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培训管理模式需求上的多样化。多年来,我市在干部培训工作中一直沿用上级点名调训、下级被动参训的培训模式,这种培训模式有三个突出特点:在参训人员上具有强制性;在培训时间上具有固定性;在教学内容上具有统一性。虽然这种培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干部增长知识、提高素质的需求,但其本身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如对参训人员针对性较差、时间约束性强、难以达到按需培训的目的。结合调查结果分析,我们认为,虽然这种培训模式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但在此基础上,可以适当放宽培训的自主权,逐步探索宏观调控、个人自主的按需培训模式,即市场培训模式。实现传统培训模式与市场培训模式的同向并存、相互补充,既能满足广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政治理论、专业知识的脱产学习、不断更新,又能达到干部自身急需知识、必备知识及对口业务知识自主选择、及时学习的目的。
适应干部培训需求的对策和措施
针对干部培训需求,结合我市干部队伍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今后,干部培训工作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创新。
一、在培训内容上突出“三个强化”。首先是强化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重点的理论知识培训。我市从今年11月开始,计划利用1年时间,采取“送上去、坐下来、走出去”的方式,完成对全市干部四中全会精神的教育培训。截止目前,全市已举办乡局级干部四中全会精神专题班2期,培训203人,明年春季再举办3期,培训370人,实现全市乡局级干部轮训一遍的目标。其次是强化以世贸组织知识、信息技术为重点的岗位知识培训。从我市实际看,要充分发挥市公务员培训中心、市职教中心的专业培训职能作用,力争在2--3年内,使我市广大干部党员掌握这两种现代知识和技术,为我市 “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第三是强化以法律法规、经济管理、实用科技为主要内容的业务知识更新。我市计划明年举办三期培训班,即:基层执法干部法律法规培训班、企业管理干部现代经济管理培训班和乡镇农村干部实用科技培训班,利用1--3个月的时间,对这些干部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其驾驭经济工作、行使职务权力的能力和水平。
二、在培训形式上做到“四个结合”。一是在培训时间上做到长短结合。在坚持对政治理论、专业知识等内容进行中长期脱产培训的基础上,继续坚持不定期举办“短、平、快”式的专题讲座、专家报告会,促进广大干部知识结构的全方位更新;二是在培训地点上做到内外结合。在充分发挥好党校理论培训主阵地作用,继续加强和完善我市计算机培训基地、公务员培训中心等专业知识培训基地的同时,加大与省内外高校联合办学、委托办学的力度,进一步拓展经济发达地区的先进农业生产、管理知识学习基地,为提高我市广大干部的综合素质和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提供保障;三是在培训方式上做到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在继续坚持课堂教学、在职自学等传统培训模式的前提下,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逐步扩大和探索电化教学、远程教育等先进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习效率,增加学习趣味,增强学习效果;四是在培训师资上做到专兼结合。进一步完善专兼职教师档案库,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分专业将教授、专家的联系方式、素质水平纳入其中,推动培训的科学化、规范化,为全面提高培训质量提供智力支持。
三、在培训管理模式上强化“四个职能”。干部培训工作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就必须逐步建立一套市场化培训管理机制,着重强化四个职能:一是强化决策职能。包括对培训工作方针的确立、战略目标的选择和远景规划的制定等。我市制定的《干部教育培训“十五”规划》就是从五年内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出发,对各级各类岗位所需的政治理论、专业知识,科学地确立了一个量化的统一标准和达标要求,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制度、措施认真组织实施。二是强化服务职能。根据实际需要,及时发布年度培训指导性计划及中长期培训信息,调控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培训基地之间的关系,做好培训基地与培训对象的合理分工。同时,做好培训市场的培育,为培训市场发展提供保障,达到逐步由“组织总揽型”到“组织服务型”过渡的目的。三是强化监督职能。加强培训机构的质量监督,对培训办班实行申报审批制度,杜绝乱办班、重复办班、乱收费问题发生;建立培训机构办学资格和教学质量评审机制,组织定期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确立培训机构的取舍,督促有关部门搞好培训。四是强化考核职能。建立干部培训档案库,主要包括全市干部参加培训、在职自学、学历教育等内容,并按照干部的职级和岗位特点确立相应的知识标准,一类是公共知识标准,如外语、计算机等,一类是专业知识标准,包括应具备的岗位专业知识和技能,凡年终考核不合格的,实行下岗、待岗、转岗或降级使用,新提拔干部必须经过任职资格考试,后备干部不获得任职资格不得晋升和提拔。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考察报告干部培训需求状况的调查与思考(2)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