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彼得沃克的作品
Bjtu 11121922
摘要:随着时间的推移,极简主义园林已经日益为人们了解和认可。彼德·沃克是当今美国最具影响的园林设计师之一,由于他的作品带有强烈的极简主义色彩,他也被人们认为极简主义园林的代表者。 不管是谁,当看到他的作品时,大都会被其简洁现代的布置形式、古典的元素、浓重的原始气息、神秘的氛围所打动,这也是彼得·沃克作品的过人之处——艺术与园林的无声结合赋予了作品全新的含义。
关键词:极简主义 景观设计 彼得沃克
随着西方,尤其是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机”,社会变得日益动荡不安,这种急剧的变化使得人们不得不从各方面进行严肃认真的反思,艺术家们当然也无法置身其外。于是,各种新兴的艺术类型,肩负着反映社会各阶层现实状况的使命出现在历史舞台上,这其中就包括有极简主义。 极简主义,又称最低限度艺术,它是在早期的结构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艺术门类。最初,它主要通过一些绘画和雕塑作品得以表现。很快,极简主义艺术就被彼得·沃克、玛萨·舒瓦茨等先锋园林设计师运用到他们的设计作品中去,并在当时社会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和争议。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极简主义园林已经日益为人们了解和认可。彼德·沃克是当今美国最具影响的园林设计师之一,由于他的作品带有强烈的极简主义色彩,他也被人们认为极简主义园林的代表者。
不管是谁,当看到他的作品时,大都会被其简洁现代的布置形式、古典的元素、浓重的原始气息、神秘的氛围所打动,这也是彼得·沃克作品的过人之处——艺术与园林的无声结合赋予了作品全新的含义。彼德·沃克于1932年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帕萨德纳市。1955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了他的风景园林学士学位。上学期间,他曾经在当时著名的设计师劳伦斯·海尔普林的事务所工作过一段时间。毋庸置疑,这一切为他今后的成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毕业后,他去了哈佛大学研究生院攻读硕士学位。一年后,他与另一位著名的设计师佐佐木·英夫合伙成立了事务所,这也就是现在著名的SWA集团的前身。1976年,在完成了大量单一风格的作品后,感到有些厌倦的彼得·沃克决定去哈佛大学教授风景园林设计课程,并担任了系主任一职(1979-1981)。在那里,他遇见了他后来的妻子玛萨·舒瓦茨(当时玛萨·舒瓦茨还是他的学生)。由于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两人结合并合作成立了彼得·沃克-玛萨·舒瓦茨事务所。但是,数年后由于他们各自的设计思想存在着巨大分歧,事务所宣告解散,沃克与其他人先后成立了几家事务所,包括目前他与威廉·约翰逊合作的事务所。如今看来,彼德·沃克成为一名极简主义者是有其客观因素的。早年他在哈佛求学时,受到当时流行的现代主义的巨大影响,与他同时代的导师、学长们对于现代主义的追求深深感染了彼德·沃克,他也因此成为现代主义的忠实追随者。随着对园林认识的不断深入,彼德·沃克开始尝试着将自己喜爱的极简艺术结合到园林设计中。 需要说明的是,彼德·沃克曾是一名狂热的极简主义艺术爱好者,这也成为他日后运用极简艺术的主要动力源泉。其后的欧洲之旅,尤其是法国古典规则园林带给他的巨大冲击更加坚定了他将极简艺术运用到园林设计中的决心。在进行了一些初期的尝试之后,沃克发现这种结合的效果出乎意料的成功,它们所反映出的那种鲜明的特色“如同闪电一样照亮了昏暗的天空。”当时他设计的那些作品包括1980年和舒瓦茨合作的尼可庭院和1983年伯纳特公园等。初期设计尝试的成功促使沃克更加努力的发展自己的极简主义设计风格。他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一些作品标志着他这种风格的成熟,如1984年的唐纳喷泉、IBM索拉那
园区规划、广场大厦以及1991年的市中心花园等。其中哈佛大学校园内的唐纳喷泉尤为典型。它位于一个交叉路口,是一个由159块巨石组成的圆形石阵,所有石块都镶嵌于草地之中,呈不规则排列状。石阵的中央是一座雾喷泉,喷出的水雾弥漫在石头上,喷泉会随着季节和时间而变化,到了冬天则由集中供热系统提供蒸汽,人们在经过或者穿越石阵时,会有强烈的神秘感。唐纳喷泉充分展示了沃克对于极简主义手法运用的纯熟。巨石阵源自他对英国远古巨石柱阵的研究,同时质朴的巨石与周围古典建筑风格完全协调,而圆形的布置方式则暗示着石阵与周围环境的联系。与其原型:安德鲁的雕塑作品“石之原野”比起来,这件作品从内容和功能上都已经超越了它,唐纳喷泉也因此被看做是沃克的一件典型的极简主义园林作品。步入晚年的沃克仍然在执著的追寻着设计的真谛。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沃克的作品中有着相当明显的日本传统园林的影子,这既是他对日本园林的兴趣与研究的成果,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极简主义与日本禅宗园林的某些设计思想有着相似之处:两者都崇尚简洁与自然。当然,作为一名西方设计师,沃克运用得最多的还是日本园林中的要素:竹子、石块、水体、沙砾等。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日本播磨科学城、索尼幕张技术中心、丰田艺术博物馆等设计作品中。极简主义与日本传统园林的有机结合可以看做是沃克设计思想的又一重大突破。彼得·沃克作为一位著名的园林设计师,数十年来设计了无数佳作,他因此也获得了包括ASLA设计奖在内许多重要奖项。此外,他还出版过《极简主义庭园》和《看不见的花园》这两本书来详细阐述自己的设计思想。对于他作为极简主义者这一重要特征,我们应该给与足够的重视,这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他的各种极简主义风格的园林作品,同时也对其他艺术门类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当你漫步于沃克的极简主义园林中时,不知是否会想起著名建筑师密斯·凡·德罗的那句名言:“少就是多”———简洁的形式中往往却包含了更深刻的意义。 代表作品:
(一)哈佛大学唐纳喷泉
唐纳喷泉位于哈佛大学校园内的一个人行道路的交叉口处,其北面是一个科技中心,人流穿梭汇集于此。而这个由天然石块和雾喷泉构成的简单、质朴透着原始的神秘美感的唐纳喷泉使这一小片地方从周遭的匆忙嘈杂中分离出来,形成了一个相对静谧的空间。 由159块花岗岩不规则排列组成直径约为 18.3m的圆形石阵,石阵的中央是一座雾喷泉。 2008美国景观设计协会(ASLA)专业设计奖-地标奖。
圆形石阵跨越了草地和混凝土道路,包围着两棵已有的树木。石身的一部分被埋于地下,这些石块就像是慢慢的顺势蔓延到草地中的一样,在绿草间大树下延伸,自然融合得就像是从环境中自然生长出来的。159块花岗岩采自于20世纪初期的农场,唤起对英格兰拓荒者
的记忆。
石阵中心处没有水池,石头更加密集,有32个喷嘴。春、夏、秋三季,水雾像云一样在石上舞蹈, 模糊了石头的边界。白天阳光的反射令水雾产生彩虹;晚上水雾在灯光的控制下发出神秘的光。冬天当水雾冻结时,利用建筑的供热系统喷雾。当喷泉完全静止时, 则成为白雪优雅表演的舞台。
1. 每块石头大约4英尺长、2英尺宽、2英尺高,经计算正好可以被用作石椅或石桌(坐在草地上)。
2.具有空间划分的作用。159块天然石块从周遭纷繁的公共空间中划分围合出这样一块60英尺直径的圆形静空间,而雾喷泉又以柔和的方式阻隔了直径上相互对视的目光,使这里更显私密,增加了实用性。
3.从物质的角度而言,首先作为水景的存在,其功能之一是吸引别人观赏它本身的特殊形态:欣赏雾气在空中悬浮不动的静、随风飘移时的轻逸和闹中取静的迷蒙。 其二,感受它与周围其他要素共同作用产生的变化,去感受那被它沁润的石块湿柔的表面与外围干燥石块的坚毅沧桑的外形之间的对比;感受阳光下细雾中美丽的虹;同时它的迷雾朦胧改变了人们观察对方、观察世界的方式。
4.从精神的角度而言,雾喷泉的细腻、朦胧与天然石块的粗糙、质朴的原始美感共同组合而成的这个空间,试图给予人们一种特别的相互交流以及与世界交流的方式。
(二)伯纳特公园
伯奈特公园为一方形的城市公园,主要采用草坪、季节性植物和小树林作为设计素材,中间还铺设了许多花岗岩小路。它以一个大大的喷泉为主要设计特色,旁边还摆放了许多雕塑大师的青铜雕塑作品。该公园设计曾获得了ASLA波士顿杰出设计奖。
沃克以几何网格的叠加手法设计了草坪、树林、水池、坐卧游戏的场地。使该公园既具有传统绿地可供休闲思考的自然空间、作为城市公共广场常有的集中硬地空间,同时具有市中心区入口的气势和特色。
道路系统由垂直及对角线网格构成。铺以粉红玛瑙色花岗岩,因凸出公园地面而在草坪上投下阴影。下沉草坪提供地平基础,与多变的花岗岩交叉图案相互呼应,形成软与硬的对比,嫩绿生机与静谧的对比.形式感与亲切感的对比。
一圈方形水池相连构成矩形用对位与对照的手法强调公园多层组合的特色。
他将景观要素分为三个水平层,底层是平整的草坪层,第二层是道路层,道路略高于草坪,可以将阴影投在草坪上。第三层是偏离公园中心的由一系列方形水池并置排列构成的长方形的环状水渠,在严谨的平面构图之上带来空间的变化。水渠中有一排喷泉柱,为公园带来生动的视觉效果和水声,每到夜晚,这些喷泉柱如同无数支蜡烛,闪烁着神秘的光线,引人遐想。
(三)索拉纳IBM研究中心园区
建筑由墨西哥著名建筑师莱格雷塔设计,强烈的色彩具有明显的墨西哥风格。沃克保护了尽可能多的现有环境的景观,在外围与自然的树林草地相衔接,在建筑旁使用一些极端几何的要素,与周围环境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办公建筑群由三组轴线相错的建筑组成。
沃克在它周围建立了两套系统,一是由两个水池,两条水渠和一条贯穿前两者的自然式的小溪组成的水的系统;二是由一条笔直的主路和垂直于建筑的三条平行的小路组成的道路系统。两套系统交织在一起,将三组建筑有机地联系了起来。
在销售中心的入口,沃克设计了一座被切开的圆形的石山,整齐的切口中飘出袅袅的雾气,透出一种无法抗拒的神秘力量,成为一个极简主义的雕塑。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范文彼得沃克论文 - 图文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