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关系
研究
摘要:为了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使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修订中文版(EMBU)和艾森克人格问卷量表中国版(EPQ-RSC)对83名大学生进行测试。使用SPSS17.0及Excel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人格特征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通过对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可以有效的预测大学生人格特征。(2)父亲母亲情感上的温暖与理解等有利于孩子养成健康积极的人格。相反,父母过度的干涉惩罚,拒绝否认等则会对孩子的人格心理造成不良的影响。 关键词: 父母教养方式 人格特征 大学生
1 引言
人们对父母教养方式领域的研究源于对精神病和神经质患者病因的探讨,而后研究者们不断发现,父母教养方式不仅对非正常心理存在高相关,而且对正常人的健康人格社会适应能力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现在关于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丰硕,但还是有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本研究在仔细研读以往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本研究的研究假设与研究目的,期望在丰富该领域成果上作出细微的贡献。 1.1 关于父母教养方式概述 1.1.1 父母教养方式的概念
家庭是影响一个人心理发展的第一环境,尤其对青年大学生早期心理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Parental Rearing Patterns)是与家庭教育紧密相连的一个概念。父母是家庭教养的主要实施者,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各不相同,但总体上可以将父母教养方式界定为父母教养态度、行为和非言语表达的集合,它反映了亲子互动的性质,具有跨情境的稳定性(Darling一Steinberg,1993)。
Krohne 将父母教养方式定义为一套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父母通过这种行为模式与子女进行互动。N. Darling、L. steinberg(1993)把父母教养方式定义为一种家庭功能,认为存在四种父母教养孩子的方式:权威性的教养方式,专制性的教养方式,放纵性的教养方式及参与性的父母教养方式。Baumrind认为父母教养方式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父母对儿童要求的数量与种类及父母对儿童表现出的行为的及时反馈。
我国心理学者张文新把父母教养方式看成为父母抚养教育子女过程中表现出的稳定的行为模式。陈陈则将父母教养方式解释为对父母多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即父母在教养
子女活动中采用的各种方式。吴新华则把父母教养方式看成为是父母如何教养自己的孩子,注重的是教养过程中父母采取的行为方式及其表现出的内在人格特质与教养过程中表现出的态度。
本研究采用N. Darling及L.steinberg对父母教养方式的界定。 1.1.2 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型
研究者们对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由来已久,在此领域的研究始于国外,20世纪40年代,心理学家Symnods把父母教养方式分为“支配-服从”和“拒绝-接受”两个维度,发现在支配性父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儿童较顺从、被动等;在服从性父母教养方式下则表现出较强的攻击与独立性;在拒绝性父母教养方式长大的儿童表现出冷漠或情绪不稳等;在接受性父母教养方式长大的儿童一般有同情心且情绪稳定。1960-1970期间,父母的教养方式一直是家庭环境和个体社会化研究十分关注的中介变量。家庭教养方式的类型有很多,国内依据研究侧重点的不同,划分结果也不尽相同。我国学者林磊(1995)以具体的父母教养行为为根据,划分了极端型、成就压力型、积极型、严厉型、溺爱型五种父母教养方式。现在国内比较权威的划分类型是把其分为溺爱型、否定型、民主型、过分保护型及放任型和干涉型。 1.2 人格概述
1.2.1 关于人格的定义
人格一直是心理学上重要的研究主题之一,人格的内涵十分复杂,有伦理学的意义,也有社会学、法律学的意义等,它据统计,国外关于性格(人格)的定义已经达到了50多种,本研究只从心理学角度对人格进行界定:人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质,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们的行为举止中。性格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奥尔波特最早提出人格特质词汇的研究者,而后不同研究者们对这些词汇进行因素分析得出“大三人格”“大五人格”“大七人格”等。
本研究的人格概念是以特质理论的角度出发的。 1.2.2 性格的测量及相关研究
关于性格的测量及相关研究较多,性格一直是心理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考虑变量之一。刘根义(2000)研究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个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父母的教养方式在男女性别子女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父母的惩罚、严厉等教养方式易造成子女情绪不稳定,反之有助于子女的情绪稳定。
对性格的测量方法基本以问卷量表为主,比较有影响的有“中国修订加利福尼亚个性调查表(CPI—RC) 大五因子形容词量表调查性格特质;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卡特尔16PF测验等。我国学王登峰(2005)依据中国人人格结构模型,编制了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CCSPS),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很好的反映了中国人人格量表中的结构内容。
考虑到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本研究拟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大学生的性格进行测量。
1.3 父母教养方式与性格形成的关系概述
家庭是个体自出生后第一个生活场所,也是个体生活时间较长的环境。家庭教育承担着对个体良好性格培养的责任,父母教养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国外心理学者很早就发现如果父母的教养方式恰当,那么对个体性格是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反之如果教养方式不当,则会形成不良性格。国外心理卫生专家研究发现,父母养育方式可以影响个体人格的正常发展,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容易致使个体难以适应社会。国外很多研究发现,父母不良教育方式可造成子女人格偏离,甚至导致人格障碍。国内很多研究者页同样对此领域做了一系列的研究,同样发现父母教养方式与性格之间存在一种微妙关系。钱铭怡与刘秀芬等学者曾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个体良好性格的形成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黄悦勤等在对父母教养方式与人格进行关研究时发现,父母父母拒绝、父母过度保护与人格偏离得分呈显著正相关,父母情感温暖因子与人格偏离得分呈显著负相关
1.4 问题提出及本研究意义
1.4.1 对已有研究的书评及本研究的问题提出
纵观上述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研究结果中共性与个性共存。共性即达成了父母教养方式与各心理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个性是不同年龄阶段个体所表现出的特点有所不同;二是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大多以儿童及青少年为主,缺乏对大学生样本的研究。
基于以往研究文献发现,父母教养方式从不同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个体的性格形成与发展。以往关于此领域的研究多以儿童及中学生为主,但笔者认为,父母教养方式同样对对大学生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拟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分析,并考察父母教养方式对其性格形成中的影响作用。 1.4.2 本研究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1、有利于揭示大学生性格形成中父母教养方式方面的影响作用,了解大学生性格差异的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能够促进大学生问题行为的矫正、对大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以及学习成绩的提高及改善大学生性格提供建设性的建议
2、促进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大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而且影响着家庭的和睦与幸福,进而影响社会的安宁与发展。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被试为福建医科大学学生90名。以自愿和不记名的方式参加 ,回收有效问卷 83 份 ,问卷回收率为92.22 %。其中男生42人 ,女生41人;独生29人,非独生54人;农村50人,城市33人。 2.2 实验材料
2.2.1 父母教养方式量表
采用由 Perris等人共同编制 ,岳冬梅修订的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 EMBU)。量表分为父亲和母亲两个分量表 ,被试对每一个题目就父亲和母亲的教育方式分别回答 ,共66个条目。父亲量表包括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6个维度;母亲量表包括 “情感温暖理解”、“过干涉过保护 、“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 5个维度。不少研究表明,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2.2.2 艾森克个性问卷(EPQ)
采用由Hans J.Eysenck编制 ,陈会昌等译定的人格测验量表, 包括外倾性;神经质;精神质三个维度 ,共88个条目 ,采用是否选择 。外倾性 (extraversion),它表现为内、外倾的差异,神经质(neuroticism),它表现为情绪稳定性的差异,精神质 (psychoticism),它表现为孤独、冷酷、敌视、怪异等偏于负面的人格特征。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在量表施测的同时获得被试的一般人口统计学资料,如性别、年龄、是否独生、城乡等。 2.3统计
数据采用SPSS17.0和Excel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3 结果分析
根据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的差异,可以分为11个维度。通过这11个维度的数据进行分析,然后以三个不同的分析方向去比较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的不同。 3.1 父母教养方式上的性别差异
对被试性别变量的得分进行t 检验 ,结果如表一所示:
表一:研究变量的性别差异分析结果
由统计结果可知,被试在情绪稳定性N、内外倾向性E和神经质倾向P无显著的性别差异。在父母教养方式上,母拒绝否认、父情感温暖理解、父惩罚严厉、父过分干涉、父过度保护、母情感温暖理解、母过度干涉过度保护、母惩罚严厉维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在母拒绝否认、父惩罚严厉、父过分干涉、父过度保护、母过度干涉过度保护、母惩罚严厉的平均分上男生高于女生,在父情感温暖理解、母情感温暖理解的平均分上女生高于男生。这表明,父亲对儿子更倾向于惩罚严厉、过分干涉,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母亲更倾向于拒绝否认、惩罚严厉的教养方式;而父母亲对女儿则都更倾向于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
3.2 研究是否独生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
对来被试是否独生变量的得分进行t 检验 ,结果如表二所示: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范文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