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溪市 天一 金属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 应急预案评审意见表
评审时间:9 2019 年 年 2 2 月 月 8 28 日
地点:
南昌市
评审方式:
√函审,口会议评审,口函审、会议评审结合,口其他
评审结论:
√通过评审,口原则通过但需进行修改复核,口未通过评审 评审过程:函审。
总体评价:
该预案的编制基本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 ) 不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
家突 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
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 ( 试行) ) 》《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工作的通知》( ( 赣环应急1 [2018]1 号) ) 等法律法规、标准、文件规范,可作为相关管理部门备案依据和企业今后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问题清单:
修改意见和建议:
1 1 、编制依据建议补充《土壤污染防治法》9 (2019 年 1 1 月 月 1 1 日) ) 。
2 2 、核实“1 1 .5 5 事件分级”巾内容,是将贵溪市 天一 金属有限公司的环境事件分为四级,还是只是《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的分级办法分为四级。
3 3 、核实“2 2 .3 3 ,2 2 环境风险单元”中的内容,提到了“天然气、氯气”等,但是原辅材料一览表中并无这些物料:细化重油的贮存和运输过程具体的风险防控措施和设施。
4 4 、完善废气净化系统的风险防范措施,如布袋破损、沉降罐失效等情形;完善事故废水的计算与收集,按照新的风险导则,消防废水需计算并考虑收集。
5 5 、结合企业环境风险事件特点进行红、橙、黄色预警等级分级,提高预警分级可操作性,并明确风险事件信息上报的时限。
6 6 、“5 5..1 1..2 2 预防措施”内容中,更 新已经失效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S0016 — 2006) 和《爆
》 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058- - 92) 标准一一分别被 GB50016- - 2014 和 GB50058- - 2014。
替代。
评审人员人数:
评审组长签字:
其他评审人员签字:
企业负责人签字:
2019
年
2 2
月
28
日 日 附:定量打分结果和各评审专家评审表。
贵溪市 天一 金属有限公司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意见表
评审时间:
9 2019 年 年 2 2 月 月 8 28 日
地点:
南昌
评审方式:
□ √ 函审,口会议评审,口函审、会议评审结合,口其他
评审结论:
□ √ 通过评审,口原则通过但需进行修改复核,口未通过评审 评审过程:
2 2 月 月 8 28 日受委托,对其编制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进行函审。预案评审过程中,严格按照《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的要求进行了打分,梳理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建议。
总体评价:
预案编制单位按照《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力、法( ( 试行) ) 》的要求,编制了应急预案及编制说明,对突发环境事件进行了风险评估,开展了应急资源调查,预案 内容完整。。
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处置方案未单列,预案意见征集不够全面。建议进一步完善后提交环保部门备案。
问题清单:
1 1 、预案未体现可能受影响的居民、单位代表意见,预案内容未进行推演;
2 2 、预案未附预案建议清单及采纳情况;
3 3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与安全等预案衔接关系不明确;
4 4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措施、协作方式不具体;
5 5 、突发环境事件源强、途径及受体分析不具体。
修改意见和建议:
1 1 、建议进一步完善周边可能受到影响的居民、单位意见,采用桌面演练的方式对应急预案进行
演练,补充应急预案建议清 单及平面布置图、疏散路径:
2 2 、建议突发环境事件时,明确环保部门或第三方的监测能力;
3 3 、细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与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之间的衔接关系;
4 4 、进一步侧重现场处置方案以及安全事故带来的环境影响:
评审人员签字:
企业负责人签字:
2019 年
2 月
28 日 日
贵溪市 天一 金属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 应急预案评审意见表 评审时间:
9 2019 年 年 2 2 月 月 8 28 日
地点; 评审方式:
□ √ 函审,口会议评审,口函审、会议评审结合,口其他 评审结论:
□ √ 通过评审,口原则通过但需进行修改复核,口未通过评审 总体评价:
该《应急预案》、《风险评估报告》、《应急资源调查报告》基本符合国家和省市关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求 ,形式要素规范较完整,组织体系和处置方案等内容基本合理,风险防范措施、监测预警机制、应急响应程序和应急保障措施等内容实用可行,对于指导:企业应对突发性环境事件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经修改完善并经企业开展演练进行检验后可上.报环保部门备案,用于指导企业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问题清单:
修改意见和建议:
1 1 、应急预案编制说明:①进一步细化周边环境风险受体分布情况,应明确最近敏感点、疏散范围敏感点人群分布及数量:②补充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的成立及人员部署;完善环境风险事故情况下对外应急响应和联动,补充受 影响范围内的居民区、村庄、单位的主要联系人、联系电话及有关主管部门的联系电话及联系人,完替信息报告程序、内容:⑧完善环境风险防范及应急措施,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2 2 、环境应急预案文本::①细化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差距分析,以及需要整改的防控措施和实施计划:②信息报告明确对可能受影响的居民、单位通报的内容、程序、方式等。
3 3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①结合企业应急资源配置状,细化需要完善的应急资源计划,进一步充实外部应急资源调查( ( 如距厂区最近消防队、医院的位置、救援力量的调查) ) ,明确应急处置场所、应急指挥场所。
②核实企业燃料、“三废”污染物中涉及的环境风险物质,例如废气中的 HCl 、SO 2 2 等,核实 Q Q 值③补充、完善附图、附件。
评审人:
2019
年
2 2
月
28
日 日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表
预案编制单位:贵溪市 天一 金属有限公司
专业技术服务机构:
企业环境风险级别:□一般;□较大;□重大
(本栏由企业填写)
“一票否决”项(以下三项中任意一项判定为“不符合”,则评审结论为“未通过”)
评
审
指
标
评审意见
指
标
说
明
判
定
说
明
有单独的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和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报告(表)
√
符合
单独编制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有关规定;
备案管理办法第十条要求,应当在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和环境应急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编制环境应急预案
从可能的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出发编制且典型突发环境事件情景无缺失
√
符合
突发事件应对法有关规定;
备案管理办法第九、十条,均对企业从可能的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出发编制环境应急预案提出了要求;
典型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基于真实事件与预期风险凝练、集合而成,体现各类事件的共性与规律
能够让周边居民和单位获得事件信息
√
符合
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在发生或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企业应当及时通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备案管理办法第十条也提出了相应要求
环境应急预案及相关文件的基本形式
评审
项目
评
审
指
标
评审意见
指
标
说
明
判定
得分
说明
封面目录
1 1a a
封面有环境应急预案、预案编制单位名称,预留正式发布预; 案的版本号、发布日期等设计;
目录有编号、标题和页码,一般至少设置两级目录
√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1 1
预案版本号指为便于索引、回溯而在发布时赋予预案的标识号,企业可以按照内 部技术文件版本号管理要求执行;
预案各章节可以有多级标题,但在目录中至少列出两级标题,便于查找 。
结构
2 2a a
结构完整,格式规范
√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1 1
结构完整指预案文件布局合理、层次分明,无错漏章节、段落;正文对附件的引用、说明等,与附件索引、附件一致;
格式规范指预案文件符合企业内部公文格式标准,或文件字体、字号、版式、层次等遵循一定的规范
行文
3 3a a
文字准确,语言通顺,内容简明
□符合
√ 部分符合
□不符合
0.5
文字准确是指无明显错别字、多字、漏字、语句错误、数据错误、时间错 误等现象;
语言通顺是指语言规范、连贯、易懂,合乎事理逻辑,关键内容不会产生歧义等;
内容简明是指环境应急预案、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报告独立成文,预案正文和附件内容分配合理,应对措施等重点信息容易找到,内容上无简单重复、大量互相引用等现象
环境应急预案编制说明
过程说明
4 4a a
说清预案编修过程
□符合
√ 部分符合
□不符合
0.5
编制过程主要包括成立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和环境应急资源调查、征求关键岗位员工和可能受影响的居民、单位代表的意见、组织对预案内容进行推演等
问题说明
5 5a a
说明意见建议及采纳情况、演练暴露问题及解决措施
□符合
√ 部分符合
□不符合
0.5
一般应有意见建议清单,并说明采纳情况及未采纳理由;演练(一般为检验性的桌面推演)暴露问题清单及解决措施,并体现在预案中
环境应急预案文本
编制目的
6 6
体现:规范事发后的应对工作,提高事件应对能力,避免或减轻√ 符合
□部分符合
2 2
此三项为预案的总纲。
事件影响,加强企业与政府应对工作衔接
□不符合
关于“规范事发后的应对工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强调应急预案重在“应对”,适当向前延伸至“预警”,向后延伸至“恢复”。关于“加强企业与政府应对衔接”,根据备案管理办法,实行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其中一个重要作用是环保部门收集信息,服务于政府环境应急预案编修;另外,由于权限、职责、工作范围的不同,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应该在指挥、措施、程序等方面留有“接口”,确保与政府预案有机衔接。
适用主体,指组织实施预案的责任单位;地理或管理范围,如某公司内、某公司及周边环境敏感区域内;事件类别,如生产废水事故排放、化学品泄漏、燃烧或爆炸次生环境事件等;工作内容,可包括预警、处置、监测等。
坚持环境优先, 是因为环境一旦受到污染,修复难度大且成本高;应急工作与岗位职责相结合,强调应急任务要细化落实到具体工作岗位
适用范围
7 7
明确:预案适用的主体、地理或管理范围、事件类别、工作内容
√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2 2
工作原则
8 8
体现: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救人第一、环境优先;先期处置、防止危害扩大;快速响应、科学应对;应急工作与岗位职责相结合等
√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2 2
应急预案
体系
9 9b b
以预案关系图的形式,说明本预案的组成及其组成之间的关系、与生产安全事故预案 等其他预案的衔接关系、与地方人民政府环境应急预案的衔接关系,辅以必要的重点内容说明
□符合
√ 部分符合
□不符合
1.5
衔接
关系
示意
图不
清晰
本项目的三项指标,主要考察企业在环境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能否清晰把握预案体系。具体衔接方式、内容在应对流程和措施等部分体现。
有的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包括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预案或其他组成,应说明这些组成之间的衔接关系,确保各个组成清晰界定、有机衔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一般应以现场处置预案为主,有针对性地提出各类事件情景下的污染防控措施,明确责任人员、工作流程 、具体措施,落实到应急处置卡上。确需分类编制的,综合预案侧重明确应对原则、组织机构与职责、基本程序与要求,说明预案体系构成;专项预案侧重针对某一类事件,明确应急程序和处置措施。如不涉及以上情况,可以说明预案的主体框架。
环境应急预案定位于控制并减轻、消除污染,与企业内部生产安全事故预案等其他预案清晰界定、相互支持。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一般会对外环境造成污染,其预案应与所在地政府环境应急预案协调一致、相互配合。
10
预案体系构成合理,以现场处置预案为主,确有必要编制综合预案、专项预案,且定位清晰、有机衔接
□符合
√ 部分符合
□不符合
1 1
未侧
重现
场处
置方
案
11
预案整体定位清晰,与内部生产安全事故预案等其他预案清晰界定、相互支持,与地方人民政府环境应急预案有机衔接
□符合
√ 部分符合
□不符合
1 1
安全、环境
事故
衔接
关系
不清
晰
组织指挥机制
12
以应急组织体系结构图、应急响应流程图的形式,说明组织体系构成、应急指挥运行机制,配有应急队伍成员名单和联系方式表
√ 符合
□ 部分符合
□不符合
2 2
以图表形式,说明应急组织体系构成、运行机制、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13
明确 组织体系的构成及其职责。一般包括应急指挥部及其办事机构、现场处置组、环境应急监测组、应急保障组以及其他必要的行动组
√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2 2
企业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特点,建立由负责人和成员组成的、工作职责明确的环境应急组织指挥机构。注意与企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及生产安全等预案中组织指挥体系的衔接
组织指挥机制
14
明确应急状态下指挥运行机制,建立统一的应急指挥、协调和决策程序
√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2 2
指挥运行机制,指的是总指挥与各行动小组相互作用的程序和方式,能够对突发环 境事件状态进行评估,迅速有效进行应急响应决策,指挥和协调各行动小组活动,合理高效地调配和使用应急资源
15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周边环境敏感点、企业应急响应能力等,建立分级应急响应机制,明确不同应急响应级别对应的指挥权限
□符合
√ 部分符合
□不符合
1 1
事件
指挥
权限
不完
善
例如有的企业将环境应急分为车间级、企业级、社会级,明确相应的指挥权限:车间负责人、企业负责人、接受当地政府统一指挥
16
说明企业与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介入后,企业内部指挥协调、配合处置、参与应急保障等工作任务和责任人
□符合
√ 部分符合
□不符合
1 1
例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介入后,环境应急指挥权的移交及企业内部的调整
监测预警
17
建立企业内部监控预警方案
√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2 2
根据 企业 可能面临事件情景 , 结合事件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 , 对企业内部预警级别、预警发布与解除、预警措施进行总体安排
18
明确监控信息的获得途径和分析研判的方式方法
□符合
√ 部分符合
□不符合
1 1
监控信息的获得途径,例如极端天气等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事故灾 难、相关监控监测信息等;
分析研判的方式方法,例如根据相关信息和应急能力等,结合企业自身实际进行分析研判
19
明确企业内部预警条件,预警等级,预警信息发布、接收、调整、解除程序、发布内容、责任人
□符合
√ 部分符合
□不符合
1 1
发布
内容
及责
任人
不清,分级
不准
确
一般根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类型情景和自身的应急能力等,结合周边环境情况,确定预警等级,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发布;
红色预警一般为企业自身力量难以应对;橙色预警一般为企业需要调集内部绝大部分力量参与应对;黄色、蓝色预警根据企业实际 需求确定
信息报告
20
明确企业内部事件信息传递的责任人、程序、时限、方式、内容等,包括向协议应急救援单位传递信息的方式方法
□符合
√ 部分符合
□不符合
1 1
程序、时限、
方式
不具
体,无
格式
文本
从事件第一发现人至事件指挥人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式、方法及内容,内容一般包括事件的时间、地点、涉及物质、简要经过、已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污染情况、已采取的措施等
21
明确企业向当地人民政府及其环保等部门报告的责任人、程序、时限方式、内容等,辅以信息报告格式规范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2 2
程 序、时限、
方式
不具
体,无
格式
文本
从企业报告决策人、报告负责人到当地人民政府及其环保部门负责人(单位)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式、方法及内容,内容一般包括企业及周边概况、事件的时间、地点、涉及物质、简要经过、已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污染情况、已采取的措施、请求支持的内容等
22
明确企业向可能受影响的居民、单位通报的责任人、程序、时限、方式、内容等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1 1
通知
方式 、内容
不明
确
从企业通报决策人、通报负责人到周边居民、单位负责人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式、方法及内容,内容一般包括 事件已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污染情况、居民或单位避险措施等
应急监测
23c c
涉大气污染的,说明排放口和厂界气体监测的一般原则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2 2
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等有关要求,确定排放口和厂界气体监测一般原则,为针对具体事件情景制定监测方案提供指导;
排放口为突发环境事件中污染物的排放出口,包括按照相关环境保护标准设置的排放口
24c c
涉水污染的,说明废水排放口、雨水排放口、清净下水排放口等可能外排渠道监测的一般原则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2 2
按照《突发环 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等有关要求,确定可能外排渠道监测的一般原则,为针对具体事件情景制定监测方案提供指导
25
监测方案一般应明确监测项目、采样(监测)人员、监测设备、监测频次等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1 1
监测
人员
未明
确
针对具体事件情景制定监测方案
26
明确监测执行单位;自身没有监测能力的,说明协议监测方案,并附协议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0 0
监测
单位 、监测
能力
不明
确
自身没有监测能力的,应与当地环境监测机构或其他机构衔接,确保能够迅速获得环境检测支持
应对流程和措施
27b b
根据环境风险评估报告中的风险分析和情景构建内容,说明应对流程和措施,体现:企业内部控制污染源- - 研判污染范围- - 控制污染扩散- - 污染处置应对流程和措施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1.5
缺乏针对对性
企业内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原则性措施
28b b
体现必要的企业外部应急措施、配合当地人民政府的响应措施及对当地人民政府应急措施的建议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3 3
突发环境事件可能或已经对企业外部环境产生影响时,企业在外部可以采取的原则性措施、对当地人民政府的建议性措施
29c c
涉及大气污染的,应重点说明受威胁范围、组织公众避险的方式方法,涉及疏散的一般应辅以疏散路线图;如果装备风向标,应配有风向标分布图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1 1
公众
疏散
措施
不明
避险的方式包括疏散、防护等,说明避险措施的原则性安排
30c c
涉及水污染的,应重点说明企业内收集、封堵、处置污染物的方式方法,适当延伸至企业外防控方式方法;配有废水、雨水、清净下水管网及重要阀门设置图
√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2 2
说明控制水污染的原则性安排
31b b
分别说明可能的事件情景及应急处置方 案,明确相关岗位人员采取措施的时间、地点、内容、方式、目标等
□符合
√ 部分符合
□不符合
1.5
岗位
职责
不明
按照以上原则性措施,针对具体事件情景,按岗位细化各项应对措施,并纳入岗位职责范围
32b b
将应急措施细化、落实到岗位,形成应急处置卡
□符合
√ 部分符合
□不符合
1.5
关键岗位的应急处置卡无遗漏,事件情景特征、处理步骤、应急物资、注意事项等叙述清晰
33
配有厂区平面布置图,应急物资表/ / 分布图
√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2 2
应急终止
34
结合本单位实际,说明 应急终止的条件和发布程序
□符合
√ 部分符合
□不符合
1 1
列明应急终止的基本条件,明确应急终止的决策、指令内容及传递程序等
事后恢复
35
说明事后恢复的工作内容和责任人,一般包括:现场污染物的后续处理;环境应急相关设施、设备、场所的维护;配合开展环境损害评估、赔偿、事件调查处理等
□符合
√ 部分符合
□不符合
1 1
责任
人不
明,内容
不完
善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强调应急预案重在“应对”,适当向后延伸至“恢复”,即企业从突发环境事件应对的“非常规状态”过渡到“常规状态”的相关工作安排
保障措施
36
说明环境应急预案涉及的人力资源、财力、物资以及其他技术、重要设施的保障
√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2 2
对各类保障措施进行总体安排
预案管理
37
安排有关环境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
√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2 2
对预案培训、演练进行总体安排
38
明确环境应急预案的评估修订要求
√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2 2
对预案评估修订进行总体安排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风险分析c c
39
识别出所有重要的环境风险物质;列表,至少列出重要环境风险物质的名称、数量(最大)
存在总量)
、位置/ / 所在装置;环境风险物质数量大于临界量的,辨识重要环境风险单元
√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2 2
风险
物质
漏项
对照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相关文件,识别出所有重要的物质;对于数量大于临界量的,应辨识环境风险物质在企业哪些环境风险单元集中分布
40
重点核对生产工艺、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各项指标的赋值是否合理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2 2
按照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相关文件的赋分规则审查
41
环境风险受体类型的确定是否合理
√符合
□不符合
2 2
按照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相 关文件的受体划分依据审查
42
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是否正确
√符合
□不符合
2 2
按照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相关文件审查
情景构建
43
列明国内外同类企业的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提出本企业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情景
□符合
√ 部分符合
□不符合
1 1
事件 不典型 。如废 气超标?
列表说明事件的日期、地点、引发原因、事件影响等内容,按照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相关文件,结合企业实际列出事件情景
44
源强分析,重点分析释放环境风险物质的种类、释放速率、持续时间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0 0
受 体路径不清晰后果及影响程度不明
针对每种典型事件情景进行源强分析,至少包括释放环境风险物质的种类、释放速率、持续时间三个要素,可以参考《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45
释放途径分析,重点分析环境风险物质从释放源头到受体之间的过程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1 1
对于可能造成水污染的,分析环境风险物质从释放源头,经厂界内到厂界外,最终影响到环境风险受体的可能的路径;对于可能造成大气污染的,分析从泄漏源头释放至风险受体的路径
46
危害后果分析,重点分析环境风险物质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1 1
针对每种情景的重点环境风险物质,计算浓度分布情况,说明影响范围和程度
47
明确在最坏情景下,大气环境风险物质影响最远距离内的人口数量及位置等,水环境敏感受体的数量及位置等信息,并附有相关示意图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1 1
针对最坏情景的计算结果,列出受影响的大气和水环境保护目标,附图示说明
完善计划
48
分析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所存在的差距,制定环境风险防控整改完善计划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2 2
对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的完备性、可靠性 和有效性进行分析论证,找出差距、问题。针对需要整改的短期、中期和长期项目,分别制定完善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的实施计划
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报告(表)
调查内容
49
第一时间可调用的环境应急队伍、装备、物资、场所
√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2 2
重点调查可以直接使用的环境应急资源,包括:专职和兼职应急队伍;自储、代储、协议储备的环境应急装备;自储、代储、协议储备环境应急物资;应急处置场所、应急物资或装备存放场所、应急指挥场所。预案中的应急措施使用的环境应急资源与现有资源一致
调查结果
50
针对环 境应急资源清单,抽查数据的可信性
√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2 2
通过逻辑分析、现场抽查等方式对调查数据进行查验
合
计
68.5
- -
- -
评审人员(签字):
评审日期:9 2019 年 年 2 2 月 月 6 26 日
贵溪市 天一 金属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 应急预案评审意见表 评审时间:
9 2019 年 年 2 2 月 月 8 28 日
地点; 评 审方式:
□ √ 函审,口会议评审,口函审、会议评审结合,口其他 评审结论:
□ √ 通过评审,口原则通过但需进行修改复核,口未通过评审 总体评价:
该预案形式完整,风险防范措施、监测预警机制、应急响应程序和应急保障措施等内容实用可行,对于指导企业应对突发性环境事件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问题清单:
修改意见和建议:
1 1、、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2 2、、加强管理,应急时及时通知周边单位及居民。
3 3、、补充厂区雨、污水管网图。
评审人:
2019
年
2 2
月
28
日
贵溪市 天一 金属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 应急预案评审意见表 评审时间:
9 2019 年 年 2 2 月 月 8 28 日
地点:
:
评审方式:
□ √ 函审,口会议评审,口函审、会议评审结合,口其他 评审结论:
□ √ 通过评审,口原则通过但需进行修改复核,口未通过评审 总体评价:
该预案形式完整,风险防范措施、监测预警机制、应急响应程序和应急保障措施等内容实用可行,对于指导企业应对突发性环境事件具 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问题清单:
修改意见和建议:
1 1 、增加周边企业及周边敏感点的联系方式。
2 2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评审人:
2019
年
2 2
月
28
日
《**市**区防汛抗洪应急预案》
专家组评审意见
2015年6月18日下午,**区**局邀请省、市、区有关专家(专家名单附后)对《**市**区防汛抗洪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进行了评审。
通过听取**市**区**局对《预案》编制情况的介绍,经过认真讨论,形成评审意见如下:
一、《预案》符合国家、省、市对突发事件预案编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也符合**区的实际情况。
二、《预案》在大量收集整编基础资料、调查分析本地防汛抗洪特征的基础上,预警指标确定基本合理,组织体系严谨,内容要素齐全,职责明确,措施得当。
三、四级应急响应和保障措施合理。
四、建议:
1、进一步细化相关部门的职责。
2、进一步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进一步规范预案附录、附表内容和格式。
评审组组长:
二〇一五年六月十八日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 为了贯彻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7号),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做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编制本指南。
评审方法
应急预案评审采取形式评审和要素评审两种方法。形式评审主要用于应急预案备案时的评审,要素评审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组织的应急预案评审工作。应急预案评审采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种意见进行判定。对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项目,应给出具体修改意见或建议。
(一)形式评审。依据《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对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式、语言文字、附件项目以及编制程序等内容进行审查,重点审查应急预案的规范性和编制程序。应急预案形式评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见附件1。
(二)要素评审。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从合法性、完整性、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操作性和衔接性等方面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为细化评审,采用列表方式分别对应急预案的要素进行评审。评审时,将应急预案的要素内容与评审表中所列要素的内容进行对照,判断是否符合有关要求,指出存在问题及不足。应急预案要素分为关键要素和一般要素。应急预案要素评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见附件
2、附件
3、附件
4、附件5。
关键要素是指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必须规范的内容。这些要素涉及生产经营单位日常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的关键环节,具体包括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组织机构及职责、信息报告与处置和应急响应程序与处置技术等要素。关键要素必须符合生产经营单位实际和有关规定要求。
一般要素是指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可简写或省略的内容。这些要素不涉及生产经营单位日常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的关键环节,具体包括应急预案中的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工作原则、单位概况等要素。
评审程序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一)评审准备。成立应急预案评审工作组,落实参加评审的单位或人员,将应急预案及有关资料在评审前送达参加评审的单位或人员。
(二)组织评审。评审工作应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主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主持,参加应急预案评审人员应符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要求。生产经营规模小、人员少的单位,可以采取演练的方式对应急预案进行论证,必要时应邀请相关主管部门或安全管理人员参加。应急预案评审工作组讨论并提出会议评审意见。
(三)修订完善。生产经营单位应认真分析研究评审意见,按照评审意见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评审意见要求重新组织评审的,生产经营单位应组织有关部门对应急预案重新进行评审。
(四)批准印发。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经评审或论证,符合要求的,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发。
评审要点
应急预案评审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结合生产经营单位工作实际,按照《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评审。
(一)合法性。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以及有关部门和上级单位规范性文件要求。
(二)完整性。具备《导则》所规定的各项要素。
(三)针对性。紧密结合本单位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
(四)实用性。切合本单位工作实际,与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相适应。
(五)科学性。组织体系、信息报送和处置方案等内容科学合理。
(六)操作性。应急响应程序和保障措施等内容切实可行。
(七)衔接性。综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形成体系,并与相关部门或单位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有关部门应急预案的评审工作可参照本指南。
应急预案评审制度
一、目的
及时发现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操作性;实现生产单位应急预案与相关单位应急预案衔接;增强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预案的充分性和应急设备的保障能力及应急人员的操作能力;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定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评审的基本要求、方法、内容及程序,适用于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评审工作。
三、职责
1、领导小组组长:×××
负责组织应急预案的评审工作;负责签发经评审或论证符合要求的应急预案。
2、领导小组副队长:×××
××× 协助组长负责主持应急预案评审工作。
3、领导小组成员:×××
×××
×××
××× (1)负责《施工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更新; (2)协助组织应急预案的评审工作
(3)督促检查各部门应急预案的实施、演练和准备情况,并对抢险或演练效果进行评审;
(4)负责组织施工原因调查和分析; (5)负责应急演练的策划和实施;
(6)参与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和评审工作; (7)经营部、工程部参与应急预案的评审工作
(8)负责对员工的自我防护技能教育和应急处置培训工作; (9)定期对应急预案评价人员、应急救援、抢险队员进行培训; (10)对培训效果进行验证;
(11)对施工现场抢救效果提出建议和修改意见。
4、办公室职责
(1)负责本部门的应急演练的策划与实施;
(2)负责组织本单位、本部门的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和评审工作。
四、工作程序
1、评审方法
应急预案评审分形式评审和要素评审、评审采取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种形式简单判定,对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项目,应提出指导性意见或建议。
(1)形式评审
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对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式、语言文字和制定过程等内容进行审查。形式评审的重点是应急预案的规范性和可读性。应急预案形式评审内容及要求,见《应急预案形式评审表》。
(2)要素评审
根据有关规定和标准,从符合性、适用性、正对性、完整性、科学性,规范性和衔接性等方面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要素评审包括关键要素和一般要素。为细化评审,可采用列表方式分别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评审应急预案时,将应急预案的要素内容与表中的评审内容及要求进行对应分析,判断是否符合表中的要求,发现存在问题与不足,完成《综合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专项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现场处置方案要素评审表》、《应急预案附件要素评审表》。
a关键要素
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必须规范的内容,这些要素内容涉及生产经营单位日常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时的关键环节,如应急预案中的危险源与风险分析、职责机构及职责。信息报告与处置、应急响应与处置技术等要素。
b一般要素
应急预案要素中简写或可省略的内容。这些要素内容不涉及生产经营单位日常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时的关键环节,而是预案构成的基本要素,如应急预案中的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工作原则、单位概况等。
2、评审程序
(1)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在广泛争取意见的基础上,采用会议评审的方式进行审查。会议评审规模和参加人员根据应急预案涉及范围和重要程度确定。
(2)评审准备
应急预案评审应做好以下工作:
a 成立应急预案评审组,落实参加评审的单位或人员; b通知参加评审的单位或人员具体评审时间;
c将被评审的应急预案在评审前送达参加评审的单位或人员; (3)会议评审 会议评审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a评审工作由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主持;
b应急预案编制单位或部门向评审人员介绍应急预案编制或修订情况; c评审人员对应急预案进行讨论,提出会议评审意见; d应急预案评审组根据会议讨论情况,提出会议评审意见;
e讨论通过会议评审意见,参加会议评审人员签字。《应急预案评审意见表》; (4)领导小组应对采取演练的方式对应急预案进行论证,必要时就邀请当地安监部门参加。
(5)修订完善及意见处理
a认真分析研究评审意见,按照评审意见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b评审组组长负责对各位评审人员的意见进行协调和归纳,综合提出预案评审的结论性意见;
c生产经营单位应按照评审意见,对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以及不合格项进行分析研究,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d反馈意见要求重新评审的,办公室应组织有关部门按照要求重新进行评审; (6)批准印发
应急预案经评审或论证后,由领导小组组长签发。
五、评审要求
1、应急预案编制后由领导小组组长或领导小组副组长对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和论证;
2、应急预案应符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2009)73号)的要求;
3、应急预案编制涉及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或需要相关部门配合的,应当征得当地相关部门同意,评审应当形成书面纪要附有专家名单。
六、评审原则
应急预案评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实事求是、符合经营单位应急管理工作实际;
2、对照相关标准发现预案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3、依靠专家,综合评定,及时补充完善应急预案。
七、评审依据
应急预案评审应依据以下文件,并考虑单位实际:
1、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以及有关方针、政策和文件;
2、地方政府、上级有关部门以及本行业有关应急预案及应对措施;
3、可能存在事故风险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能力。
八、评审人员
参加应急预案的评审应由以下人员参加:
1、熟悉并掌握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
2、熟悉并掌握《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和应急知识;
3、熟悉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工艺流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九、评审要点
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符合性:应急预案的内容是否符合有关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2、适用性:应急预案的内容及要求是否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
3、完整性:应急预案的要素是否符合本指南评审规定的要素;
4、针对性:应急预案是否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重大危险源,重点岗位部位;
5、科学性:应急预案的组织体系、预防体系、信息报送、响应程序和处置方案是否合理;
6、规范性: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式、语言文字等是否简洁明了,便于阅读和理解;
7、衔接性: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以及其它部门或单位预案是否衔接。
十、应急预案评审应考虑下列信息:
1、紧急情况响应和应急演练的结果;
2、外部应急经验;
3、设备、设施或流程的变化情况。
十一、应急预案的评审或论证应当注重下列事项:
1、应急预案的实用性;
2、基本要素的完整性;
3、预防措施的针对性;
4、组织体系的科学性;
5、响应程序的操作性;
6、应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
7、应急预案的衔接性等内容; 十
二、应急预案评审应明确下列内容:
1、应急预案评审的频率;
2、应急演练的方法;
3、应急演练的频率。 十
三、培训
1、培训和训练应针对应急队伍和全体员工进行;
2、办公室应定期对应急演练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应急的方法;
3、部室根据本部门实际要求,确定各自的演练内容,应急演练每年不得少于一次;
4、在进行应急演练前,演练部门要制定演习方案、演习方式、指定演习效果评价人员、安排相关的后勤工作;
5、应急演练应包括下列事项: (1)、学习时间、目标和演习范围; (2)演习方案和演习方式; (3)演习现场规则; (4)指定演习效果评价人员; (5)安排相关的后期工作; (6)编写书面报告; (7)演习人员进行自我评估;
(8)针对不足及时制定改正措施并确保实施;
6、进行大型应急预案演练时,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小组副组长及各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都要参加,进入现场观摩指导。
7、应急预案演练应检验和评价下列效果: (1)人员配置的合理性、充分性; (2)参与人员的反应能力与处理能力; (3)应急预案的操作性;
(4)应急设备的充分性、可用性与有效性; (5)应急预案的组织协调性; (6)外部机构响应的及时性; (7)应急预案的经济性与有效性;
8、应急预案结束后,演练单位和部门要在15日内,对演练情况进行总结,编写书面报告,演习人员要进行自我评估,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形成(应急演练总结报告),修订完善的应急预案,上报安监部。
安全生产伤害事故应急预案
一、工程概况
爱尚南山农转非安置房工程,建筑面积84182㎡,框架剪力墙结构,位于南岸区上新街桂花新村249#,交通便利。我公司承建1#楼32层、2#楼32层、3#楼主体31层、-3层为地下车库。
二、 指导原则
应当遵循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迅速、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1、目的
预防和减少潜在的施工安全伤亡事故;紧急情况下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防止伤亡事故扩大或造成二次伤害,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2、编制依据
(1) 《中华人名共和国建筑法》 (2)《中华人名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3)《中华人名共和国消防法》 (4)《中华人名共和国工会法》 (5)《中华人名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6)《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393号令) (7)《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令) (8)《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令) (9)《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建设部第3号令) (10)《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第61号令)
(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1 (12)公司有关文件、规章制度等 (13)现行国家有关安全技术标准规范等
(1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376号令) (15)《建筑施工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04
3、成立救援小组
组长:朱小华(项目经理)、
副组长:张显刚(安全员)、祖科云(副经理)、卢中全(施工总负责)
组员:王素容(材料负责)、商德彬(施工负责)、任集智(测量员)、涂虎春、梁凯(施工区段长)、黄学轮(材料员)、朱玲(行政负责)杜勋、昌俊波(实习施工员)、杨方祺(施工员)、李伯莲(技术内业)、饶刚(施工员)、吴颜(基础领班)、熊桀(主体劳务领班)、张正明(电工)、邢大兵(抬工领班)、席代平(库管员)、现场保卫(6名)
4、应急救援小组成员职责与分工 (1)朱小华:全面负责应急救援准备与实施工作
(2)张显刚、祖科云、卢中全:负责应急救援准备与实施和措施的制定,并监督执行。对关键岗位人员应急能力、职责分工进行培训,并按规定进行演练。对机械设备安全事故、触电事故和紧急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3)商德彬:负责现场具体救援工作的协调安排。
(4)王素容、席代平:负责现场应急照明、应急设备与设施的提供与管理工作。
(5)涂虎春、梁凯、任集智、杨方祺、杜勋、昌俊波:负责施工工艺方面的应急准备与救援响应工作。
(6)、熊桀、吴颜、邢大兵:负责组织各自班组人员救援力量,在相关管理人员指导下具体实施救援工作。
(7)张正民:负责增设现场应急照明及现场配电房及各楼层电源及消防水源的维护,保证完好。
(8)朱玲、张显刚:负责食物中毒事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应急事故的事后恢复与报告处理工作。 (9)李伯莲:负责现场资料准备及现场摄像准备工作 (10)现场保卫:负责现场外围警诫、疏散不相关人员。
5、 范 围
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的特点,容易产生的伤亡、伤害为:高空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坍塌。本预案为这几大伤害而制定。
6 应急措施: (1) 呼救
当发生伤害事件,最先发现情况的人员应大声喊叫或电话报告,报告内容要明确:某某地点或某某部位发生某某情况!将伤害事件的信息准确传出。
听到呼叫或报告的任何人,均有责任将信息报告给与其最近的管理人员,使消息迅速报告到伤亡、伤害应急响应小组领导处(或公司、项目部安全生产伤害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应急响应小组现场总指挥(或公司、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启动应急预案,立即组织现场救援工作。 (2) 报警
报警人员紧急情况下可拨打求助电话:急救电话“120”、火警电话“119”或公司内部救护电话。报告发生伤亡、伤害的地点、伤害类型,同时必须告知工程附近最醒目的标志建筑,以利急救中心迅速判断方位。
安全员负责将伤亡、伤害情况及时报告重庆三建公司安全保卫部。
(3) 接车
接车人员迅速到路口等待、迎接抢救车辆,引领急救车从具备驶入条件的道路迅速到达现场。 (4) 自救
应急响应小组现场总指挥(或公司、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组长)负责现场自救的组织工作。
4.1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具体救援措施:
a) 迅速移走周围可能继续产生危险的坠落物、障碍物,注意观察,防止二次伤害。
b) 为急救医生留出通道,使其可以最快到达伤员处。 c) 高空坠落不仅产生外伤,可能还产生内伤,不可急速移动或摇动伤员身体。
d) 应多人平托住伤员身体,缓慢将其放至于平坦的地面上。 e) 发现伤员呼吸障碍,应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
f) 发现出血,应迅速采取止血措施,可在伤口近心端包扎,但应每半小时松开一次,避免坏死。动脉出血应用指压大腿根部股动脉或颈部主动脉止血。 4.2 坍塌救援措施:
a) 发生塌方后,应先检查塌方处是否还有可能的塌方危险,当确认无危险后,方可实施抢救,如还可能造成二次塌方,则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
b) 清理坍塌土方不可使用工具,应人工清除,避免对伤员的二次伤害。
c) 受土方坍塌伤害的人员可能造成内伤、脊柱伤害和骨折,因此也不可急速摇动或拖动伤员。
d) 应多人平托住伤员身体,缓慢将其放至于平坦的地面或板子上。
e) 发现伤员呼吸障碍,应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
f) 发现出血,应迅速采取止血措施,可在伤口近心端包扎,但应每半小时松开一次,避免坏死。动脉出血应用指压大腿根部股动脉止血。
4.3 触电救援措施: a)迅速切断电源,使触电人员脱离带电体。抢救人员必须首先保证自己不被伤害。如附近无电源开关,应寻找干燥木方、木板等绝缘材料,用干燥不带电木棒等挑开带电体;如可以迅速呼唤到周围电工,电工可利用本人绝缘手套、绝缘鞋齐全的条件,迅速使触电者摆脱带电部分。
b) 急救:触电者摆脱带电体后,应立即就地对其进行救护,除非周围狭窄、潮温,不具备抢救条件,可将其转移到另外的地方。急救步骤如下:
——使触电者仰面平躺,检查有无呼吸和心脏跳动;
——如触电者呼吸短促或微弱,胸部无明显呼吸起伏,立即给其做口对口的人工呼吸;
——如触电者脉搏微弱,应立即对其进行人工心脏复苏,在心脏部位不断按压、松开,频率为60次/分钟,帮助触电者复苏心脏跳动;
——因触电的不良影响,不是一下子表现出来的。因此,即使触电者自我感觉良好,也不得继续工作。应使其平躺,保持安静,同时保证周围空气流通,由医生来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
4.4 机械伤害救援措施:
a) 由相关在场人员迅速切断机械电源。
b) 将人员救出后,立即检查可能的伤害部位。发现出血,应迅速采取止血措施,可在伤口近心端包扎,但应每半小时松开一次,避免坏死。动脉出血应用指压大腿根部股动脉其他动脉部位止血。
C) 如有切断伤害,应寻找断肢体的部分,将其用冰块妥善保存保留。
4.5 在急救中心医生到来之前,应尽最大努力,进行现场自救,以使伤害降低到最低点。在急救医生到来后,应将伤员受伤原因和已经采取的救护措施详细告诉医生,以利诊断。
4.6 保 护 现 场
现场总指挥(或公司、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组长)在组织自救的同时,应派人保护现场和拍照、摄像,为今后的事故调查提供真实依据。
三、火灾应急预案
1、 目的
为了搞好消防工作,保卫国家、企业财产和职工的人身安全。确保在紧急火情发生时,消防队员和全体职工能有条不紊地按照预先制定的预案,迅速及时将火扑灭,把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为此制定火灾应急响应预案。
2 、应急救援措施: 2.1 呼救
当发生失火,最先发现火情的人员应大声呼叫,呼叫内容要明确:某某地点或某某部位失火!将信息准确传出。
听到呼叫的任何人,均有责任将火情信息报告给与其最近的管理人员、义务消防队员,使消息迅速报告到应急响应小组领导处(或公司、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组长)。
应急响应小组现场总指挥(或公司、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组长)负责现场救援组织工作。
2.2 报警
紧急情况下报警人员负责拨打火警电话“119”,医疗急救电话“120”,或公司内部火警电话,报告失火地点、火势、失火材料,同时必须告知工程附近最醒目标志建筑,以利外部救援迅速判断方位。
安全员负责将失火情况及时报告公司安全保卫部。 2.3 接车
接车人员迅速到路口等待、迎接抢救车辆,引领外援车辆从具备驶入条件的道路迅速到达现场。
2.4 自救
a) 应急响应小组现场总指挥(或公司、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组长)负责现场自救组织工作。
b) 火情现场的人员,应用衣服堵住口鼻,弯下腰,以最低的姿势迅速撤离失火地点。
c) 义务消防队负责切断电源,组织义务消防队员扑救火灾。 d) 义务消防队员迅打开消火栓井盖,接通水龙带,用水龙带灭火。
e) 义务消防队员迅速开启相应灭火器,用灭火器灭火。 f) 根据现场情况,使用消防桶提水、用铁锹铲土或砂子灭火。 2.5 抢救
火灾发生,抢救组长应立即询问最先发现火情人员有关失火地点情况,了解是否有人员伤害,当怀疑有可能的人员伤害时,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告知失火地点、附近醒目建筑物,并派接车员去路口接应。
在急救车未到来前,抢救下来的伤员,应使其平躺地上,周围应通风良好,有呼吸窘迫,抢救小组成员应对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四、 食物中毒或群体性食物中毒救援措施
(1)首先,让患者大量饮水,刺激喉部使其呕吐,立即送医院或拨打“120”急救电话,立即向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报告,保留剩余食品以备检验。
(2)向当地防疫部门报告。 (3)保留剩余样品以备检验。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本应急预案所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众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1、指导原则
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迅速、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为今后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事件建立起“信息畅通、反应快捷、指挥有力、责任明确”的工作程序与责任制度。
2、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
2.1 施工现场设专人负责对职工开展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培训,增强全体员工对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做好传染病预防和其他公共卫生工作,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 2.2 施工现场设专人负责开展突发事件的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监测与预警工作应当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别,制订监测计划,科学分析,综合评估监测数据。对早期发现的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应当根据本应急预案规定的报告程序和时限及时报告。
2.3 施工现场建立必要的急救医疗服务网络,配备必要的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
2.4 施工现场与当地相应的传染病专科医院或指定的具有传染病防治条件和能力的医疗机构建立传染病防治任务的合作协议,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定期进行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推广新知识和先进技术。
3、突发事件的报告与信息发布
3.1施工现场设专人负责应急报告,建立重大、紧急疫情信息报告系统。当发现以下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在2小时内向企业及当地人民政府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1)发生或可能发生传染病爆发、流行的。 (2)发生或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3)发生或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3.2施工现场对突发事件按规定进行报告的同时,立即协助有关部门对报告事项调查核实、确证,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及时报告调查情况。
3.3施工现场建立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制度,协助有关部门进行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
3.4施工现场建立突发事件的举报制度,有权对突发事件隐患进行报告,有权对不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职责及对突发事件不按规定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调查处理。
4、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4.1施工现场对突发事件发生后,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及其成员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进行指挥和指导。经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对突发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后,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4.2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启动前,做好应急准备,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应急预案启动后,服从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立即到达岗位,采取有关的控制措施。积极配合医疗卫生机构、监测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开展各项应急处理及科学研究.。
4.3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可以对食物和水源采取控制措施。
4.4积极协助调运各种物资、设备、药品及设施,必要时,对人员进行疏散、隔离或对疫区进行封锁。 4.5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疫情信息的搜集和报告,人员的分散隔离、公共卫生措施的落实工作,宣传有关传染病的防治知识。 4.6对流动人口做好预防工作,落实有关卫生控制措施。 4.7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
5、应急救援训练与演习是检测培训效果、测试设备和保证所指定的应急预案和程序有效性的最佳方法。
其主要目的在于测试应急管理系统的充分性和保证所有反应要素都能全面应对任何情况。因此,应该以尽可能模拟实际情况的形式,开展有规则的应急训练与演习,使应急队员进入“实战”状态,熟悉各类应急操作和整个应急响应的程序,明确自身的职责等。 5.1 设专人负责组织应急状态下相关人员的职责及响应能力的培训。内容如下:
(1)发生紧急事件时的应急措施的教育,对应急场所人员进行岗位教育和卫生防病知识的教育。
(2)处理突发事件的知识与能力的教育。 (3)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措施与知识的教育。 5.2突发事件监测措施与记录
在施工中,项目设专职突发事件检测员张显刚、朱玲,负责开展突发事件的日常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明确突发事件监测员的职责和权限,实施全过程、全方位、全天侯的监测.针对发现的潜在隐患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按规定报告程序和时限及时报告。专职突发事件监测员必须经过岗位安全培训,持证上岗。
六、项目义务消防队员名单:王素容(材料负责)、商德彬(施工负责)、任集智(测量员)、涂虎春、杨方祺(施工员)、席代平(库管员)、朱玲(行政负责)杜勋、昌俊波(实习施工员)。
七、项目应急救援设施、设备、清单如下:消防铁锹、灭火器、照明碘钨灯、手提充电灯、医疗急救箱、三级配电箱、潜水泵等
八、 现场保护
现场应急救援过程中,现场保卫负责警戒、疏散不相关人员,公司、项目部经理应指派专人负责立即保护现场和拍照、摄像,以满足事后对事故调查的需要。
重庆三建爱尚南山项目部
2009年4月21日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考察报告应急预案评审意见表[精选多篇]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