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练习题
1、设非奇异矩阵 A 的一个特征值为 ? = 2,试求出
?x?2、设矩阵 A??0?2?030?12??A??3??1 的一个特征值。( 3 / 4 )
2??0? 的一个特征值 ?1 = 0,求 x 值和 A 的全部特征值。(2;0、3、4) 2???x?3、设矩阵 A??0?y?020y??0? 的一个特征值为?3,且A的三个特征值之积为 ?12,确定 x和 y?2??的值。
( 1 ; 2 或 ?2 )
?2?4、已知向量 ? = ( 1 , k , 1 )T 是矩阵 A??1?1?1211??1? 的逆矩阵 A?1 的特征向量,试求常数 k 2??之值。( k = 1 或 ?2 )
5、设三阶方阵 A 的一个特征值为 1 / 9,与其对应的特征向量 ? = ( 1 , 1 , 1 )T ,求方阵 A 的 9 个元素之和。( 1 / 3 )
6、设 n 阶方阵 A 有 n 个特征值 0,1,2,…,n ? 1,且方阵 B 与 A 相似,求 ? B+E ? 。( n! )
7、设 3 阶实对称矩阵 A 的秩 r ( A ) = 2,且满足 A2 = 2 A,求行列式 ? 4 E ? A ? 的值。(16)
8、设向量 ? = ( 1 , 0 , ? 1 ) T ,矩阵 A = ? ?T ,若 n 为正整数,计算行列式 det ( a E ? An ) 的值 。 ( a2 ( a ? 2n ) )
?0?9、设 A??x?1?0101??y? 有三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可以相似对角化),求 x、y 应满足的条0??件。(x + y = 0 )
10、设 n 阶方阵 A 的 n 个特征值 ?1 ,?2 ,…,?n 互不相同,1 ? i ? n ,求矩阵 ?i E ? A 的秩。( n ? 1 )
?1?11、已知 A??1?1??1311???1?,(1)求 A 的全部特征值与特征向量;(2)判定 A 能否对角1??化,若能,求可逆矩阵 P ,使 P?1 A P 为对角阵。
( ?1 =1,k1 ( 1 , ?1 , ?1 )T ,k1 为任意非零常数;?2 = 2(二重),k2 ( 1 , ?1 , 0 )T + k3 ( 1 , 0 ,
?1?T
1 ) ,k2 ,k3 为不全为零的任意常数。P???1??1?1?101??1???10? ,PAP??0?01???0200??0? ) 2??
?2?12、设 A??0?0?02?11??0?,求 A 的全部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并判定 A 是否与对角阵相似(说1??明理由)。
( ?1 =1,k1 ( 1 , 0 , ?1 )T ,k1 为任意非零常数;?2 = 2(二重),k2 ( 1 , 0 , 0 )T ,k2 为任意非零常数。不与对角阵相似。 )
?1??2???13、已知???1?是矩阵A??5??1???1????1ab2??3?的一个特征向量。(1)试确定参数a,b及特征向量?对?2??应的特征值;(2)问A是否相似于对角矩阵?说明理由。( a = ?3,b = 0,? = ?1 ;不与对角阵相似。)
?2?A?14、设矩阵 ??2?0??1/3?( T??2/3?2/3?2/31/3?2/3?21?20???2?,求正交矩阵 T,使 T ?1AT 为对角矩阵。 0????2??1AT??????? ) 4??2/3???2/3?,T1/3??1
?0??215、设矩阵A=?1??2?200010002??0??1,求A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并求正交矩阵Q,使QAQ为对角阵,0??0??给出相应的对角阵。
( ?1 = ?3,k1 ( 3 , ?2 , ?1 , ?2 )T ,k1 为任意非零实数;?2 = 0(二重),k2 ( 0 , 1 , ?2 , 0 )T + k3 ( 0 , 1 , 0 , ?1 )T ,k2 ,k3 为不全为零的任意实数;?3 = 3,k4 ( 3 , 2 , 1 , 2 )T ,k4 为任意非零
?1/???2/3实数。Q????1/3???2/3?22221/?2/005504/352/35?5/352??2/32??1/32??2/32??1/??3??,Q?1AQ?????00??? ) ??3??
?1?16、设 A??a?1?a1b1??0??b?,B??0?01???0100??0?(a、b ? R)。若 A ~ B,试求(1)a、b 的值;(2)2??2??10? )
?01/2??01/?1/2??1正交矩阵 Q,使 QAQ = B 。( a = b = 0;Q??0???1/2?
?1?17、设矩阵 A???1?0?2x04??1??2? 与 B??1?21???022?5?21?1??y? 相似,求(1)x、y 的值;(2)可逆矩阵 P,3??5/2??3/2? ) ?1/2????1?使 P?1A P = B 。( x = 4,y = 1;P??0?0?
18、设三阶矩阵 A 满足 A ?i = i ?i ,(i = 1,2,3),其中 ?1 = ( 1 , 1 , 1 )T ,?2 = ( 1 , ?2 , 1 )T ,?3 = ( 1 , 0 , 0 )T 。求(1)方阵 A ;(2)AT 的特征值及相应的特征向量。
?3?( A??0?0??1/35/3?1/3?5/3???2/3? ;?1 =1,k1 ( 0 , 1 / 3 , 2 / 3 )T ,k1 为任意非零常数;?2 = 2,k2 ( 0 , 4/3???1 / 3 , 1 / 3 )T ,k2 为任意非零常数。?3 =3,k3 ( 1 , 0 , ?1 )T ,k3 为任意非零常数 )
19、设3阶矩阵A 的属于特征值 ?1 = 1 的特征向量是 ?1 = ( ?1 , 1 , 1 )T ,属于特征值
?2 = ?3 = 2 的特征向量是 ?2 = ( ?1 , 1 , 0 )T ,?3 = ( 1 , 0 , 1 )T ,?4 = ( 1 , 2 , 3 )T ,求矩阵A 和 A3 。
?1?( A??1?1??1311??1???1?, A3??7?71???010?71577???7? ) 1??20、设矩阵
?0?A??0?1?1??(1)求正交矩阵 0?,0??Q 及对角矩阵 ? ,使Q?1 A Q = ? ;(2)求矩
阵A n 。
???(Q??????120120101??2?0?1??2???1????0?0?0100??0?;An?Q?nQT1???(?1)n?1?2???0n?1?1?(?1)?2?010(?1)n?1,21n(?1)2?1?????1??? )
21、已知 6、3、3 是三阶实对称矩阵 A 的三个特征值,向量 ? = ( 1 , 1 , 1 )T 是 A 的属于特征值 6 的特征向量。(1)求 A 的属于特征值 3 的特征向量;(2)求一个正交矩阵 P,使P?1A P 为对角阵,并给出此对角阵;(3)求矩阵 A 。( ?1 = ( 1 , ?1 , 0 )T ,?2 = ( 1 , 0 , ?1 )T ;
?1/?P??1/??1/?3331/?1/2206??6???1?,PAP??01/6??0?2/6???1/0300??4??0?;A??1?13???1411??1? ) 4??
22、设三阶实对称矩阵 A 的特征值 ?1 = 0,?2 = 1(二重),若 ?1 = ( 1, 0, 0 )T ,?2 = ( 0, ?1, 1 )T ,?3 = ( 2, ?3, 3 )T 都是 A 的属于特征值 ?2 =1 的特征向量,求:(1)矩阵 A 的属于特征值
???1??0???0?01?212??0?1 ?? )2?1??2?3?1 = 0 的特征向量;(2) 矩阵 A3 。( (1)c ( 0 , 1 , 1 )T ,c 为任意非零实数;A
?0??123、设矩阵A=?0??0?100000y10??0?,(1)已知 A 的一个特征值为 3,求 A 的全部特征值;(2)求 ?1?2??A2 的特征值;(3)求正交矩阵 Q,使 ( AQ )T ( AQ ) = QT AT AQ 为对角阵,并写出该对角形矩阵。
?1??0?( ?1 = ?1,?2 = 1(二重),?3 = 3;?1 = 1(三重),?2 = 9;Q??0???0??1??对角形矩阵为:??????? ) ??9??0100?0012120??0?1?,或8, ?21???2?11
24、设 A 为 n 阶实矩阵,A ?j = j ?j ,且 ?j ? 0,j = 1,2,…,s(s ? 2),设 ?j = ?j + ?j+1 ,j = 1,2,…,s ? 1,?s = ?s + ?1 。试讨论向量组 ?1 ,?2 ,…,?s 的线性相关性与线性无关性。( s 为奇数时,线性无关;s 为偶数时,线性相关 )
25、证明题
(1)设 ?、? 分别为 n 阶矩阵 A 的属于不同特征值 ?1 、?2 的特征向量,对任意非零实数 k1 、k2 ,求证:k1 ? + k2 ? 不是 A 的特征向量。
(2)设 A 为正交矩阵,且存在实特征值,试证:A 的特征值只能是 1 或 ?1 。
(3)若 A 可逆,则 A B ~ B A 。
(4)试证:如果 bc > 0,则实矩阵
(5)设 A 、B 为实对称矩阵,若存在正交矩阵 Q,使 Q?1 A Q 和 Q?1 B Q 均是对角阵,则矩阵 A B 也是实对称矩阵。
(6)设 ? 是 n 阶矩阵 A 的特征值,X 是 A 的属于 ? 的特征向量,又设 ? 是 AT 的特征值,Y 是 AT 的属于 ? 的特征向量,若 ? ? ?,证明:X 与 Y 正交。
?a??c?b?? d??与一个实对角矩阵相似。
(7)设 n 阶实对称矩阵 A 与 B 相似,证明:存在正交矩阵 P,使得 P ?1AP = B 。
(8)设矩阵 A 可相似对角化,则其转置矩阵 AT 也可相似对角化。
(9)设 n 阶矩阵 A 满足 A2 = E,求证:(1)r ( A+E ) + r ( A?E ) = n ;(2)矩阵 A 可对角化。
(10)设 A 为3阶矩阵, ?1 ,?2 为矩阵A 的分别属于特征值 ?1和1 的特征向量,?3 满足 A?3??2??3,证明 ?1 ,?2 ,?3 线性无关。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范文第3章 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练习题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