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中的山东兵团—谢有法将军回忆
【中华史林】淮海战役中的山东兵团—谢有法将军回忆
华东野战军东线兵团,一九四七年十月一日在东胶东平度成立,以第二、第七、第九和第十三纵队组成,翌年二月改称东兵团。司令叫许世友,政治委员由华野副政委谭震林兼任,副司令员王建安,参谋长李迎希,我任政治部主任。
一九四九年九月下旬,济南战役结束后,山东兵团根据中央军委和华野前委指示,在章丘以东地区休整,准备南下陇海线,投入新的更大规模的战斗。山东兵团在淮海战役中,由于毛泽东主席、中央军委和淮海战役总前委的正确领导,在华野前委以及谭震林、王建安的指挥下(当时许世友司令员因病赴胶东疗养),胜利地完成了各个阶段的作战任务。
第一阶段:促使何张义举全歼黄百韬兵团
一九四八年十月十一日,军委发出《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山东兵团奉命指挥第七、第十、第十三纵队,担任由临(城),枣(庄)线向韩庄、台儿庄攻击,首先突破运河沿线,进至徐州以东,切断陇海路,形成攻徐态势,并
配合政治攻势,促使冯治安部起义的任务。十月五日华野在曲阜召开前委扩大会议,兵团领导和各纵队、各师的主要领导参加,听取了九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关于加强纪律性决议精神的传达,受到很大鼓舞。并且很快将中央指示、前委扩大会议精神在部队中传达、学习,使大家进一步认清全国形势,为增强内部团结,树立整体观念,贯彻党中央的方针政策,胜利完成作战任务打下了思想基础。因此,在明确了山东兵团在淮海战役中的任务后,部队士气高昂,决心打好淮海战役第一仗。
十月二十三日,在谭震林、王建安指挥下,三个纵队先后从济南进入邹县、滕县以东地区集结,进行战斗动员和攻坚战的技术、战术演习,使指战员从思想到技术、战术得到提高,进入临战状态。
战役发起前,兵团领导认真分析了第三绥靖区部队第五十九军和第七十七军的情况。这两个军原是冯玉祥西北军的一部分,其内部早有我们党的工作。济南战役之后,华野就派十三纵联络部长兼民运部长杨斯德等秘密进入第三绥靖区部队,进行争取冯部起义的工作。谭震林政委在一次会议上曾向少数领导干部打招呼说:冯治安的两个副司令张克侠、何基沣是我们自己人,工作已有较好基础。我们还了解到,
这支部队的广大官兵对蒋介石排除异已、消灭杂牌深为不满。他们驻守在临城、韩庄至台儿庄的运河一线,筑有较强固的工事。这支部队是旧军队,其中一些高级军官尽管在我党的影响下有弃暗投明之意,但由于对局势认识不清,对蒋介石仍抱幻想,对我党我军政策存有疑虑;还有一些军官因受国民党“正统”观念的熏陶,一时难以站到人民一边来;蒋介石在这支部队中还安插有少数特务分子,监视并正面控制该部。这些情况告诉我们,冯治安部既有起义的可能,也有与我对抗的可能,而能否争取冯治安部起义,将直接关系到我军能否顺利完成第一阶段的作战任务。对这一情况,华野首长早已看到并提醒我们说,淮海战役第一阶段,要么尽速促使冯治安部起义,要么准备七纵去强攻运河。这就向我们指明,应尽最大努力,在强大军事攻势配合下,去争取冯部起义。否则,即采取强攻,如此则要付出较大代价。谭震林还当面向八纵司令员成钧、政委赵启明授意,一要行动坚决迅速,力争冯部起义;二冯部如不起义,就设法争取给我军让开路;三如既不起义,又不让路,即坚决予以歼灭。根据上述情况,兵团首长定下决心:不论该部能否起义,我军都必须作好周密的攻击部署。
十一月六日,淮海战役打响,冯部由临城、枣庄线退守运河沿线。七日黄昏,我三个纵队向运河沿线推进。七纵在
成钧司令员、赵启明政委指挥下,向万年闸敌五十九军防守的桥头堡垒发起攻击。歼敌数百名,攻占万年闸。十三纵在周志坚司令员、廖海光政委指挥下,向台儿庄敌五十九军第三十八师实施包围,主力则由台儿庄以西强渡运河。十纵在宋时轮司令员、刘培善政委指挥下,向韩庄守敌七十七军第三十七师发起攻击。宋时轮司令员随先头部队直插韩庄,该防区敌鸣枪警告,但三十七师一一一团三营营长王世江是我们党的秘密党员,他闻枪声出营观察,经交谈,宋叫王立即命令队伍停止抵抗,让出阵地。随即,王世江率领这个营宣布起义,我十纵两个连即在新闸子迅速渡过运河。
在我们三个纵队向运河沿线推进之际,兵团部接到华野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的急电,得知黄百韬兵团主力已撤至运河以西,命令山东兵团指挥七、十、十三纵队排除一切困难,以急行军,直插曹八集、大许家、苑山一线,截断敌人退路,以构成围歼黄百韬兵团的态势。
为争取时间,我三纵队向正面守敌继续进行攻击。时至八日,万年闸大桥、韩庄运河铁桥、台儿庄浮桥已全在我控制之下,十纵、十三纵主力迅即南下,七纵所部矛头已直指贾汪冯治安部前进指挥所。此时,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何基沣、张克侠两将军率领五十九军军部及两个师、七十
七军一个半师共二万三千多人宣布战场起义。当时,我们兵团指挥部正在临枣铁路南边一个村子里,消息传来,谭震林、王建安等兵团首长十分高兴,并立即发出指示,命令各部队迅速前进,占领要地,同时派兵团政治部联络部长王兴纲带人持谭震林的信,代表山东兵团前往台儿庄迎接起义部队。
国民党第三绥靖区三个半师在运河一线起义公款淮海战役的胜利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中央军委来电称之为“是第一个大胜利”。该部起义消息在我军传开后,对我淮海前线几十万大军和百万支前民工鼓舞极大,战斗士气更加旺盛。而对国民党军和徐州“剿总”则是一次军事上政治上的沉重打击,使刘峙集团失去运河屏障。据说,当时徐州城里出现了一片恐慌,蒋介石恼羞成怒。该部所以能够起义,除了我军强大的军事压力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强有力的政治攻势和深入细致的敌军工作。一方面在战场上用话筒、广播器喊话,宣传我军政策,另一方面,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杨斯德等在敌第三绥靖区内部,联络该部原有的地下党员积极开展战场起义的组织工作,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张克侠、何基沣将军,先后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早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我们党的老党员。他们遵照党的指示,长期隐蔽在国民党军内部,冒着生命危险做了许多艰苦细致的工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范文淮海战役中的山东兵团—谢有法将军回忆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