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弥补贪婪的方式是什么呢?当然是辛勤的劳动,不靠劳动就得来的东西只是虚浮的泡影罢了。而这个辛勤劳动,弥补贪婪的人,就是这个电影的主人公千寻。
千寻为了救出她的爸爸妈妈,历尽艰辛找到一份在神明浴所打工的工作。为了在这里立足,她遭到了各种歧视,受尽了辛苦和磨难。
她的第一个客人是河神,他虽然是一位神仙,可是被覆盖了太多污浊的泥巴和垃圾,被误认为是腐烂神。因为臭不可闻,没有人愿意帮他洗澡,只有千寻通过努力出色完成了任务并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一个渴望友谊的无脸男得到了千寻的照顾,也溜进浴所,却变得贪婪了,一直用大量的金子引诱澡堂的人为他做事,浴所的人为了得到金子做各种各样的丰盛食物,有的人还被无脸男吃掉了。可是当无脸男给千寻一大把金子的时候,千寻却谢绝了,千寻想办法让无脸男吐掉了所有贪婪的所得,最终无脸男又变回了原来的模样。
电影里,汤婆婆住着华丽的宫殿,又有着用不尽的财富,可是她并没有过的很幸福。相反,汤婆婆的双胞胎姐姐钱婆婆住在一间简约,朴素的茅草屋里,可是她却过的非常快乐幸福,我觉得这可能就是不贪婪,儒雅脱俗的魅力吧!
千寻最后靠着自己的努力救出了她的爸爸妈妈,这是她付出努力而应得的回报。我觉得最后“不能回头看”的意思可能也是不能再留恋那个神明世界的奢华吧。
《千与千寻》虽然是虚构的情节,人物很多,情节复杂,但却很认真的说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人做事不能老是想赚小便宜,要踏踏实实靠自己的努力走好每一步,否则,脚下的路终归是虚幻的,一不小心,就会踏空。总之,不要贪婪。
2019千与千寻观看感受
其实对日本动漫不太感兴趣,提起日本动漫,就是樱桃小丸子、美少女之类的,总觉得那是小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无关。但是经常在不经意的阅读中出现宫崎骏的名言,其中有一句让人百感交集,又无可奈何:“人生就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很难有人可以自始至终陪着走完。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原来这一句就是来自《千与千寻》这部作品。
宫崎骏是日本著名的拥有很大影响力的漫画家之一,他的作品主题是爱以正义战胜邪恶。去年在国内电影院播放的《龙猫》也出自其手。但《千与千寻》是我第一次真正走近宫崎骏。
“千”与“千寻”是小姑娘荻野千寻在灵异世界与人类世界的称呼,在灵异世界只被称呼“小千”,其他的名字都被剥夺,如果忘记了,就不能再回到人类世界。这部影片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千寻与父母一起在进入一个隧道后,进入了一个灵异世界,在这个世界只有不停地劳动,人才能不被变成动物,如果贪吃就会变成猪,就像千寻的爸爸妈妈,千寻是一个孩子,善良纯真,没有成人的欲望,在白龙的帮助下,成功地解救了父母,还获得了灵异世界生物的友谊与帮助。
这部电影更适宜成人,也许孩子的眼中看到的是千寻的勇敢,白龙的能力,还有各种新奇的玩偶,但成人更能理解背后的意义。
首先汤屋是有特别意义的地方,日本的温泉比较多,百姓也喜欢泡温泉,汤屋代表的是能洗净污渍的地方。汤婆婆的客人都是来自不同地方的神灵,但是由于人类,使这些神灵受到了污染,就如河神,千寻为河神洗澡,从河神体内拉出大量的生活垃圾,这是人类在河中丢弃的垃圾,油屋中只有千寻一个人是人类,由她来为河神洗澡,也是暗示着人类自己造成的后果,终究还是要人类自己承担。
其次千寻的父母偷吃的食物。影片中也没有表示这是什么食物,但千寻的父母偷吃的太多变成了猪,这里的食物代表的是一个圈套,用来证明人性是否贪婪,但是千寻还小,小孩子纯真善良的性格跟大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三是无脸男很需要爱,想进入汤屋,溶入汤屋的世界,他也没有脸,而是带了一个面具,就像一个性格懦弱的人,千寻对他的好,他都记在心里,并且报答她,但无脸男就像平凡世界的人,如果进入溜须拍马的世界,就会自我膨胀,目中无人。环境影响人,就如千寻说,离开这里他才会变成好人。
最后白龙让千寻不要回头,也许白龙曾经答应汤婆婆条件,千寻的离开,让白龙牺牲了什么,也许是白龙让千寻不要再回顾过去,忘记一切,重新开始生活,就如做了一个梦而已。
《千与千寻》反映的是日本经济衰退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比如烂尾楼、透支等等,宫崎骏通过动漫刻画了人的心理,汤屋中的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同样的位置。这部电影有很多细节值得回味,也许第一遍并不能真正理解。
特别让人感动的场景是列车,从海面上出发,不知从哪儿来,不知从哪儿去,无脸男与千寻一起将往何处去。海是如此蓝,列车又是红色的,美得无法言语。
7月20日上映,那时候才9岁。宫老一直说这是创作给10岁的女孩看的电影,觉得很幸运,世界上有这么一个人做了这么好的动画给我们。后来在手机电脑上看过很多次,终于在6月21日在电影院看一遍。尽管那一天很累,但是一切都很值得,宫老的电影让人真的很感动。每一个情节都让人值得反复思考。特别是在看完千与千寻的创作过程中,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宫崎骏真的是业界标杆,无法超越,那种情怀让人感动。
在创作过程的纪录片中,印象很深刻的是在初步的电影情节出来,需要丰富分镜头的时候,需要丰富白先生变成龙受伤的时候,如何坠落,摔下来的动作,如何反抗,宫老引导他们去看看饭店如何去杀鳗鲡鱼,同时喂东西给他的时候是怎样的动作。宫老给团队讲解如何去创作表现的时候,问你有没有养过狗,成员中只有一个人,于是他们就去宠物店去接触狗,并拍下视频反复观察后画出让宫老满意的动作。
业界经常能看到别人说跟宫崎骏工作非常严苛,也正是这种精神才能让我们看到这么多优质的作品吧。很期待能够去吉卜力工作室工作,虽然不太可能实现,但是一定要去一次吉卜力美术馆。不过看到纪录片中,他与安藤雅司亲切的讨论如何去画表情动作的时候,觉得宫老真是亲切呢。对待工作严苛,但是内心真是柔软啊。
还有工作室每天挂着的工作进度表,监督的同时,鼓舞着大家离成功越来越近了。同时也挂着每天加班夜宵吃什么。工作室夜宵都是本工作室的人轮流负责,有好吃的意大利面,也有宫老给大家做“可怜的盐面条”,盐面条的制作也非常有意思,是煮方便面,用的很高的锅炉在煮,一锅煮了10块,他一块一块的放,煮了一会后加了鸡蛋液,再加了一些菜。后面就端进了工作室,大家吃夜宵的餐具也非常特别。好像都是喝水的杯子。大家都不敢相信这是宫崎骏煮的,很吃惊反复的大笑着说,真的是宫崎骏煮的吗?然后纷纷都说好吃。气氛真的很欢乐,喜欢这样的环境。同时我看着觉得肯定就是普通的面条的味道,但是注入了宫老对工作人员的感激之情,一定会在某一天很怀念那个味道吧。
接着从动画创作室转到了录音室,每一个配音演员都那么有意思,千寻的妈妈、锅炉爷爷、巨婴儿居然是7岁的小朋友配的音、还有汤婆婆发现她不仅声音配的很好,而且发现长得也很像啊。汤屋里中层管理为了拿到更多的金子给无脸男跳舞唱歌,那个歌曲居然是宫崎骏自己创作的,同时他也在录音室跳起了舞,真是太可爱了。除了人物的声音配的很好,更让人震惊的是场景里的声音的制作也让人佩服,去了温泉胜地录制各种水声、车子买的同款并且在崎岖的路面上进行录制、还有不同人物不同场景的脚步声……以及大背景音乐,依旧是熟悉的久石让在音乐厅亲自监制创作,并讲到录制每一个乐器都有一个麦克风,一共使用了六十多个麦克风,这样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还有片尾曲,《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永远与你同在》,木村弓很早就把这个曲子寄给了宫老,宫老也在创作的过程中反复听这首歌曲,发现这曲子和电影的内核有共同之处:“最初的清晨,那宁静的窗口,一切归零后,生活渐渐被充实。因为那闪光的东西一直就在这里,在我心中被发现了”就如千寻穿越隧道后等于一切归零,她要开始渐渐勇敢起来,那闪闪发光的东西应该就是善良和勇气吧。这一系列的录制都令人折服。动画创作真是非常不容易,这电影票真是太值得了。
后续又到了吉卜力美术馆,它几乎和《千与千寻》同时制作同时完成,宫老在这个美术馆不仅把了自己动画世界展现出来了,而且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想象力和童心,他设计的一切都与孩子有关,真是一个可爱的老头啊。
最后电影准时上映了,在首映式上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宫老说这部电影是给10岁的女孩看,不管你超过了10岁还是不满10岁都希望你们会喜欢,如果男孩要来看我也不会在意。真是内心纯真可爱的老头,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美好的世界,告诉我们世界虽然残酷无情,但是我们自己要心怀善良和勇敢,这个世界一定也会慢慢变得美好。
在搬家途中,千寻一家从20号国道驶向21号国道,处于一种颠沛流离的状态中。不能回到过去,而将要前往的“新家”又尚未到达。回首过去,战前昭和军国主义膨胀,战后昭和因朝战经济开始腾飞,在终身合同制与年功序列中喊出了“一亿总中产”的口号,而又在广场协议中刺破了经济泡沫,迎来长达十年的经济不振,是为“失去的十年”。不振的不止有经济,对未来的展望也一同逝去。
日本迷失在了现代的十字路口,曾经引以为傲的变成了束缚的脚链,对社会充斥着绝望,自杀、反社会行为、邪教盛行。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千与千寻”推出了,这是一次寻回主体性的冒险故事。站在千与千(2000)的时间点,企图寻回迷失的自我,整理好情绪,满怀希望的展望刚刚到来的21世纪。
动画的观看对象是御宅族,他们是一群对生活绝望的人,消极的躲藏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外界不闻不问,消极对抗着资本主义,宫崎骏唯有在作品里偷偷参入自己的想法,告诫着年轻人要努力勇敢的面对残酷的社会,竭尽所能活下去。
电影中的绝大多数人物都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千寻的父母更是被好奇心一步一步带到深渊,最终成为从人被物化成猪,不仅是千寻的父母,油屋的工作人员同样也受到异化的影响,合同制的雇佣关系,体现出现代社会组织形式。油屋看似是一个清除污垢的澡堂,却无时无刻散发着糜烂、享乐、消费主义的气息。
层级的管理结构是对科层制的暗示,而父役、兄役等男性名称职务则是父权社会的表现。至此,油屋的社会结构已很好的展现出来,这是科层制与父权双重统治下的消费社会,油屋就是一个景观社会,而这套统治的顶点——汤婆婆,则是美国霸权与景观社会的象征,这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武力霸权实现物理上的占领、景观社会实现精神上的统治。
不要太像美国国徽
汤婆婆随手可得、用完即弃的得力助手,是数不多的人类,被夺取姓名的白。姓名是一种主体的符号,被剥夺了名字便意味着主体性的缺失,忘记自己的过去,服从于统治。另外,汤婆婆改名的逻辑也是一个亮点,荻野千寻这名字太过“麻烦”,为了“方便”只取“千”一个字,这种“创造性破坏”的行为体现出资本主义对文化的消解与改造的一面。作为日本国家与文化的形象,他的变化被烧水爷爷看在眼里,为了学会法术(现代性)而拜师,在过程中眼神渐渐变得锋利起来(感性退位,理性膨胀)。白告诫千寻,一定要工作,只要工作了汤婆婆便对你无可奈何。
今天的资本主义经济就是一个浩瀚的宇宙,每个人都生活在这个宇宙当中,它至少对个人来说,是一个必须生存在其中而不能改变的秩序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马克思韦伯
一旦违背它的秩序不工作,马上便会被资本主义清除,跳楼、自杀、成为流浪汉、被汤婆婆变成物品。要活下来,就一定要工作!
主体性的缺失源自于虚无主义,在资本主义社会被无限放大。虚无主义来自形而上学,要克服虚无主义,海德格尔的方法是颠倒形而上学,重构形而上学,为此,需要溯源,追溯到形而上学最开始的地方。记忆是主体性确立的关键,被夺走了记忆只会是一具行尸走肉,要摆脱控制,就要夺回自己的记忆。汤婆婆与钱婆婆是一对势不两立的姐妹,代表着两个不同的世界。汤婆婆代表着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钱婆婆则代表着传统、前现代社会,她们本为一体,却势不两立。要逃出油屋世界,消除油屋对自身负面影响是第一步,所以河神的团子对两位角色(白、无脸男)只有催吐的效果。
前往钱婆婆的世界寻找答案,汤婆婆与钱婆婆之间两个世界双向的铁路在40年前(算起),因为经济腾飞,被现代与传统的矛盾给撕裂了,只剩下一条单向度的通道。得到钱婆婆的帮助,在归去的途中回忆其记忆,白获得解放,拥有了面对汤婆婆的勇气,在后来的对质中胜出,最终寻找到归家的方法,千寻回到现实世界中。而对于白,作者给予了美好的幻想,摆脱了汤婆婆控制的他打算同汤婆婆商量,不再做她的徒弟。
在世纪之交,作者期待着新的变化而创作出《千与千寻》,期望国家与人民能在到来的21世纪走出十年的阴霾,重新振作。然而事违人愿,白并未逃脱汤婆婆的控制,一切都没有好起来。迫使着作者在创作完后喊出“起风了,唯有努力生存。”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心得体会重温《千与千寻》的影评观后感精选(通用13篇)(深度解读千与千(3)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