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正确选用合适的液压油,只使用液压设备制造商或液压油制造商推荐采用的牌号和等级的液压油。
2)将介质容器置于屋内或房顶下以防水分和污染物侵入。在开启容器之前应将盖帽和容器顶部彻底擦干净,保证介质容器的清洁。
3)系统中的油液应定期进行抽样检查,分析其污染度是否还在该系统容许的使用范围之内。如已经不合要求,必须立即更换。不应在油液脏到使系统出现故障时才更换。在更换新油液前,整个系统必须先清洗一次。
4)油箱中的油液应保证适当的液面高度,管路和液压缸容积很大时,最初应加入足量的油液。泵启动之后 ,由于油液进入管道和液压缸,油位会下降,这时应再补一次油。油箱内总的加油量应确保执行元件充满后液位不低于液位计下限,执行元件复位后液位不高于液位计上限。
5)按设备制造商推荐的时间间隔和过滤器两端压差来清洗或更换过滤器。
6)液压元件一般不要轻易拆卸,如果必须拆卸,应将元件清洗后放在干净的地方。重新装配时防止金属、棉纱等杂质落入元件中。
7)永远不要将漏的液压油倒回系统。
1.1 防止空气进入液压系统
液压系统中油液的可压缩性很小,在一般的情况下它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但低压空气的可压缩性很大,大约为油液的10000倍 ,所以即使系统中含有少量的空气,它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溶解在油液中的空气,在压力低时就会从油中逸出,产生气泡,形成空穴现象 ,到了高压区在压力油的作用下这些气泡急剧受到压缩,很快被击碎,形成气蚀现象。气蚀现象可引起固体壁面的剥蚀,对液压管路损害是很严重的。同时当气体突然受到压缩时会放出大量热量 ,引起局部过热,使液压元件和液压油受到损坏。空气的可压缩性大,还会使执行元件产生爬行现象 ,破坏工作平稳性 ,有时甚至引起振动。这些都影响到系统的正常工作。油液中混人大量气泡还容易使油液变质。降低油液的使用寿命,因此必须防止空气进入液压系统。防止空气进入系统的措施为:
1)经常检查油箱中液面的高度,其高度应保持在液位计的最低液位和最高液位之间。在最低液位时吸油管口和回油管口也应保持在液面以下。
2)在油箱中泵的吸油口和回油口的距离应尽可能远些,管口应插在油箱低部,以免发生吸油和回油的冲溅而产生气泡。油箱中应设置隔板,将吸油管和回油管分开,使液流绕行,以便气泡从油液中自动分离。
3)系统中的管接头及各结合面使用良好的密封装置,失效的要及时更换。连接螺栓要拧紧。
4)在液压缸上部设置排气阀,以便排出液压缸及系统中的空气。
1.2 防止系统油温过高
机械液压系统油液的工作温度一般在3O℃~55℃的范围内较好,如果油温过高,将给液压系统带来许多不良的影响。如油液的粘度降低、泵的容积效率降低、润滑油膜变薄、油
液的氧化加快、机械产生热变形、密封装置迅速老化变质等。引起油温过高的原因很多。有些是系统设计不正确造成的,例如油箱容量太小,散热面积不够:系统没有卸荷回路。在停止工作时油泵仍在高压溢流 ;油管太细太长 ,弯曲过多 ,或者液压元件选择不当等。有些属于制造上的问题 ,例如元件加工装配精度不高,造成相对运动间摩擦过大、发热过多等,从使用维护的角度来看 ,防止油温过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经常注意保持冷却器内水量充足,管道通畅。
2)正确选择系统所用油液的粘度。粘度过高会增加油液流动时的能量损失,粘度过低,泄漏就会增加,两者都会使油温升高。当油液变质时会使油泵容积效率降低,并破坏相对运动表面间的油膜,使阻力增大,摩擦损失增加,这些都会引起油液的发热,所以也要经常保持油液干净,并及时更换油液。
3)在系统不工作时油泵必须卸荷。
1.3 防止水分进入液压系统
水分进入油中,会使液压油乳化,液压元件内部生锈。降低摩擦运动副的润滑性能 。使零件磨损加剧,甚至导致液压元件的堵死、卡死现象,影响液压系统的工作灵敏性和可靠性 。防止水分进入系统的措施为 :
1)液压油的运输、存放要有防雨水的措施,装油容器应放在干燥避雨的地方。
2)要经常检查冷却器 。防止出现水冷式冷却器漏水、渗水的情况 ,出现该故障时油液就会变成乳白色。这时要检查冷却器的密封及冷却水管的破损情况,拆卸修理或更换。
3)选用油水分离好的油。液压系统最好配置一台油水分离器,一旦油液中进入水,利用油水分离器把油液中的水分分离出来 。
1.4 加强液压系统的日常检查
液压系统发生故障前,往往都会出现一些小的异常现象 ,如果我们的液压维检人员通过日常检查能够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就会把一些大的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事故扩大化。所以加强对设备的日常检查是十分必要和重要 的。
1.4.2系统工作前检查系统工作前检查液压缸、油管及接头是否泄漏 ,连接螺栓是否松动 ,油箱油位和油温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如果油温低于30c二,应先启动循环泵 。打开加热器 ,把油液温度加热到规定范围内,再启动主泵 。
1.4.2系统工作后的检查系统稳定工作时 ,除随时注意油位、油温 、压力、噪音等问题外,还要检查执行元件、控制元件的工作情况 ,注意整个系统的漏油和振动。
2液压系统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
2.1.1液压泵噪音
造成液压泵噪音过大的原因为:一是液压油中含有气,使系统产生气蚀现象,就应清洗或更换过滤器;清理油箱气孔;看油位是否过低,增加油箱的液位到规定范围;排除系统中的气体;检查更换液压泵的轴密封件:如果液压油的温度太低,应加热油液。二是联轴器不 同轴,需要重新找正联轴器。三是泵磨损严重,应更换新泵。
2.1.2 溢流阀噪音一方面可能是溢流阀压力设置太低,应调整到合适的压力。再有就是溢流阀的阀芯或阀座损坏,应更换溢流阀。
2.2流量不正常
2.2.1 没有流量一是泵没有进油,应更换过滤器;清理进油管增加油箱油位到合适位置。二是泵磨损坏或联轴器损坏 。应更换泵或联轴器。还有就是泵转 向不对 ,调整转向。再有就是方向阀装反或流量全部通过溢流阀 ,应该正确安装方向阀,调整溢流阀。
2.2.2 流量 太低流量控制设置太低或溢流阀设置太低 ,要重新设置控制阀。还有就是流量旁通或系统有泄漏,检查手动方 向阀的位置 ,处理系统泄漏 。再有就是泵、阀、马达 、液压缸或其它元件磨损 ,应找出并及时更换损坏的液压元件。
2.2.3 流量太高一方面流量控制设置太高,调整到合适流量另一方面泵转速不正确或泵的规格不对,更换泵。
2.3 压力不正常
2.3.1 波南医力系统没有流量就没有压力,检查处理没有流量的原因。
2.3.2 压力太低或太高溢流阀设置不对或溢流阀坏,都会导致系统压力过高或过低。如果系统存在泄漏点会造成压力低。再有就是泵、马达或液压缸损坏同样会造成压力低。
2.3.3 压力漂移一是油中含有气体 ,应拧紧泄漏的接头;增加油箱的液位:排 除系统中的气体。二是由于阀内脏物堵塞 ,阀座磨损或调压弹簧损坏等,造成溢流阀或安全蓄能器充气到合适压力:如果蓄能器损坏进行修理或更换。
2.4 动作不正常
2.4.1没有运动没有压力或流量执行元件就不会运动,首先检查没有压力和流量的原因。再有就是机械卡死还有就是液压缸或马达磨损严重,需要更换。
2.4.2 运动太慢一是流量太低。二是液压油粘度太高,如果是由于液压油温度太低造成粘度高,就应该打开加热器,把油温加热到合适的温度 :如果是由于油液本身粘度高,就需要更换成正确粘度的液压油。三是液压缸内泄,需要更换液压缸。
2.4.3运动太快流量过大,调整为合适流量。
[]
一、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经过四年的大学学习,大四时一个关键的时期,理论与实践的一个过渡。大四是毕业的最后一个学期,面临着毕业还有一个毕业设计,我的课题是“单斗液压挖掘机液压系统设计”。我的社会阅历较少尤其是这种大型机械的内部构造,这个学期我有幸在工厂完成了这个设计,通过现场的观察是我知道许多不是课本多能提供到的,做为一名学生,就需要我们有良好的沟通和学习的能力,通过多问多学多去动手,这才是实习的意义。
二、实习单位简介
我实习的单位在广东,是一家大型机械厂广州市海珠区东风机械厂。主要生产重型机械,我做的这个课题就是工厂里面的一个项目,挖掘机的回路设计。企业凭借实力铸品牌,以诚信求发展,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建立完善的质保体系,依托日本、韩国先进液压技术,研制生产适合国情的高配置、低价位、高性价比的优良产品。
三、实习的内容和时间
三月中旬,我来到工厂开始正式接触这个课题的内容,我由工厂的师傅带领参观了车间的每个工作流程,这是我从来没见过的。设计液压回路首先要知道内部的构造和用途,先从液压油开始,这是一个关键的所在。工程机械使用的液压油,主要是抗磨液压油,液力油为液力传动油。每台设备有其指定标号的用油,这主要考虑系统的工作条件,如液压泵的类型(齿轮泵、柱塞泵、叶片泵)、工作压力、温度、液压元件使用的金属、密封件的性质。液压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及元件的寿命与系统用油的清洁有极密切的关系;另外,为保证油的质量,加注或更换油时须过滤,保持清洁,防止水或异物进入,液压系统维护或更换新的液压元件,也要非常注意清洁。
中、小型液压挖掘机的液压系统有向变量系统转变的明显趋势。因为变量系统在油泵工作过程中,压力减小时用增大流量来补偿,使液压泵功率保持恒定,亦即装有变量泵的液压挖掘机可经常性地充分利用油泵的最大功率;当外阻力增大时则减少流量(降低速度),使挖掘力成倍增加;采用三回路液压系统,产生三个互不成影响的独立工作运动,实现与回转机构的功率匹配,将第三泵在其他工作运动上接通,成为开式回路第二个独立的快速运动。
四、液压系统工作原理
单斗液压挖掘机是以铲斗为切削刃削土壤并将土装入斗内,斗装满后提升、回转至卸土位置进行加土,卸空后铲斗再转回并下降到挖掘面进行下一次挖掘。因此,是一种周期作业的自行式土方机械。
挖掘机主要由工作装置、回转机构、动力装置、传动操纵机构、行走装置和辅助设备等组成。其动力装置、传动机构的主要部分、回转机构、辅助设备和驾驶室等都装在可回转的平台上,简称为上部转台。因而常又把这类机械概括成由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经典范文液压实习总结(推荐17篇)(液压实训报告怎么写)(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