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0901
第一组
小组成员:
寇明洁 张楠楠 杨子江 王 强
浅析美国对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政策
摘要
美中贸易作为全球贸易的重要一环,关乎两国的经济发展,乃至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高新技术产品以微电子等代表第三次科技革命为起点发展起来,已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技术力量的重要指标,而转换成的产品的经济价值使引导未来经济发展的行业由第二产业转为第三产业。相对于美国,我国的技术基础起步晚、底子薄弱,高新技术产业需要来自美国的技术支持。美国从国家安全和自身经济利益出发,以及来自国内各利益集团的影响,对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历来采取管制的贸易政策。在这里探讨美国实行相应政策的部分经济原因及从这些贸易政策对我国经济影响出发谈谈我国在WTO体制下如何能避重就轻。
关键字:美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政策,对华
美国对华高新技术产品采取管制政策的原因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影响让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国际贸易在促进各国经济发展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国际贸易又受到诸多消极因素的影响,比如贸易保护主义。正如以往中国所受的教训指出:封闭国门的民族难以立于世界之林。
中国自改革开放实施以来,正以日渐开放的态度对待世界,但由于改革开放历时尚浅,加上本国的各种问题凸显,在体制上面还有很大缺陷。美国对此顾虑很深。抛开政治原因,以下是我们组探讨的几点经济原因。
(一) 从宏观方面上来说,美国慑于日益强大的中国威胁,于是在高新技术方面设置门槛以图阻止技术外流到中国。中国的GDP增长以两位数增长,近两年虽有所降低,但增长速度不低于8%,据此预测,中国有望在2050年GDP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美对华贸易一直存在着巨大的贸易逆差,按理说,美国倘若放宽对华高新技术产品的管制,能扩大出口,平衡国际收支。美国一直在对外高新服务业上占据主导地位,而美国进口中国的产品中,劳动力密集型的产品占据很大比例。美国不想失去这种优势,毕竟,国际贸易的剪刀差就是由于技术的差异引致的,而美国等西方国家正是凭借技术上的优势取得国际贸易的主导地位。中国生产的MP3里只有一美元是真正属于中国的,而其他大部分的价值却由于知识产权和缺乏核心技术落到了美国等发达国家手中。中国巨大的贸易逆差带来了庞大的外汇储备,而美国解决外债的唯一方式就是多印美元,这是轻而易举的事,却逼迫人民币的升值和外汇储备的缩水。表面上美国对华的贸易逆差威胁美国的经济发展,其实真实情况是,扩大的贸易逆差使
美国享受来自中国的低庸产品服务,而巨大的数字又激起美国部分民众对中国的戒心和反对。所以,美国在对华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而这种优势地位的保持一方面就需要对出口高新技术的管制。中国拥有低庸的劳动力和善于模仿和改进的庞大小企业,倘若由中国掌握核心技术,中国就会在全球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中超过美国,使美国重蹈上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日本在国际贸易中超越美国的类似事件的发生。
(二) 从微观方面来说,美国掌握高新技术的大企业组成的利益集体,出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游说政府对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采取管制政策。美国的高新技术行业巨头垄断了核心技术,处于整个产业链的最上端,而中国的企业停留在低端,仅靠争取微波的组装费和加工费。更可怕的是,美国企业利用其技术标准,等于指定了游戏的规则,而中国企业只能处于游戏中。中国企业越来越不满意只处于国际分工中的低端地位,并不断试图突破技术,这就难免引来美国企业的激烈反应。首先,这些美国的行业巨头凭借庞大的经济影响力对政府政策进行干预;其次,利用WTO机制对中国企业起诉。以半导体为例,半导体作为军民两用的高新技术,美国诸多阻扰半导体技术的对华出口。中国的半导体出口在国际贸易中迅速增长,中国政府也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半导体行业的发展。2000年,国务院颁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政策中提出:在2000年6月到2010年年底,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生产的集成电路产品,按17%的税率征收,对实际税负超过6%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所退税款由企业用于研发经费。美国以此违反GATT和WTO的国民待遇原则,向WTO提出申诉。
美国对华的贸易政策应该会有适度放松的趋势。美国现今实行战略出口贸易政策,主张在不危及国家安全利益的前提下,取消不必要的出口管制措施,其中包括对高新技术产品的限制。中美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和技术革新的演变或许有一天能使美国对华关于高新技术方面不在限制的如当前严厉。
中国应对美国对华高新技术产品管制政策的相关措施
由于中美贸易发展不平衡,中国的市场机制不完善,美国相关利益集团等多方面影响中美贸易摩擦具有不可避免性。中国已经加入WTO,如何在不违反WTO的机制下引导高新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发展道路上一次重大挑战。我们组建议在以下方面加以改进。
(一) 中美贸易存在巨大差额,可以指出美对华高新技术产品的限制实不利于双方的贸易平衡。从经济利益出发说服美方放弃相关的管制政策。其实,美国企业在对华贸易中由于美国政府的贸易政策导致了诸多经济利益损失。美国平均每项对华技术出口许可证的申请时间是77天,其
中不少不被通过或不予受理。而日本对中国高新技术出口发放许可证的时间仅为两到三周,德国不超过30天。中国企业大可以从日本等国进口相关技术。在技术革新周期日益缩短的当今世界,过长的时间意味着财富的消失。
(二) 中国企业对引进外国企业的技术应作出补偿。中方企业可以对美实行补偿性的投资,即对美国进行直接投资,这样通过互相投资可以起到联合美国企业,形成利益相关体,达到双方共赢,以避免贸易过度不平衡引发的贸易保护主义。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和引进力度,对引进的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掌握,力图改变不合理的国际分工结构,在国际竞争中崭露头角。
(三) 中国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优惠外国来华投资者,然后通过这些投资者实现技术外溢,打破僵局。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国外投资者转移我们的技术可能已经落后当前技术,而只是作为得以来华投资的砝码。实行技术进口的多元化战略,事实表明,由于美国对于冷战以来的长期对华敌视态度,使其偏向于采取管制政策,但其他西方发达国家并不认为出口相关技术会威胁到国家安全利益,并且可以从这项贸易中获得经济利益。中国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和人力资源培养的力度,对于高新技术产业,进行技术培训和加大大学或实验研究所的资金支持。政府也可以对高校技术产业实行税收优惠以及保护好专利权。中国也应该革新政治体制,以更包容和开放的态度面对美国,乃至世界。
结论
在WTO机制下,中国应对美国对华高新技术贸易管制政策应以经济对策和从宏观上考虑。
经济对策是对美国企业的技术转让进行补偿性投资,以及,促使美国企业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说服政府放松对华的技术管制。
宏观上主要是解除美国对华的敌对态度,从而促使美国放弃一直对华的高端技术限制政策。
自克林顿政府实行战略出口贸易政策以来,美对华的贸易政策有所放松,尤其表现在高新技术等以前严格控制的出口产品方面,我们能积极的预测将来中美贸易向着良性的发展。
中国企业应该灵活的掌握WTO规则来维护自身合法利益,同时,一味的模仿只能是中国企业处于低端,遭受国外企业的歧视。
参考文献
【1】 当代世界格局下的中美经贸关系,冼国明、陈继勇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 【2】 国际贸易与政治冲突——贸易、联盟与要素流动程度,迈克尔·J·希斯
考克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发展及其政治经济分析,李荣林、郑昭阳、万志宏,
商务部咨询报告
【4】 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及其限制,余万里,国际经济评论,2000年7—8
期
【5】 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新国际经济学,保罗·克鲁格曼,北京大学出版社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范文浅析美国对华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政策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