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制现场,通过视频短片、访谈、歌曲等形式展现了徐振明先进事迹,将我们的思绪拉回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一个个真实、细腻的故事,一幕幕温馨、感人的画面,让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95 岁高龄的徐振明老人精神矍铄,全程参加发布活动。
2 万多平方米的烈士陵园,一守就是一个甲子,这其中有哪些难忘的故事?发布仪式现场,曾多次采访过徐振明的通化市政协文史专员孙艳华为大家讲述她眼中的这位老英雄。“ 徐振明身上那股执着劲儿令我印象最为深刻。大家看我手里拿的这双靰鞡鞋,是东北抗联战士穿过的,它是陵园的一件收藏品。” 孙艳华现场为大家讲述鞋子的来历。有一次,徐振明听说通化县大川乡有个村民家中收藏着东北抗联战士穿过的鞋,他不畏天气严寒、道路险阻,顶风踏雪去了三次。
“ 徐振明刚到陵园时,他最忧心的事,就是陵园里的藏品有 90% 都是复制品。他坚持认为,搞教育得用真东西,讲真故事。” 孙艳华说,徐振明一有空闲,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到处搜集历史资料和实物。
随后,徐振明的儿子徐永军与现场观众分享了他和父亲守陵的故事。
今年95岁的徐振明拥有很多身份:他是一名有着75年党龄的老党员,是一名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退伍老兵,也是一名默默守护杨靖宇烈士陵园的“守陵人”。62年,22000多个日夜,多次立下军功的英雄老兵徐振明,始终守护着这座陵园,守护着中华民族铭记英雄、崇尚英雄的精神高地。
徐振明老人,1925年7月出生,1942年,他参加八路军,在山东日照、诸城、高密等地抗击日本侵略者。
直到现在,徐振明老人还能清楚地记得,1942年初冬的一天,他所在的部队在山东莒县与日军打的那一场伏击战,那天的战斗打得很激烈,敌人拼命突围,徐振明所在战位是敌人突围的地方,敌人拼命地挣扎。战斗中,一发炮弹在徐振明的身后爆炸,他的后背被炸伤,鲜血瞬间湿透了军装,人也被震晕过去。战友们把他背到阵地后方,卫生员为他处置了伤口。待徐振明慢慢苏醒睁开眼睛时发现自己趴在担架上,这才知道自己负了伤,后背的伤口钻心地疼。可是当担架队员抬起他赶往医院时,他抬眼看到还在激烈战斗的战友,徐振明一下子上来了犟脾气,坚持不打败敌人哪儿都不去。看到负伤的徐振明重返阵地,战友们更坚定要打赢的信心。这次战斗,徐振明一直坚持到最后胜利,战后他荣立了参军后的第一个一等功。
1958年,徐振明转业到通化市民政局,当时有三个岗位让他选,徐振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为抗日英雄杨靖宇守陵。徐振明老人说:“1942年,我参加八路军时,部队里正在大力宣讲杨靖宇率领抗日联军打鬼子的故事,杨靖宇将军身上的民族精神,鼓舞了千万八路军将士在抗日战场上与鬼子拼杀。杨靖宇将军是我的前辈,能为抗日英雄守陵,我感到无比光荣。”
徐振明来到靖宇陵园的时候,这还是一座秃山。徐振明带着陵园的职工植树、种花,把陵园建的冬天一片苍绿,夏天繁花盛开。杨靖宇陵园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这里是外地人来通化一定要参观瞻仰的景点,也是通化当地人教育后代必去的地方。徐振明不光是陵园的负责人,他还是抗战的讲解员,他亲历过抗日战争,他身上有在战斗中留下的伤疤,他的讲解,让人们记下了英烈抗击日寇的革命精神,他常说:“要让参观的人们心中记住日本侵略者杀害欺辱东北人民的罪证。”
在徐振明老人的心里,讲解员的工作尤其重要,每次回到陵员,他都不忘给陵园内的讲解员进行培训。前几年,徐振明老人的身体还硬朗,他还应邀在几所学校兼任校外辅导员,他讲的杨靖宇将军的故事最受孩子们的欢迎。 靖宇陵园有什么大型活动,他还是一定要参加。老人常说:“脱下军装,但没有丢掉军人的作风,离休退岗,但心依然在为杨靖宇将军守护陵园。”
由于身体原因,如今已经95岁的徐振明老人已经无法正常交流和表达。徐振明老人的很多事迹,我们唯有通过老人的儿子徐永军和老人身边人的讲述来了解。徐永军说,过去父亲参加过的战争,他没法详细讲述,但是父亲的教诲他仍牢记于心。“‘不能忘本’,这是我父亲过去常跟我说的话,我和我父亲共同的愿望就是希望年轻人多了解历史,不要忘记历史,要记得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
从风华正茂到白发苍苍;从战场上奋勇杀敌到陵园里默默守护,徐振明用一生的时间,诠释了“老兵精神”,更将这种精神传递给了后辈。62年,徐振明用执着为信仰坚守,用生命守护着民族魂。他是默默无闻的奉献者,更是革命火种的传播者。
“杨靖宇将军身上的民族精神鼓舞了千万八路军将士的斗志,能为英雄守陵我感到光荣。”虽已离休,可每当被问及“守陵”的初心,徐振明总是这样回答。
1942年,不满18周岁的徐振明光荣入伍。新兵培训时,他曾听教导员多次讲述杨靖宇将军的英勇事迹。从那时起,杨靖宇就成了徐振明的精神偶像。
1958年,徐振明转业到地方,面临3个职业选项:一个是招待所所长,一个是福利院院长,还有一个就是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所。没有丝毫犹豫,他选择为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守陵。
为了让长眠于此的英烈安息,徐振明踏查山前山后,规划设计绿化方案,带着陵园职工一起挥锹抡镐、栽植松柏、种花种草。“那时候他恨不得天天‘长’在陵园。”徐振明的妻子龚凤兰说,遇到刮风下雨,即使是半夜,徐振明也会到陵园巡查,看看屋瓦有无漏雨,看看树木是否折损,从之前的荒山秃岗到现在的满岭翠绿,这里的每一棵树木,都见证了他的执着与坚守。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经典范文致敬时代楷模徐振明事迹(推荐18篇)(致敬时代楷模故事)(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