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做实业敢创业
中国老一辈的企业家,令人扼腕叹息的不在少数,在吴晓波老师的《大败局》中就有很多这样的故事。而那些经历风浪尚在人世的企业家往往又都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的原因往往是不再创业了或者当起顾问不做实业了。而褚老在这一点上和他们完全不一样,不仅年逾古稀还继续创业,而且做得是和人们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农业。
金融危机,让人们认识到了金融可怕的一面,当下层出不穷的P2P跑路新闻也让实业带来的安全感进一步凸显,而褚老不管是做糖,做烟还是做水果,可以说都是在做实业。这一点和BAT的巨头们比起来,更能代表中国的企业家群体们。同时,现在提倡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不少年轻人开始跃跃欲试,但创业之难却是实实在在的,而褚老年近90还在创业的故事给了他们不小的鼓励,80多岁的老爷爷都敢创业,而且还做成功了,我们这些年轻人害怕什么。
二、留给后代的财富
褚老身上有丰富的无形财富,很多都可以流传后世,并对现代商业具有重要意义。
1、匠人精神
有采访问褚老说为什么你做什么都成功?褚老回答,要认真。又说自己对自己孩子们说产品质量不好,牌子马上垮掉,以后橙子的质量只能比现在好,不能比现在差。事实上褚橙不是这两年种的,而是种了十几年,而且褚橙的挂果时间为六年。褚老曾花巨资引进红外设备,这些设备能对橙子检查,那些表皮有损坏的橙子就能被挑出来。能说明褚老做产品精益求精的例子,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匠人精神古来有之,而我们今天见到通常是在日本或者台湾。为什么在今天呼唤匠人精神回归的声音这么大?因为随着消费升级,我们对好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消费升级之前,更多的人是什么赚钱做什么,所以山寨假货横行,一些商人甚至为了利益不择手段,威胁公众食品安全,更不用说花六年甚至十几年来打磨一款产品了。
所幸假冒伪劣产品大行其道的时代即将成为过去,褚老身上的匠人精神将是新一代产品生产者们的安身立命之本。
2、产品人格化
褚橙这个品牌之所以所向披靡,因为背后支撑它的是褚老的人格力量。这种产品的人格化可以说是未来非常重要的商业趋势。当商业发展到今天,我们已经不再满足与功能消费,一款产品能够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已经不再是我们最关注的,我们希望这个产品好玩,有故事。
但同样是产品人格化,为什么柳桃和潘苹果没有褚橙这么成功?因为柳传志和潘石屹与被人格化的产品之间并不像褚橙那样有非常紧密的直接联系,柳桃只是柳传志投资的公司,而潘苹果不过是潘石屹家乡出产而已,而早期的褚橙上却饱含着褚老的汗水,从这一点来说,丁磊养的猪还略为接近褚橙一些。
产品人格化的趋势和影响对未来的商业来说是举足轻重的。新一代的企业家们从褚橙的故事中可以学到很多,特别是被人格化的产品必须要与人格化的本人有非常直接紧密的联系这一点。事实上已经有一些创业者做的不错,例如老罗和他的锤子手机,锤子手机天生骄傲的理念可以说就是老罗的人格化。这样的故事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多。
3、百折不饶
褚老一生经历过许多波折,入狱,丧女等等,但他一直没有倒下。我常对那些鸡汤喝多的人说,成功从来不是看上去那样简单。现在我们熟悉的每个企业家在创业的过程中都遇到过各种难题,这些我们并没有去经历,我们很多人只是看到了他们的成功和表面的那些故事。例如小米手机大卖之后,很多人都觉得不过是网上卖手机而已,我也可以,于是也去做个手机品牌开始在网上卖,但是现今活下来的有几何?
褚老能够把红塔山做到亚洲第一,并不仅仅是因为专营这么简单,当时专营的烟草厂又岂止红塔山一家?褚老曾说当时省里财政部为难他们,于是他直接去找中央,去了三次才把这件事情解决。我们可以问自己,如果在当时那种体制环境下,自己遇到这样的问题会怎么做?大多数人应该都会觉得没办法只能这样了,放弃解决这个问题。
褚老说不撞南墙不回头,和那句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如出一辙。即使现在经济环境变好了,创业仍然不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百折不饶仍然是未来每个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必备的品质。
三、体现的时代特征
褚老的经历可谓跌宕起伏,而且很多不仅仅是他个人的经历,也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特征,对下个时代也具有启示作用。
1、群体犯错
在吴晓波老师的《大败局》里,我们不难发现,那个时代的企业家很多都会和当时的体制产生矛盾,而他们的失败也往往是由于这种冲突。褚老也是一样,他带领的红塔山为国家纳税超千亿,而他自己的工资不足百万,所以退休之际为自己和一起打江山的兄弟们弄了笔钱。当年律师为他辩护提出“富庙穷方丈”正是真实的写照,我们无法否认褚老当年犯了错误,但这是他那个时代企业家犯错误的时代特征。
现在可能已经没有企业家在分配自己企业的利润上不甘了,贿赂官员,产品偷工减料成了这个时代企业家犯错的时代特征。那么下一个时代,当贿赂官员已经行不通,当假冒伪劣商品已经走投无路,他们又会犯怎样的错误?我不知道,但我想总有那样的错误存在,而一个时代企业家群体频率高发的错误就是那个时代的特征。褚老是这样,三鹿是这样,未来也会是这样。
2、体制改革
褚老入狱后,国家开始对企业经营者实施激励,后面更有一段时期高薪养廉。这让人觉得褚老的运气真是不行,但事实上褚老与体制改变可以说是某种程度的因果关系。而这又不禁让我想到温州,想到吴英,和褚老当年一样,她的案子也是一直争论不断。但我们看到的是,吴英之后,温州成了民间金融改革的试验田。
那是不是如果改革方案早点出来,就不会有吴英这样的悲剧,没有这样的如果。只是我们从褚老和吴英身上可以看到,中国改革很多时候都是自下而上的,好比一个人越长越大,裤子已经穿不下,终于有一天把裤子给撑破了,这个时候家长才想到说哦,以后要给他买大点的裤子,而不是说早早的把大号的裤子备好。
现在的体制未来也可能会变,很可能现在一个束缚企业家的问题以后就不存在了,但这种自下而上变革的时代特征是否会改变?真心希望会。
3、浮躁文化
其实褚老是面镜子,正是他的朴实反射出我们的浮躁。褚老说话都很简单,都是大白话,通俗讲就是人听得懂的话,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成功讲一些玄乎的道理。事实上,神化他是别人做的事情,他自己说的反而是你们为什么不忘了我。他也没有作秀,企业盈利一个多亿也没要抢着做慈善。
正是在这样一个专家辈出的时代,朴实显得可贵。这是一个喧哗的时代,各种社交软件每天都在产生无穷的信息。然而也正是这样的一个时代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让褚橙,让褚老火遍全国。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我们才会越发的需求朴实的东西。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褚橙造成的舆论影响才会远远超过它带来的经济影响。
所以褚老现象所体现出的,也正是中国处于转型时期的时代特征。和企业家群体犯错,自下而上的改革这些特征一样,褚老现象所折射出的浮躁文化的特征也是褚老身上一个时代的缩影和对下个时代的启示。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我猜,褚时健大概是最有资格说这句话也是最有能力证明这句话的真实性的人了。
我第一次知道褚时健先生其实是一次处于八卦猎奇的心理无意中发现的。当时王石和他的情人田小姐的八卦轰轰烈烈,出于好奇我打开了他的博客想看他对此有何感想。结果无意中看到他写关于褚时健先生的事,尤其是那段关于褚先生76岁还在承包山头准备大干一场的那些话,我也许已经记不得当时自己是怎么想的,但我一定很受触动,以至于看到这本书就完全被吸引了。
严格说来我看的传记类书籍并不多,也就无从谈起传记类书籍的套路。但我想,一般能够出传记的人大多有他不凡的那一面,才能值得我们去学习与好奇。在此之前我并不知道褚时健这个人都做了什么,他是谁,他的过去与未来。可这本书剖析的极为清晰,从他的祖父的父亲谈起,到他的儿时童年,每一个转折点,少年时扛起家庭责任,青年参军,解放后服从分配,壮年时被打成右派下放,中年时接手破落的糖厂,乃至于后来扬名的玉溪卷烟厂,关进监狱,一手打造褚橙的种种。对于像我这种好奇心极强想要了解褚先生的人而言,这本书满足了我大部分的问题。当然,除了被关进监狱这里有点语焉不详,稍微有点遮遮掩掩之外,其他都很不错。
一个人能够成为很多人都尊敬的成功者往往既有过人的天赋,良好的家教,更多的也跟他的性格特点有关。褚时健先生显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闲不下来,必须要干点实事才觉得没有白活。少年时的他在父亲早早过世以后,就扛起了酿酒的职责。他说,心里有事的人,不会醒不过来。他心里自有一个生物钟,无论多紧迫,无论多瞌睡,他一定都醒的来。前年有本书叫,你永远叫不醒那些装睡的人。的确如此,要干事的人从来不需要别人吆三喝四,他自知道他要干什么。
他从小做事就有个特点,要么不做,做就一定要做的好好的。因为他说,做一件事,力气一样的花,马马虎虎地做力气都白花了,认真做总是没错。这种性格特点,让他酿酒比别人省材料,酿出来的酒也比别人更醇香,度数更高。以后无论是做什么工作,他的这一特点都让他工作做的更认真,更踏实,更能做出成绩来。
而一辈子都在云南省内生活的褚时健先生之所以能够果决有见识,也离不开他从上学时保持的习惯,无论在生活中的任何阶段,只要有可能,晚上睡觉前就一定读几十页书。关于习惯,他这么说,一开始养成习惯是很痛苦的,但一个好习惯养成后却会获益很多。他的另一个好习惯,即每做一件事前都会琢磨一下,他自己说他是心里有谱才去做,一件事如果没有七八成把握,他是不会轻易去做的。
认认真真过每一天,踏踏实实做每一件事。这句话我们所有的人小时候老师家长都一定这么说过,可我们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也就无从谈起落实这句话了。而这本书里,褚时健先生的那些过往,却无一不证实这句话的真实性和对他起的作用。他做事喜欢简单直接,反而很多事越简单越做的好。和百姓沟通也好,和领导沟通也罢,他这种直线思维模式反而让他做成了大事。也许我们都向往简单,越是在看起来复杂的问题中越喜欢简单。
纵观全书,每一个转折点褚时健先生都没有被打败,他说能打败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他的这种乐观精神让他一次次挑战生命里的困难与烦恼,最终胜利。也许,成功并没我们想的那么难,少纠结多做实事,做事的时候多动脑不要光动手,要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都是他所经历过的并验证有效的原则。对于他而言,大概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每一刻都是新的一刻。有谁能像他那样,在76岁高龄的年纪里,挂着胰岛素袋子走遍山头呢?有谁像他那样在这样的年龄想起未来还规划着五年十年呢?年龄在他这里似乎是不起作用了。
读完整本书, 书中我最喜欢他的少年青年时间,一个人能像褚时健先生这样能屈能伸,会生活懂生活,干实事少动嘴,这一生大概也就无憾了吧。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心得体会褚时健的传奇人生读后感(整理18篇)(褚时健的传奇人生简介 新闻(6)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