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读后感600字(锦集12篇)(《人间词话》读后感1500字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04-22 本文由风止于林间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篇1:《人间词话》读后感600字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先生接受西方美学思想的洗礼之后,对中国旧文学反思所作的评论。王国维先生早年从事西方哲学的研究。但后来他厌倦了对西方哲学的研究,转而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人间词话》便是他这个时期的作品。书中虽然时时体现出他的一些西方思想,但就全书的体裁和批评方式而言,其实与中国传统的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例如李清照的《词论》,是相似的。

此书,在一开始便提出了“境界”这个概念,并且后面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围绕着“境界”二字展开的。一开始,王国维先生便说:一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人生同样如此。我觉得一个无论什么样的人,都应该有自己理想,都应该读一些经典着作,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一种高雅的境界,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而有了这些,我们才能自成高格!

在《人间词话》中,作者大量的使用“境界”一词来描述所要表达的事物以及情感,“境界”是《人间词话》的理论核心。王国维先生之所以用“境界”一词来描述,也许是因为看重于其可以真切生动地表达感受,对于内在的情意和外在描写的景物而言,没有比“境界”更好的词语了,而“境界”是什么东西?这或许是我们永远也不能说清楚的吧!或许境界就是一种道德修养,也许是一种思想品格,也许是一种行为方式。不过从叶嘉莹着的《王国维及其文学评论》中关于境界的讨论来看,似乎有了一点可以自我安慰的理由,作者认为王国维选择“境界”一词来作为他的评词的特殊用语,是因为这种选择符合中国文人在用词时强调“有出处”的惯例,所以尽管语义含糊模棱到足可以概括一切作品、衡量不同艺术,但也依然为读者所接受。可也许这也正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用词的魅力,没有精确的解释,却有很广博的意境,有一种很大气的味道在里面,这是很值得我们为之骄傲的。

总的说来,《人间词话》是近代极富盛名的文学理论批评着作,它集中体现了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史上的里程碑作品。它总结了清代以前所有比较出名的词风,并对各词派的主要人物做了分析,最后来学者研究词作提供了重要材料。并且,他提出了对词作分析的新方法的理论,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重视。更重要的是,这些这些理论不仅能用在词的品析上,同时也有着巨大的人生指导作用。总之,这是一本让人受益匪浅的书,值得一读!

篇2:《人间词话》读后感600字

《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这是对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的极大评赞。在学习的生活中,我早就听身边的朋友和老师介绍过这本书,趁着空当我便也仔细的品读了一遍。

《人间词话》写得很有见地很有特色。这是我个人的最大感触。书里面大多穿插着诗词、注释和评论。咋一看很凌乱很散的样子,其实不然。就像一篇散文一样只是形散而神不散罢了。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人生的三种境界:

一,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三,梦里寻她千百度,漠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后人归之为:知、行、得三境界。

由王国维的三境界论,推崇的很多,有人效仿“三境界”的划分法:知之、好之、乐之;丰之恺认为:“物质、精神、灵魂”这是人生三层境界;有人认为,人生三境界不外乎是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也有人说为知、为己、为人;有人认为理想、事业、爱情等等,林林总总,琳琅满目。

而我和一些人一样喜欢将它喻为“立志”、“勤奋”、“成功”三个阶段。第一境界为立志,也是最初层次的境界。西风刮得绿树落叶凋谢,诗人独上高楼,登高极目远眺,找到出路。第二境界为勤奋,即表述如何去奋斗的。为了伊人,人瘦了、憔悴了,但始终不后悔。第三境界为成功。经过打拼、努力、千辛万苦地奋斗,终于水到渠成,获得了成功。

篇3:《人间词话》读后感600字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唐诗宋词又好似两位饱经风霜的长者,向我诉说过去,诉说他们沧桑的经历,陪我走过人生的每一道坎,每一个弯。我有一句最爱的宋词,有“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缠绵。今年暑假的一次偶然,我读了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薄薄三十页,不仅深入浅出,那种传统而优雅的审美情趣还能让那些在我心底沉淀已久的古典情怀能重新泛起。下面我来和大家说一说我的读后感。

王国维对词之境界尤为推崇。境界,是真切鲜明地表现出来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形象。《人间词话》中最为经典的,还是提出了人生唯美三境界: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不能不说,这段文字是《人间词话》最为人熟知的名段。我想当年已经花甲的王国维铺开一张宣纸,毛笔蘸墨写下这段话的时候,心中也是无限感慨吧!但王国维先生只是一个文人,最终也只能选择投湖自尽。后人于他之死,是没有太多溢美之司的,毕竟清廷的灭亡早已成定局。只是我的心却无端疼痛起来,星星划过天际,人们记住了他的光与热,却无人知悉他的预落。王国维先生只不过固执着他不该固执的,坚持了他不该坚持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从全书来说提到“境界”有十余处之多,这里仅是一处,可就这一处就足以让我回味良久了。

先生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物,那好像一座崔嵬的楼阁,在几千年的旧学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于是乎我又一头扎了进去……《人间词话》让我领略到了词的博大精深,人生唯美三境界让我感受到了唯有孜孜不倦的学习,才能提升境界、永葆青春活力。

篇4:《人间词话》读后感600字

在人间撷取一片词香

——读王国维《人间词话》有感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代诗词是中国经典文化的代表之一。捧一卷《人间词话》,与王国维一同发现中国古典美学上的星座与宇宙秩序,洗涤心灵陶冶情操,重拾初心,焕发活力而整装出发。

《人间词话》一卷读毕,再回顾,便明白为什么周公度要用“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一句情诗来概括词之美学境界的王国维了。整卷的语言精简而不失华丽,遣词造句别具匠心,体现了王国维先生独特的欣赏风格以及深厚的美学功底。《人间词话》名副其实,是王国维先生在人间提炼的一片清香,散播各方。香远益清,在于那引人入胜的语言,更在于革故鼎新的思想

王国维先生跳出了以风格界定词的美学鉴赏,便陷入了狭隘之见的思维惯势,在本书第二十六则里从更高层面,概括词的美学。即为“古今之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第一境界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忘尽天涯路”第二境界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最后的亦是最重要的第三境界则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境界,是《人间词话》中最最核心的思想。王国维所说的“有境界者自成高格,自由名句”恰好体现了这一核心。一二境界努力追求,第三境界醍醐灌顶得到领悟。

掌握事物本质,才能更好地领悟它的意义;秉持精益求精,才能深入研究拓展学术。王国维先生在词的美学方面的卓异,源于他学问的周到和认真以及不懈的探索,车马前驱,万人随后。通方知类,蔚为大观。“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少不了对事物精益求精的钻研“月下僧敲”的贾岛;“春风江雨”的王安石······炼字锻句,苦思冥想,终铸成一诗。

于词如此,何而为人!不断变更的世界中,屹立不倒的是梦想和初心。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又怎能少得了精益求精,刻苦努力,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对目标锲而不舍的追求?又怎能少得了对事物静心观察的过程?

王国维先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殉道者之一,他纵身一跃,将最后的生命寄托于了昆明湖畔的一汪春水。“至诚即是趋真,至真即是至善。而“美”则在“真”与“善”之间。抓住“真”与“善”向王国维先生学习。时间流逝,冲洗历史长河,春花秋月何时了,万物更替,不变的是《人间词话》,它将永久的存在于中国文化之中,不会历久弥新,将永驻人心。

愿每个人都能读一卷《人间词话》,感“境界”之奇,会词中妙意;守一份初心,嗅人间芬芳。

篇5:人间词话小说读后感600字

摘抄:新样罗衣浑弃却,犹寻旧日春衫著。

感悟:看到这句话脑海里第一时间其实浮现的是一个年轻男子,面前满是绫罗绸缎,但仍坚持穿着一身粗布衣衫,无他,因为这件衣服是他心爱的女子送的。我脑补了一个深情的男子,但真正了解这句话的含义的含义后,才发现我的格局实在是太小了(顺便想到了人间词话里说诗词格局的重要性)。

这首是宋徵舆的《蝶恋花·秋闺》,看这名字是不是特别像宋朝的皇帝?非也,他是明末进士,卒于康熙年间。句子里的罗衣指的是清朝的官服,一定要穿春衫,是出于对旧朝的怀念。

所以说很多时候事物的价值并不能用他们的金钱来衡量,蕴含其中的感情和回忆才最为珍贵。像我,生命的前20多年,看到羊,可能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触,即使这是我的生肖(暴露年龄了...)现在,看到羊,会想到我的小爱豆,可能嘴角会微微上扬,就像我现在敲字时候的表情一样。

摘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感悟:喜欢这句话,一来是喜欢作者这一份洒脱豁达的心态,不论客观事物如何变化,都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这里我又想提到奥斯卡王尔德的一句话,“我们都身处阴沟,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二来,是喜欢这份豪气,沧浪之水被作者拿来洗帽带、双脚,似乎是大材小用,我总觉得这里面有一股对着庞大、权威之力的毫不畏惧。让我想起了李白的诗句,又想起前段时间互联网上火爆的填补诗词活动,上句是“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大家纷纷接下两句,精彩答案有很多,我最爱这两句:“尽倾江海里,赠饮天下人”。

篇6:人间词话小说读后感600字

《人间词话》是近代极富盛名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它集中体现了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使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历史上里程碑的重要作品。他继承了中国文艺批评的传统形式,乃是段章零语,灵机闪现处便是绝妙好辞成文。所以这本书极大程度的保存了这种写作的真实。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手稿原文;第二部分是附录。读了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顿觉词的世界是如此之大,如此之深,当你遨游其中使你会发觉自己的渺小与无知。

最初接触王国维的那三句精辟的论断: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可不历三种之阶级:“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同叔《蝶恋花》此第一阶级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欧阳永叔《蝶恋花》此第二阶级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辛幼安《青玉案》)此第三阶级也。并不知道是出自他的著作,但已对概括除此三境界的人敬佩不已,便生出急切阅读此书的念头,其时,学习中国古典文学,老师推荐必读的书目中就有这本。因为经验的浅薄,阅读时感到困难重重,比较晦涩难懂,匆匆读了一遍了事。但是经过了十几年的时间,人生的阅历积攒的比较丰富,阅读了较多的书之后,忽然又一次想读他一读。再读之后,对这位天才的敬佩由此剧增。他有关词的境界的论述确实极为精辟,极为精彩,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引领了一代文学批评的脉搏,引导人们如何去审美,如何在词中品味,感悟,获得美的熏陶。一首词从怎样的角度去鉴赏。例如,他提出了“无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有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他提出了这两个重要的概念,引导作者和读者向更高的层次迈步。

篇7:人间词话读后感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所写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而王国维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学者,在中华书局精装本《人间词话》上这样评论:“晚清以来影响最大的词学美学著作。”可见《人间词话》的地位之高。第一次知道王国维先生是在高中老师说“词有三种境界······”的时候,但高中忙于刷题中,根本没时间看,后来在河北卫视的中华好诗词的节目上听到《人间词话》,在图书馆找了一下,却看见里面的文字,畏难放下。最后在老师布置作业的时候,才将其看完。现代文学家郭沫若曾说:“在近代学人中,我最钦佩的是鲁迅和王国维。”他还说:“他(王国维)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物,那好像一座崔巍的楼阁,在几千年的旧学的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可见王国维先生的影响之大。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心得体会《人间词话》读后感600字(锦集12篇)(《人间词话》读后感1500字在线全文阅读。

《人间词话》读后感600字(锦集12篇)(《人间词话》读后感150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gongzuo/180998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