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爱心树》有感
读《爱心树》有感一个有求必应的苹果树和一个贪得无厌的孩子,组成了一个有些悲哀又十分温馨的故事:一个小男孩很爱一棵苹果树,在苹果树身上荡秋千,摘果子,男孩很快乐,树也很快乐。过了几年,男孩长大了不再树下玩,开始他向苹果树要钱,苹果树将自己的果子给男孩卖掉,树很快乐;又过了很久,男孩再此来到苹果树下,这次他向树要房子,树将自己的树枝给了男孩,树很快乐;男孩步入了中年,他现在需要一只船,离开这个地方,树很难过,但它还是将自己的树干毫不犹豫地给了他;当大树再次见到男孩,男孩已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老人,可大树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给他了,男孩这次的要求是坐下歇一会儿,于是,男孩坐在了木桩上。我看完了这个故事,心里十分震撼,我不明白这棵大树为什么甘于这样奉献自己,同时我也十分讨厌那个总是向大树索要东西的那个男孩。猛然间,我像被泼到一盆凉水一样醒悟过来,大树的行为似乎只和世间的一种感情相符合――父母的爱,而我们就像那个索要东西的`男孩。树并未因为男孩的予取予求感到难过,即使后来只剩下残干的他,是那么凄凉孤寂,但当男孩回到他身边只求一个安静的歇脚处时,树竟是满欣喜乐将自己奉献给他,这难道不就是父母对我们无私的爱?细细品味,我们每个孩子何尝不是经常向父母索要东西,在父母怀里撒娇哭闹中度过的?父母一生中最大的快乐就是孩子每天快乐,即使再苦再累也毫无怨言,就像是大树总是满怀欣喜的奉献自己的一切一切……父母总是像一棵树一样为我们遮风挡雨,不断的奉献自己,我们就是在父母的树荫下成长的小树苗,等到我们长大以后,会做父母的树。我今天读了《爱心树》很有感情,内容是这样的 缩短:从前有一棵大树,它喜欢一个男孩儿。
男孩儿每天会跑到树下,采集树叶,给自己做王冠自己是森林之王。他也常常爬树干,在树枝上荡秋千,吃树上结的苹果……,男孩儿长大了以后,有好多的事情做,就没空陪大树玩了,只是有需要的时候才来找他,他就不喜欢大树了,我们不要学男孩儿,大树就像妈妈一样,我们要爱妈妈。
我最近喜欢上了一本书叫《爱心树》。它讲述了一个小孩和一棵大树的故事。这棵大树是一棵孤独的大树,但是不久之后它有了一个朋友――一个小男孩。这个男孩很可爱,总是和大树玩,陪大树聊天。不过,他很自私,他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不停向大树索取。大树给了他自己的苹果、树枝和树干,自己只剩下一个光秃秃的树桩。
我喜欢大树,它很无私,为了朋友,乐于奉献。而我却不喜欢那个小男孩,他太自私,不懂感激,自己想获得什么物质要求,应该自己用劳动获得,而不应该总向别人索取。
如果我是那个小男孩儿,我只会和大树快乐地玩耍和生活,不那么自私。并且自己有什么需要还会靠自己的双手用劳动去获取。
今天下午,老师给我们讲了一本绘本,名字叫《爱心树》。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一棵树,每一天都会来同样一个小男孩,男孩每天都要和树玩游戏,可是男孩长大了,经常找树要东西,树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小男孩,却不要求回报。让我热泪盈眶。
我身边也有一棵树,那就是我们的阮老师。每当我们学习落后时,她总是用最真诚的心给我们辅导,每当我们比赛输给其他班级时,她总是用最清脆的嗓音鼓励我们,就这样,她默默地付出了很多,却没有向我们索取过什么。还记得,那是一个一年一度的母亲节,老师每天晚上都加班给我们做ppt,给我们准备材料,直到晚上十一二点才弄完。母亲节下午,老师还专门把美术老师请来,在黑板上写了“感恩母亲”四个大字,迎着阳光的折射,老师的鬓角爬出了几根细细的银丝,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老师的爱。
这就是我的“树”,怎么样?你一定也希望有一棵这样的“树”吧?我以后才不会做像小男孩那样的人,我要做一个懂得感恩的好孩子。
读《爱心树》有感 -读后感作文
我怀着难过的心情读了《爱心树》这本书,这本书中充满了大树对小男孩的爱,读《爱心树》有感
。爱心树对小男孩那么好,可小男孩呢?他却把这棵树的一切都拿走了,这棵树什么都没了,但是她还那么开心,可能这就是大人们说的'爸爸妈妈的爱吧!读了这本书我更爱我的爸爸妈妈了,将来我可不能像那个小男孩学习,什么事都去依靠爸爸妈妈,却不知道去回报爸爸妈妈的爱,
我希望像那个小男孩一样的小朋友要改正自己的错误,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从前,有一棵爱心树,它是棵苹果树,它喜欢上一个男孩儿,因为男孩儿每天都来找它玩,你们有没有见过这样一棵树?我见过,我来介绍一下《爱心树》这本书吧!
从前,有一棵苹果树,它喜欢上一位小男孩,小男孩每天都来找大树玩,大树很高兴,小男孩渐渐长大了。有一天,大树发现小男孩不像往常一样来玩了,大树很伤心,有一天,小男孩来了,他已经成为一个少年了,大树很高兴,对他说:“来吧,孩子,爬上我的树干,摘苹果吃,当森林之王,你会快乐的。”男孩说:“我不想玩这些,我想去玩其它的,能给我一点钱吗?”大树说:“我没有钱,你把苹果卖了吧,你会有钱的。”小男孩把苹果卖了……转眼,男孩就要组建家庭了,它来到大树下砍走了……
几年后,他又来了。他已经变成了一个老爷爷了。他对大树说:“我想坐一下。”说着,他坐在了老树桩上,最终他和大树永远在一起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让父母担心,自己遇到困难要自己解决,不要让父母受到连累。还有,我们要多陪陪父母,不要让他们感到孤独。
“给予”?“索取”?读了《爱心树》这本书,这两个词一直在我的脑子里徘徊。
这本绘本主要讲了小男孩小时候跟大树亲密,可慢慢长大了,男孩只回来了四次,每次只知道贪婪地向大树索取。大树一次次无私地给予,却很快乐!
小男孩,你怎么能只知索取,而不懂得回报呢?大树为了你,付出了自己的一切,他有抱怨过吗?他有向你倾诉过吗?而你没有丝毫抱怨,甚至连一句感谢都没有说过,你不觉得惭愧吗?我们身边,这样的男孩也不在少数,有时甚至觉得自己就像这个男孩。
暑假里,妈妈和我一起逛超市,我跟着妈妈,并没有半点声响,妈妈也没有理我。可看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时,我站住了,指着那样东西。妈妈却若无其事地继续往收银台走去。我就站在那儿,大喊道:“妈妈,妈妈,快回来,我想买这样东西!”妈妈还是没有理我,径直地走到那儿排队。我跑到妈妈那儿,有点儿想哭:“妈妈,带我去买吧,好不好?”
“想买的自己去买,自己买的东西才能心里踏实,不是靠自己努力换来的东西,怎么能要?我以前宠你是因为你小,现在你已经长大了,应该懂事了,想得到的东西不能靠别人!”
我很生气,不理妈妈,就这么点要求都满足不了我,那我为什么要这么听话。可想着想着,自己竟然想通了,妈妈不轻易给予我东西,是想让我明白,自己用劳动换来的东西,才是最有意义的!原来她是不想让我成为《爱心树》的那个男孩,只会一味索取。
“给予”、“索取”这两个词已深深刻入我的心中,时刻提醒我,要做“大树”,无私给予,不图回报。莫学男孩,只知索取,不懂感恩。
这本书很薄,故事很简单图但图文并茂,含义深刻,令我受益匪浅。这本让我回味无穷的书就是――《爱心树》。
绘本中的小男孩每天都去找大树玩耍,做皇冠,荡秋千,吃苹果,捉迷藏......他们在一起的时光是那么的快乐,那么的悠闲。渐渐地,小男孩长大了,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就少了,大树感到很孤寂。小男孩第一次向大树要钱,大树把苹果全给了他,第二次向大树要一座房子,大树就献出了自己的树枝,第三次小男孩想造一艘船,他就把树干砍断,只剩下一个树墩。每一次大树为了满足孩子的要求,都把自己身体的一部分献给了小男孩,即使最后只剩下一个残缺的自己。过了许多年,当年小男孩回来时,已经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了。当他想要一个歇息的地方,大树依然献出自己最后的力气让他坐......
读了这本书,我想到了妈妈,妈妈就是大树的化身,我就是小男孩。大树的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无数次地打动了我。因此我更爱妈妈了,生活中我每次跟妈妈要东西,妈妈就会很慷慨地给我。我没去体会过妈妈的感受,我们只顾及自己的要求和欲望。读了这本书,我暗暗告诫自己,做任何事都要先考虑别人感受,不能一味地去索取。
我要向大树学习,做一棵小小的爱心树,用自己的爱回报妈妈,回报爱我们的人。
今年寒假,妈妈为我买了本叫<<爱心树>>的书。这本书写了一棵大树为了一个孩子所做的一切。读完这本书后,我百感交加,今天就在这给大家讲讲吧!
这本书讲的是一棵大树和一个小孩子的故事。小孩子从一出生就和大树在一起玩耍和嬉戏。过了好多年,那个小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了,他几次做生意都失败了。大树知道他的情况后,几次将自己身上值钱的东西给了小男孩,让小男孩买掉。到最后,大树自己的身上只剩下一个木墩,而那个小男孩却连一句感激的话都没有对它说。
读了这本书后,我不禁为那棵大树惋惜,它给了小男孩自己所有的东西,而连一句感激的话都没有得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父母不也都像那棵大树一样吗?他们任劳任怨,养育了我们这么多年。而我们这些小孩呢?却只知道吃和玩,一点儿也不能体谅父母们的辛苦和付出,而使父母们伤心,对我们感到失望。我想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能够体谅到父母的良苦用心,用行动证明自己不会和<<爱心树>>中的那个小男孩一样,让父母不再为我们伤心。
我读了这本书懂得了很多道理,收获非常多!
新的一学期就这样忙忙碌碌拉开了序幕,很快一切步入了正规,感觉一切有条不紊的进行中着,似乎没有上学期那么忙了。
我按上学期的计划对班级的“雏鹰争章”栏目,进行了重新布置。继续执行计划――用激励的方法,使一三班变得更优秀。班级的纪律有了明显好转,尤其学生写字改观较大。以前大多数学生的字写得可以,只是我没有严格要求,纵容了他们,个别几个学生作业非常乱,根本没法看。这学期严格要求,横平竖直,一定要一笔一划,认认真真。如果谁的作业不认真就擦了重写。刚开始学生字,家庭作业都放在课堂上完成,我在黑板上写一笔学生写一笔,虽然一节课只能写三四个字,但大家都写的十分认真。有几个漂亮的小姑娘,以前写的字让我很难与她们联系起来,那些字看起来像调皮男孩写的,自从这学期在课堂规范之后,见字如见人。
新的一年孩子们长大了,感觉懂事了许多。在我布置教室时,很多孩子与我一起干活,看着他们一张张纯真的脸,我感到希望,也让我感到责任!
《爱心树》只是一本绘本,仅有二十六页纸,二百多个字,但就是这几句话,让我认识了这棵树――爱心树。
在很久以前,有一棵苹果树,它非常喜欢一个小男孩。小男孩经常找树玩,吃树上的苹果,在树上荡秋千,或是在树下收集树叶,把它们做成皇冠,想象自己就是森林之王,累了,就在凉快的树荫里睡觉,大树快乐极了。可是随着时光流逝,长大了,他需要更多:他需要金钱,大树没有,却给了他苹果他需要房子,大树没有,却给了他树枝;他需要船只,大树没有,却给了他自己的树干,大树很快乐??过了很久, 男孩已成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他又回到了那棵给予他很多很多,但自己却只剩下树墩的大树旁。男孩累了,不像从前一样和大树一起捉迷藏、玩耍。大树吃力地挺直了腰,让男孩坐在自己身上。男孩坐下了,大树很快乐??
从活泼幼稚儿童到行动迟缓的老人,只是不停地在索取,从来都没有想到回报大树些什么,所以他也从来没有真正地快乐过。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两棵这样的大树在时时庇护着我,为我们遮风避雨,他们就是我亲爱的爸爸、妈妈。无论何时何地,他们一直在我身旁,给我世上最深厚的爱,让我无忧无虑地健康成长。
我看完了这本书后,永远都记得这本书封面上的一句话―― “看了这本书后,孩子会更爱妈妈。”
第一次听说《爱心树》这本书,是“毛虫与蝴蝶”组成员到我们学校来作报告。真正的接触这个故事,是在上学期,吴校长拷给我们一些童书的PPT,其中就有《爱心树》这本书。
《爱心树》讲述的是一棵大树与一个男孩的故事。故事情节很简单,几乎称得上是“轻描淡写”,其中蕴意却耐人寻味,读后让我久久无法平静,感动、惋惜,甚至是一种凄凉之情油然于心中??
看似简单的线条,简短的话语,却描写出感人至深、令人自醒的故事。爱与被爱、付出与索取??大树的那一颗博大、无私的爱心让我震撼,而男孩的无知、贪婪让我失望,甚至感到几分悲凉。大树将自己的树叶、果实、树枝、躯干,乃至生命的全部都奉献出来,无私地给予了男孩,为的是给男孩带来快乐和幸福。而男孩却没有读懂大树的一片赤诚爱心,遇到困难时他一次次来到大树身边,所做的事情只是“心安理得”的“接收”。他从未想过要为大树做点什么,也从未考虑过大树的心情和感受!大树却没有一丝抱怨,每次见到男孩,总把自己的拥有奉献给男孩,这就是它最大的快乐和安慰!哪怕自己到了生命的尽头??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心得体会读《爱心树》有感350字(集锦19篇)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