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之盐的观后感(精选11篇)(地球之盐的观后感)(3)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09-17 本文由风止于林间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萨尔加多和妻子蒂莉安回到巴西,开始了一项计划——使荒芜的山丘再次恢复生机。种植的过程并非顺利,但最终起了成效。大地治愈了塞巴斯蒂安一度绝望的心。四五百年之后,也许植树之人已经不在,种下的小树苗将成为参天大树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部分。无论是在战争和灾害中消失的种族,资本控制下的人和权力斗争的集团,都是脆弱的易逝者,而承载了人类真正所有历史的自然,才是永恒的。

因而,他开启了另一个摄影计划——《创世纪》。这些作品不久前曾在上海自然博物馆展出。他用八年的时间,探寻了许多世界上仍处于原初状态之地,他以一个单纯观察者的身份记录下南极冰山、非洲草原、撒哈拉沙漠、亚马逊流域,海狮、鲸鱼、企鹅、海鸥、大象,西伯利亚游牧民族、穆尔斯人和苏尔玛人部族……这些作品非仅是风光摄影,而是萨尔加多在半生经历后,回望这个星球在创世纪之初的状态。他观察它们,也身处它们之中,因为他本也是自然中的一者。与曾经的纪实摄影相比,创世纪之所以成为萨尔加多最受瞩目的作品,因为这些“照片要展现淳朴的自然,展现我们必须保留和守护的自然,而非那些已经遭受破坏的。”这里的自然非仅是动植物,也包括了平衡的小生态系统中生存的族群。大地之盐即意味着高尚的人,现代意义的文明概念也许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作为摄影师的萨尔加多,是用他的镜头来实现他的一种救赎与自我救赎。影片像是一个流动的照片集,黑白照片虽然褪了色彩,却因光影的捕捉和分明的层次感,更具视觉的冲击性。因为每一张照片所拍摄过程都是等待捕捉最具表现性的时刻,所以瞬间性的画面中蕴含着生命的充沛的流动性。有人批评萨尔加多对处于痛苦中的自然和人的捕捉过于“唯美”。然而正如影片导演文德斯所言:“需要给被拍摄者一种尊严……对他们的处境感同身受,他拍照片是为了帮他们发声。”他展现它们而不是为了占有它们,描述它们而不是破坏它们,以此表达对我们所生活的星球的致敬,和对人类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生存状态的反思。

他曾拍摄一组巴西金矿的矿工的图片,黑压压的人群聚集在矿脉淘金。他们并非是诺瓦利斯笔下发现自然感受自然的矿工,而是一些“奴隶”。他们都对这项工作充满执着的热情,他们的奴役来自对财富的渴望本身。每个工作的人都能拿一袋沙土回家,如果其中有幸蕴藏着黄金,他们将吃穿不愁。这是在一个偏远之地的现代社会的缩影。人们备受奴役,只因怀着未来将有一天获得自由的希冀。人们遗忘了,自然本身才是人真正的`归处。没有了自然,或者当剩下被破坏了的自然,人类的一切都将不复存在。对萨尔加多而言,生命的含义在于,那片重新栽种的土地上的森林,在他死后将恢复出生时的旺盛样貌。

篇8:地球之盐华晨宇观后感

地球之盐华晨宇观后感

《地球之盐》算是华晨宇在独立和主流之间找到一个不错的平衡点,我们看看下面的地球之盐华晨宇观后感吧!

地球之盐华晨宇观后感

因为同名专辑里把《地球之盐》和《蜉蝣》排在一二首,两首歌相似点也颇多,就放在一起评价。

两首歌都抛弃了主流流行乐里A-B-A-B-C-B(A是主歌,B是副歌,C是过渡段)的结构。甚至在《地球之盐》里,前三分钟唱的两段都是主歌,辅以钢琴伴奏和氛围音效以及短暂出现的鼓点。3:00左右合唱团的吟唱声出现,之后加入军鼓,沉重的鼓点像疾风怒涛,想象一下在疾风怒涛中人类齐声合唱,不正和“地球之盐”这个主题不谋而合吗。

《蜉蝣》和《地球之盐》很相似,两者可以无缝衔接。要说不一样的'地方就是3:30秒毫无征兆的出现了Dubstep,粗重的车库音效似乎是在模仿人的咆哮怒吼,使压抑了许久的情感一瞬间爆发的更彻底。

个人认为华晨宇算是独立气息比较浓厚的音乐人,听过他的一个现场(貌似叫《癌》),里面有用到Trip-hop的鼓点。在这两首歌里,Ambient/Baroque pop/Dubstep也有所体现。虽然这些在欧美音乐里挺常见,但在华语流行里出现的不多,对于专注华语流行乐的一些人来说可能闻所未闻。所以个人对于《地球之盐》这张专辑还是比较满意的。

如果要说缺点,华晨宇的唱功还有待加强,《蜉蝣》里华晨宇单薄的嗓音快被Dubstep音效淹没了,咬字也得练练。

篇9:第87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地球之盐》观后感

或许,这就是上帝的安排。这就是塞巴斯蒂安的使命。这部电影便也是德国导演维姆·文德斯的使命。

所以我们不必惊慌,一切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这是一部令人起敬的电影。这是一部纪录片。《地球之盐》。德国导演维姆·文德斯。这是一个伟大的黑白世界。这个电影讲述了巴西纪实摄影大师塞巴斯蒂安的故事。关于电影,你去观看便好。而下面将要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它的秘密。

这是一个令人悲伤而震惊的世界。这个世界是黑白无声的。属于这个世界的光源只有黑白两色。属于这个世界的太阳是一颗巨型奥利奥牛奶饼干。而月光细腻而忧郁地慢慢倾洒下来,是一种纯种巴西黑咖啡。上帝在每个夜晚习惯冲上一杯,坐在阳台上思考。或是读上一段叶芝的《当你老了》。然后沉沉睡去。这样一个黑白世界是孤独而幽静的。一只猫也没有。孩子们都觉得可怕。大人们经常在睡前哄骗他们,如果再不乖就送你们去那里。上帝只是在没有聚会的时候赶过来。冲上一杯咖啡。上帝年纪大了,他欢喜地球上是五彩斑斓的。上帝越来越爱凑热闹了。他会在这个夏天,冲凉之后,倒上一杯啤酒,嚼着花生米,观看欧洲杯。并为自己猜对了战局而沾沾自喜。

那个黑白世界默默地每天打发着时间。她乖巧而内敛。她知道自己不够漂亮而暗自卑微。她皮肤黝黑并且贫穷。她无力向上帝申请拥有那个七彩的生机勃勃的世界。她是黑白世界的精灵。就连牵牛花和杜鹃也是灰白色的。它们有时为自己的独一无二而感到骄傲。露珠是透明的。草场与平原散发着朱古力的幽香。很少有访客到来。从而她心性质朴而善感。

她渴望朋友。在夏天她渴望一件纯白的连衣裙。和一朵插在耳畔的栀子。但是她没有。所有人都说她丑陋。她没有白皙的皮肤和八面玲珑的性格。似乎幸福的世界只是属于白种人的。并且,她的父母只是平民。但是上帝为她开了一扇窗。上帝让她认字。于是她写诗。她在每一个清晨睡去。在每一个上帝赐予她一颗奥利奥太阳的清晨睡去;她在每一个夜晚醒来。在每一个上帝冲泡咖啡式月光时分醒来。然后她写诗。她将诗歌投稿给报社。每一个看过它的编辑第二天会收到一株三叶草。三叶草代表孤独。有人说;如果那些诗稿不小心掉落到水里,它立即成为了一畔睡莲。盛开。睡莲是优雅的。有人说。大家惊呆了。他们仔细研究这些诗歌和作者。他们将诗歌发表在晚报上。每一个读到它的人们开始向往黑白的纯粹。他们开始厌恶彩色。正在装修房子的人们将家居布置成黑白两色。或者是白色的墙壁和灰色的沙发。他们认为这样的搭配很时髦。女孩们将头发染成黑色。涂上黑色的口红。晚报上持续不断地刊登这些述说黑白世界的秘密与孤独的诗歌。引起文坛的注意。上帝亦爱上了阅读。他总是一边呷着咖啡一边读诗。他渐渐发现了这个黑白世界的美好与忧伤。她是独特的。他想。她不应该被世人遗忘。他想。

很快,那些库存的巴西黑咖啡喝完了。为了不至于黑白世界在晚上没有月光,上帝在一个周末的下午时分,走进一家咖啡馆。这是巴西。上帝装扮成乞丐讨要钱财购买咖啡。人群熙熙攘攘。谁也没有认出他就是上帝。夜晚就要来临了。这时,一对巴西夫妇走进咖啡馆。他们是巴西人塞巴斯蒂安·萨瓦多和妻子莉莉安。他们为上帝叫了一杯咖啡。

上帝回赠他。他赐予这个叫做塞巴斯蒂安的男人一台相机。一台拍摄黑白相片的相机。他将他指引到这个黑白的安静的世界。上帝说,你将替我接管这个世界。这就是非洲。她将成为大地之盐。所有关于她的战争与灾难将因为你的拍摄而永恒。这将是属于地球的美丽与忧愁。你将成为一名摄影师。你将与她相爱。并且厮守。这是你今生的使命。

德国导演维姆·文德斯喜欢塞巴斯蒂安的摄影作品。于是有了这部纪录电影《地球之盐》。在电影里,塞巴斯蒂安面对镜头,讲述他的作品的故事。就像上帝所预言的那样,塞巴斯蒂安真的爱上了非洲。他的足迹遍及非洲。那些埃塞俄比亚的饥荒、卢旺达大屠杀、波黑内战、刚果的难民,述说着非洲的'孤独。那些照片里的人们,是无数个诗篇里的灵感。这便是摄影大师塞巴斯蒂安的黑白相片所构成的世界。

篇10:第87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地球之盐》观后感

地球之盐 剧情简介

他的镜头是打开的心眼,在最细微处直视灵魂,看到巴西巨坑五万掏金者的集体面相,看到科威特油井冲天大火的真正英雄,看到非洲的死亡延续着生存。每次的拍摄方案都是经年的万里长征,是人神共舞,每次成果都引起巨大回响。合导的儿子伴着老爸远征,只见他用海象的视角,拍出但丁的地狱。再来到地球重病的现在,他重建了一座森林。云温达斯最心仪的传奇摄影师萨尔加多,就是大地之盐。获康城影展某种观点评审团特别奖,入围角逐奥斯卡最佳纪录片。

摄影大师从苦难到美丽的地球之旅

巴西艾莫雷斯地区,曾遭砍伐破坏的土地上重又旺盛生长着200万株树苗,这个成功的例子,让人们相信地球上的其他地方也能做到。

这是纪录片《地球之盐》结尾升腾起的字幕,全场观众为这个催泪而振奋的Happy Ending而拍手叫好,直至大牌导演维姆.文德斯和联合导演Juliano Ribeiro Salgado上台,致谢了5分钟,掌声都没有停下。

《地球之盐》有一个副标题——塞巴斯蒂昂·萨尔加多的摄影旅程。在从服装设计师山本耀司到导演小津安二郎,再从当代舞大师皮娜.鲍什到诸多的布鲁斯大师,在向自己崇拜的其他艺术家致敬了一圈后,文德斯此次的传记纪录片,瞄中了对其视觉语言影响最大的摄影名家。

25年前,文德斯在一个展览中,被两幅拍摄于巴西瑟拉佩拉达金矿的黑白照片惊呆了。场景里的人,一个个脸孔被沙土抹成一样的漆黑,背着一袋袋沉重的金沙,搭着简易梯子下至见不到底的深渊。他们来自从失业知识分子到失去土地农民在内的社会各阶层,金子是他们共同的欲望。这些景象,来自1980年代初从巴黎返乡的巴西摄影师塞巴斯蒂昂·萨尔加多镜头。25年后,文德斯与同样作为纪录片导演的摄影师儿子Juliano一道,通过塞巴斯蒂昂少有的家庭录像、采访视频、跟随新项目拍摄,以及海量的黑白系列旧作,完成了这部满盈着对人类大爱的纪录片。

可以说,影片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由惊人的黑白照片拼接而成的幻灯片。行走苦难拉丁美洲、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并点燃的油田大火、卢旺达大屠杀、埃塞俄比亚难民、波黑内战……塞巴斯蒂昂这一众冲突题材照片,在给他带来巨大国际声誉同时,也制造着难以治愈的心灵创伤。而少数真正作为动态电影的时间里,或是摄影师深情讲述个人记忆的转场,或是16毫米下的难得家庭影像。直至文德斯决定制作这个关于摄影师的纪录片项目后,才有着Juliano跟随老爸探入西伯利亚萨哈共和国荒野和亚马逊丛林最后原始部落的高清晰影像,北极熊、海狮、海象、鲸鱼、海鸥、鳄鱼……成了取代尸体、饥饿、逃难、悲伤的黑白照片。

这也是上了年纪的摄影师个人抉择的结果,,第三次的卢旺达拍摄项目,让他进入图西族躲藏的刚果丛林,目睹了数万难民被东赶西撵却依然逃不脱死亡命运后,塞巴斯蒂昂终于在苦难面前受够了。他回到从小长大的艾莫雷斯地区,以自己还算不错的积蓄和影响力,试图复原那个已被迅速起飞的经济搞到面目全非的故乡。树木种下了,物种复苏了。与此同时,摄影师的兴趣也开始转向活络着惊人生命力的地球不知名角落。32趟旅程,为这个曾在自己镜头下被千刀万剐的世界,重又制造出一个美丽的“创世纪”神话。

幸运的是,这个神话,通过摄影师晚年的乡村建设实践,被证明着是可行的。“在我过世后,这片重新栽种土地上的森林,将又恢复我出生时的旺盛样貌。这不失为一场漂亮的循环。”

篇11:熊出没之重返地球观后感500字

熊出没之重返地球观后感500字

寒假期间我们一家去看了《熊出没之重返地球》这部电影。这电影主要讲述的有点懒又有点馋的熊二,总是收不完垃圾,各种失误各种犯错,但是他的内心却一直梦想成为一位英雄,以此获得大家特别是熊大的认可。

有一天,一块外星原核意外了进入了他的大脑,让他一下子成为了拥有外星智慧的熊!随之而来的是“外星人”阿布的抢夺,这时,狗熊岭的警察们已经发现了入侵的外星人,正在全力追捕。

阿布见到熊二之后发现外星原核就在熊二身上,于是他教熊二如何驾驶外星人的.大方块,突破了层层危险之后,他们来到了一处地方,这是在地球几千万前就有的地方,时光的流逝让这里很多地方都长了厚厚的苔藓,但这里的建筑经过几千万年后却屹立不倒,这是因为这座城的中心有一座“时光塔”,这个塔可以说是天柱,没了它这座城市也许早就消失了。这也是因为人们扰乱了这座城市的生活,所以它们家族早在日历几千万年前就搬家了。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心得体会地球之盐的观后感(精选11篇)(地球之盐的观后感)(3)在线全文阅读。

地球之盐的观后感(精选11篇)(地球之盐的观后感)(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gongzuo/183171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