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社会实践,我们深入农村、走进农家、贴近农户,让我们真实了解到了我国西南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情况。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早婚早育问题,经济作物单一等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依然是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的常见问题,虽然这些年来党和政府出了相应的政策,但是在基层真正落实依然是政府工作的一个难点。通过和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的沟通交流最终还是要归结到教育这一核心问题上来。“百年大计,教育为先”,只有提高了广大村民的思想意识,就能让他们真正了解到我国一些相关政策的实质内涵,就能解决存在的这些问题。
要加强农村孩子的受教育程度,就要求政府加大对农村教育的人力、财力的投入,我们很多年轻毕业生都不愿意到农村去,只有政府加强了对农村教育的优惠政策,正确引导我们年轻教师到农村去,把更多先进的思想,正能量带到农村去。此次社会实践,我们的同学看到了农村存在的这些问题,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自己,对自己以后的人生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和定位,在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人生规划,把自己的青春奉献更那些更需要我们的人,给自己的人生增添辉煌的一笔。
在这里,我们真正的了解到了“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和他们的沟通交流让我真切体会到了他们对亲情的渴望,对远方父母、孩子的期盼之心;在这里我们看到新闻上常见的“看病难”、“上学难”一系列社会问题;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爬不完的山,走不到尽头的路;……!但是,不管生活环境怎么恶劣、条件怎么落后,xx人民那种永不言败的“绝地逢生”精神是我们所有人学习的榜样;xx人民的热情好客之心正是我们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的一个缩影,那些刚从树上采摘下来的葡萄、梨子,那些火塘里烧出来的黄灿灿的包谷、土豆,这些东西他们平时那一样舍得自己吃,可是他们此时此刻却毫不犹豫的送到了同学们的手上。试问,我们不该为我们平时的贪婪自私敢到一丝丝的羞愧吗?
和xx镇工作人员一起工作的那么几天,让我真正体会到了基础政府工作的开展难度。我们很多同学毕业了都想参加公务员的考试,但是有些同学一听到考起了要从基层干起就放弃了这样的机会,我想说的是,正是基层这快热土培养锻炼了我们一批批年轻的优秀干部。他们很多干部是我们的师兄师姐,比我们大不了几岁,他们的经验正是我们所需要学习的。通过和他们的沟通交流增强了我们同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了同学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我们同学树立新的人生目标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在此次的社会实践过程中,32度的骄阳也比不过同学们炽热的内心,同学们爬坡下坎、走村串巷的采集信息,锻炼了同学们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精神。晚上大家在一起讨论交流,更是让同学们发现了自己的短处也不足,虚心听取其他同学的建议,学习积累其他同学好的工作方式、方法,在以后的工作中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
这次社会实践给我印象最深刻的那就是团队精神,在xx镇的民情调查我们采取“小组分工,整体合作”的工作方式。虽然我们被分成了12个小组开展各自的村和社区的调查工作,但是同学们并没有抱着只完成自己分到的任务的心态去工作,各小组都很努力的完成自己组的工作,然后自觉的去帮助其他组的同学开展工作,在我们原定的工作时间安排上提前三天完成了工作,这只是团队的力量。
虽然在工作当中,我们部分同学之间也发生了一些小小的矛盾,但是大家都明白自己的身份和工作性质,没有把任何个人的感情问题带到工作中去,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了一切矛盾,最后圆满的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得到了xx政府的一致好评。
观察、解决身边发生的这此问题,我们去经历、我们去思考,从别人的身上我们同样可以看到自己存在的问题,我们是否就有被人的能力那么快就就解决了这些问题,这培养了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我们以后踏入社会和别人相处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一次新的跨越性尝试,把我校广大学生的成长和广大农村有机的集合起来,架起了大方基础政府和我校学生之间的又一座桥梁,既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民群从的关心,又提高了我校青年学生们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锻炼了同学们的意志和毅力,提升了同学们适应社会的能力,是一件真正“双赢“的惠民、惠生活动。
20XX年11―13日,全国小学名师于永正老师再次来到济北小学参加我校的教研活动,对我们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寒假培训。能够与于永正老师一起研讨教学,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于老师与会场的老师们进行交流互动,共同探讨教学,研讨气氛浓厚。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手把手的指导,让我切身感受到于老师在语文教学上的深厚功底和对语言文字的独特理解,特别是他严谨的治学态度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于老师特别注意教师的教学态度,表现在对教材的挖掘和朗读指导上。他说一个人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家长对孩子负责,老师对学生负责。走进文本,走进学生是语文老师的责任。他说练朗读就是老师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于老师一句一句地教我们朗读,指出了很多不足。他说老师要上好课,首先自己要明白,做个明白人,否则怎么教学生。敏锐的语感,加上高度的责任心,就一定会成为一个好的语言医生。他特别指出了一些浮躁不实的现象,强调了严谨的治学态度。
于老师在教学上非常扎实细致,从他对待板书上可见一斑。他一笔一画、不厌其烦地指导我们写字,指导到位,非常细,细到每一笔画的高低、长短、宽窄。于老师说,老师就是学生的榜样,所以老师的字一定写好。字是人的第二张脸。第二张脸是练出来的,今后要加大练字力度。于老师的教学功底是他对语文教学不懈追求、勤于积累的结果。他告诉我们要勤奋善思,要有思想,会思考。思考出主意,思考出华章,思考出好课。老师要多写教学随笔,不写不成才。他随身携带笔记本,每次参加我校的教研活动都认真听取老师们的发言,随时记录下来。于老师以亲身实践告诉我们,大师是靠积累提高练出来的,要想在教学上有所作为,就必须付出辛苦和努力。
于老师对作文教学很有心得。他认为作文教学要做到关注细节,关注小事,把细节写细,把小事写大。选材要广,善于观察。可以由仿到创,通过范文引入、模仿起步。老师的指导很重要,要教给学生写作方法:对话要分段,层次要清晰,字迹要工整,标点要过关。老师要写下水文,教师练笔就是最好的备课。
关于如何教语文,如何让学生学好语文,于老师提出了“三个积累”:
一、积累语言
1、教师要有远大的目光,有远见。学语文就是学语言,一定要让孩子好好读书,背下来。学会积累。积累语言要有课内到课外。扩大阅读面,增大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整本的书是牛奶、牛肉,能健身;报纸、杂志是清茶,清新、鲜活。所以让孩子都读读。阅读时要指导孩子关注作者的感受,比喻就是作者的感受。
2、要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养成习惯。坏习惯不学自会,好习惯的养成却并不容易,开始可能要带有强制性。老师要给学生量化,比如每天读书不少于20页,做好摘抄,老师要检查,或者让小组长配合老师检查等等。
二、积累生活
生活就在我们周围。老师要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和一双善于发现生活的眼睛,才能引导孩子去发现,珍惜生活,慢慢地形成观察的习惯。比如适当开展活动,和孩子一起爬山、钓鱼、观察山羊等,写成作文,让活动增值。每次活动就好比一粒珍珠,时间的长河就是丝线,时间长了串起来就是一串闪闪发光的项链。
三、积累感受
书读得多了,热爱生活了,感受也自然而然地就多了。语文老师要有远见,放长线,多读书,会读书,善于积累,在读中学会表达,学会感受,丰富学生生活,会引领,善于发现、热爱生活。与于老师一起研讨,每次都有新的收获。于老师的教学态度、教学理念、教学功底和教学艺术,值得我们不断学习,并对照自己的不足进行反思和提高。
一、疏忽大意、侥幸的心理不可有
火灾的发生是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因疏忽所引发的,危害的一种灾难之一,所以我们要时刻警惕安全消防隐患及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彻底贯彻“安全就是效益”、“消防工作是其他工作的保障”的精神,在消防安全工作中要警钟长鸣,做到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确保做到安全为天的理念。
二、引发火灾的几种原因
1、生活火灾。
(1)生活中燃气软管老化。
(2)乱拉电源线路,接线板超负荷使用。
(3)使用大功率照明设备。
(4)用纸张、可燃布料做灯罩。
(5)乱扔烟头,躺在床上吸烟。
(6)在室内燃放烟花爆竹;玩火等。
2、电气火灾。
(1)电视机、电脑、充电器、电吹风乱接电源线路,造成电源短路、断路、接点接触电阻过大、负荷增大。
(2)购置的电器设备如果不合格,尤其电热器的使用不当都引发火灾的危险性的因素。
3、自然现象火灾。
(1)雷电,它产生的电弧可成为引起火灾的直接火源,摧毁建筑物或窜入其他设备可引起多种多样的火灾。
(2)物质的自燃。
4、人为纵火。
纵火都带有目的性,一般多发生在晚间夜深人静之时,有较大的危害性。
三、保持镇定冷静的心态
1、当面对火灾时,要保持镇静,及时拨打报警电话119,要准确汇报时间、地点、火情范围。
2、用被子或者其他绝缘空气物体来自救和帮助别人逃生,了解逃生的方向是否可行。
3、在室内要采取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保持呼吸,等待救援。
四、了解消防设备设施并会使用
1、灭火方法。
(1)冷却灭火法。
(2)隔离法。
(3)窒息法。
(4)抑制法。
2、家中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时刻防范火灾。
在这一个多小时的学习培训中,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迪,开拓了思维,同时也掌握了许多消防知识,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我们要时刻做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指尖划过,很快,还有两个月不到的时间,静安区教育学会对我校四年的托管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这次位于浦东的两天的培训里,听了许多的报告,有很多感触,也有很多收获。
培训的第二天,我校刘子溱老师的发言《人人争做“懒蚂蚁”——记邬桥学校初中英语组成长故事》,让我听的很有感触。她从日本一群生物研究小组发现“懒蚂蚁”在蚁群断绝食物来源时,挺身而出,带领蚂蚁向早已侦探到的新的食物源转移的故事讲起,谈到人人都应该成为懒蚂蚁,在埋头工作的`同时要拿出一定精力用来观察和思考。
的确,作为教师,我们平时都疲于奔波于备课、教学、“抓”学生、参加各类活动,很少有时间来思考自己的教学,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作为教研组长,我也基本只做着上通下达,召集组内成员完成常规任务的工作,很少思考教研组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在自己还比较稚嫩的情况下,幸好得到了静安托管导师的指导,组内年轻教师,在每两周被听一次课的高压环境下,快速成长。作为农村地区的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往往有的时候一个老师要任教一个年级的课程,遇到点问题也没有商量的人,这个时候,往往也是我们的导师们在帮助着我们,做着我们前行的指路明灯。
回顾过去的四年,很辛苦,但也有收获,在刚刚进入教师岗位不久,就得到了静安托管这么好的契机,帮助着我们快速的成长。
非常感谢学校能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我有幸参加本次“交流展望分享————委托管理工作培训”。一天半的学习使我对教育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其中钱桥学校副校长曹益君的《倡导教师有效教,引导学生主动学》的演讲中提到了微练习设计让我颇有感触。
一些甚至与教材不匹配,过去我们让学生练习的习题通常是拿来主义,习题的质量良莠不齐,有,过易、过难都会影响学生做题的积极性,导致他们做题消极怠慢,老师们也疲与应对这些练习。面对如此窘境,静安托管团队的导师们给了我们指了一条明路。李老师和许老师不仅悉心指导我们如何解读文本,把握课文的重点,突破难点。对于作业的设计更是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教会我们老师根据本课教材的知识点,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设计相关的一课一练来巩固教学内容。在静安两位导师的手把手地帮助下,大多数老师摒弃了拿来主义,开始有针对的练习设计,比如五年级的读写集合,就是针对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无话可说这个症结。老师根据课文,把课文中描写出彩的部分不仅详细解读,之后更是让学生模仿着写一写,如《图书馆里的小镜头》一文中把人们在图书馆里如何看书的神态,动作描写的淋漓精致,课堂上老师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理解文本后,挑选了一个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场景让学生模仿着写一写,通过仿写这样的片段不仅能巩固该文的学习更能锻炼学生写作的能力。这就是微练习带给我们的有效教学。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心得体会参加班会活动心得体会范文(锦集14篇)(参加班会活动感想)(2)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