前期宣传
各学院在班长支书会议上对各班进行通知,对活动进行全方位宣传讲解(活动开展时间,具体形式和内容,要求,评比规则等等)发放活动通知及报名表。
联系宣传部为此次活动进行海报宣传(内容要包含比赛形式、项目以及比赛时间、地点、报名方式),由信息学院社区监察部负责在食堂前广场宣传造势,并分发宣传单,现场接受同学和老师的咨询与报名。
制作10张A3绘海报进行宣传,分别在比赛前两个星期张贴在凤凰苑、紫荆苑、刺桐苑等楼栋的宣传栏。为了能让各宿舍都能积极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我们将加强楼栋宣传栏(信息之窗)的宣传力度,张贴活动的相关细则及最新动态。
印制横幅“校园吉尼斯 期待您的加入”一条悬挂于篮球场校级活动宣传栏。
NO.2 校园吉尼斯报名事项及工作准备
(一)报名事项
1、报名时间:2011年3月22日至2011年3月26日
2、报名方式及地点:
学院报名:
各学院(通过班长支书例会)向班级分发活动通知及报名表, 班级负责人组织班级参赛选手填表(附录一)报名,于3月25号下午5:00前上交到D4-304。
宣传摊点报名:
主办单位(信息学院监察部)将于3月22、23号于学校食堂进 行摊点宣传接受同学的报名。
活动现场报名:
在4月2日的活动现场将举行现场的自由申报项目,选手可根 据自己的长处、特点或是大胆的挑战等向主办方申报项目,由自己定出挑战目标,如规定时间内完成某项目。(需要的器材自备)
(二)工作准备
1. 第四周(3.15-3.20):
做好评分流程的安排(包括评分标准的细节化和); 确定场地的申请及器材的的租借和购买情况;
联系其他部门做好活动配合安排;
宣传活动的前期准备,落实宣传海报、条幅,申请宣传摊点、桌椅帐篷等 。
2. 第五周(3.21-3.27):
正式于班长支书例会进行大赛通知,落实相应的宣传活动; 3月25号汇总报名表,由社区监察部于3月26、27号整理报名
一、活动目的
为进一步活跃校园文化,丰富我校大学生校园生活,关注女生发展,增强各院系之间交流,展示当代山政学子敢于挑战、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良好风貌,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世纪大学生,我院特此举办第六届校园吉尼斯大赛。
二、活动时间
4月14号
三、活动地点
山东政法学院东操场
四、活动对象
山东政法学院全体在校学生(以女生为主)
五、举办单位
主办单位:山东政法学院团委校学生会
承办单位:山东政法学院校学生会女生文化部
合作单位:合作厂家、校广播站、校报、校官方网站等(提前联系)
六、活动流程
第一部分:校园吉尼斯大赛前期宣传
第二部分:校园吉尼斯大赛报名方法及赞助事项
第三部分:校园吉尼斯大赛内容及流程
第四部分:校园吉尼斯大赛后期工作
第一部分
1、海报宣传:
(由校学生会宣传部)制作海报若干,于比赛前两星期内张贴于校园人流密集处、校内宣传栏
2、各院系宣传:
提前两周向各院系下发活动通知、大赛报名表、流程及宣传材料,由各院系女生部向各院系学生宣传本次活动并供各院系女生部组织大赛预赛及总决赛预选赛报名使用
注:宣传包括比赛时间、比赛地点、比赛项目、比赛规则及报名方式
3、广播宣传:
联系山政之声广播站于大赛开始前一周对本次大赛进行宣传,宣传内容包括活动概述、比赛时间、地点及报名方式
4、网站宣传:
正式比赛前一周在校团委网站下发各院系及学校各社团组织学生报名参加大赛的通知及报名表
5、横幅宣传:
大赛前两周至正式比赛期间在学校人流密集处悬挂条幅若干
第二部分
校园吉尼斯大赛报名方式及赞助等事项
一、报名
1、报名时间:大赛开始前两周
2、报名方式:以院系为单位组织参赛,由各院系女生部将报名表下发到各班,由各班做好班内报名登记,各院系具体参赛人数不得少于“具体安排”中的人数要求。(报名表由各院系依照校会女生部下发的电子版报名登记,报名表一式两份,一份留各院系女生部,一份与比赛开始前三天上交校会女生部)
二、赞助
1、赞助厂家:(待定)
2、赞助内容:开幕式各项事宜、大赛条幅、大赛拱门、大赛器具等(见附录)
三、大赛设监督小组(由各院系女生部部长及校会女生部成员组成)和吉尼斯大赛委员会(由校团委陈志勇书记、各位领导老师及校会主席团成员组成)。监督小组对比赛的正常进行和公平的开展做好监督工作。吉尼斯大赛委员会对监督小组进行领导和监督。大赛争议性问题由吉尼斯大赛委员会处理。
第三部分
一、开幕式
(一)时间:4月14日8:00—9:30
(二)地点:操场
(三)流程:1、8:00——8:10名舞堂表演
2、8:10——8:20武术协会表演
3、8:20——8:25主题曲演唱
4、8:25——8:50各院系代表队入场
5、8:50——9:30各院系啦啦操表演
6、9:30校学生会主席宣布第六届校园吉尼斯大赛正式开始
注:以上各项次序依实际情况作最终安排
二、大赛具体安排
个人项目:(比赛当日上午进行)
(一)转呼啦圈(各院系人数三名,参赛呼啦圈自备)
1、分组:根据报名情况分组
2、赛程介绍
第一关,“穿越火线”:选手转动一个呼啦圈前进100米,选取用时最短的10人晋级。
第二关,“穿越障碍”:s型前进四十五米(每隔1.5米设一障碍物),用时最短者获胜。
3、活动规则:
第一关,转动后吹哨开始前进,中途掉圈者加1秒,中途每扶圈一
次加0、5秒、用时最短的十人(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进入下一关。
第二关,中途不可碰到障碍物,每触碰一次加0.5秒,掉圈一次加1秒。
注:呼啦圈落到膝盖以下即为掉圈。
4、人员安排:裁判2人,计时2人,记录1人。
(二)踢毽子(自备毽子,键子大小自定,各院系5人)
1、比赛方法:将参赛选手按人数分组,预计每组4人,每下一人,就有一名选手补上。裁判宣布比赛开始后,选手在两分钟内站在边长为一米的正方形内踢毽子,参赛者只能在正方形内踢毽子,脚不得踏线和出圈,踏线和出圈即被淘汰,比赛结束。除脚踢之外,选手身体其他部位碰到毽子只能视为调整,不记入个数,以一次性踢个数最多者为胜。
2、比赛规则:比赛时间为两分钟,选手在比赛时不得踏线和出圈,踏线出圈即被淘汰,不得用手持毽子或身体夹住毽子,不得借助其他人或其他工具踢毽子,否则取消比赛资格。
3、比赛过程中裁判员大声读出数字,若自己计数与裁判有出入以裁判员为最终结果。
4、人员安排:裁判4人,记录2人
(三)三分投篮大赛(自备篮球,每院系6人,3男3女)分组:根据实际情况定,男女分组比赛
1.比赛方法:分两个半场同时进行投篮比赛。当裁判发出“预备”口令后,参赛选手持球站在三分线外;当裁判发出“开始”口令后,记时开始,参赛选手开始投篮;当裁判发出“停止”口令后,参赛选手停止投篮,以90秒内进球最多者为胜。
2.比赛规则:(1)在三分线外任何地方投篮均有效,选手起跳时不得踩线,起跳后脚落地时可以踩线;(2)每位选手可带3名亲友团帮忙捡球但球只可以放在边线内否则不计数(3)投篮时间为90秒。
3、人员安排:裁判2人,记录2人
(四)跳绳(每人自备跳绳,各院系人数5人)
1.比赛方法:
(1)将参赛选手分组,预计每组4人,比赛时,听到裁判发出“预备”口令后,参赛选手准备就位;听到裁判发出“开始”口令后选手起跳;听到裁判发出“停止”口令时,比赛结束。
(2)比赛采用计时跳,时间为一分钟,以一分钟结束时的总次数为个人最后成绩。
2.比赛规则:
(1)参赛选手进行跳跃,腾空并绳过一次计数一个,脚踏在绳上失败,不计入总数。
(2)跳绳过程中由于参赛选手用力过猛或其它原因导致绳断可向裁判申请重新比赛。
(3)跳绳比赛过程中可以停顿,且停顿后可以继续跳,直到一分钟结束。
(4)比赛中只能使用单跳即一次一个,如使用双跳或多跳只记一个。
(4)比赛过程中原地跳绳,若在场地走动,取消比赛成绩。
(5)个人自备跳绳,绳子材料不限,长度、粗细、重量不限,但跳绳颜色应易于计数人员统计(以白色或黄色为宜)
(6)每人有两次机会,以最好成绩为最终成绩。
(7)比赛过程中计数员应大声读出个数,个人计数与裁判计数有出入者以裁判计数为准
3、人员安排:裁判兼计数4人,记录1人,记时1人
(五)足球颠球(每人自备足球1个,各院系人数3人)
1、比赛规则:(1)将参赛选手分组,每组4人。当裁判发出“预备”口令时,选手站在两分钟内站在直径1米的正方形里。参赛者只能在圈里颠球,脚出圈或踏圈则犯规,取消其成绩。
(2)当裁判发出“开始”口令后,选手开始颠球,只得用脚颠球,但可用身体除手与手臂以外的部位对球进行调整,不计入个数。不得借助其他人或者其他工具颠球,否则取消比赛资格。球落地则视为比赛结束。每下一人,就有一人补上。
(3)比赛过程中计数员应大声读出个数,个人计数与裁判计数有出入者以裁判计数为准
2、人员安排:裁判兼计数4人,监督记录2人,计时1人
(六)垫排球(排球由组织者提供,各院系人数5人)
1、比赛规则:四人一组,比赛不限时,每位参赛者有一次机会,站在一米的正方格内,比赛期间脚不得越出方格也不得踏方格线,当裁判发出“开始”口令后,参赛者开始垫球,比赛期间,参赛者只得用双臂垫球,选手身体其他部位碰触排球只能视为调整,不记做个数,,球落地则比赛结束,以垫球次数最多者为胜。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经典范文校园吉尼斯主题活动策划书(整理15篇)(校园吉尼斯策划案活动内(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