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欢老师的讲座,我知道了“新八德”是以传统文化为起点,现代文化为落脚点的教育,这也符合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这一理论要求。尤其是王欢老师在讲到:“新八德”教育可以使很多的人受益的教育,教育人们一定要孝亲,孝亲是八德之根本,如果一个人连孝亲都做不到,那就根本做不成事,做不好事,也就做不好人,特别是讲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这句话,更告诫我们一定要做好事,做善事,不抱怨,不指责,相信福报,相信因果。
总之,“新八德”教育对学习方法和教学原则所做的这些提示非常适用。因此,我要将“新八德”教育内容引用到我的实际工作之中。对学生进行“新八德”教育时,要求学生要做到的,我首先就应该亲自去践行,因为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记住,你不仅是教学生知识的教师,也是学生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通过认真学习使我进一步深刻领会在x考察时提出,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要增强信心,从当前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的讲话精神。洪教授的专题报告,使我过去对新常态的概念由模糊不清到逐步有清醒认识。
我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如何适应新常态,或如何顺应新常态发展规律,如何在这新常态的经济发展中,发挥我们应有的作用,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在当前,市委魏书记以非常优越的战略决策,及时在全市开展“五新”大调研、大讨论活动,即如何认识x新优势、如何适应经济新常态、如何推进转型新发展、如何实现民生新改善、如何谋求改革新成效。“五新”大调研、大讨论活动就是围绕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全市提前小康,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精神,早点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举措。
洪教授在授课中指出,中国经济新常态一是在经济高速增长进入正常性增长新常态,二是在客观经济合理区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三是精致发展引擎转换,即把改善民生作为推动发展的动力,四在市场决定资源方面由基础性改为决定性,是市场决定企业的中国经济新常态。作为我市一名普通的基层工作人员,在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同时必须紧密联系自己的本职工作来认真学习,为此:
一是思想上要有高度的敏锐性,必须进一步深刻学习关于中国发展新常态精神实质,只有深刻领会才能在指引中保持正确的方向性,少走或不走弯路。在当前我们的'发展是以消费很多资源方式来生活的,而作为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这种生活方式是一个不可持续的方式,必须要开辟新路。掷地有声的回答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就是要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增强自己创新能力,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二是落实在行动上,我们必须紧紧围绕“五新”大调研、大讨论这个活动,找出适合我们自己科学的工作方式方法,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去。我是一名基层工作人员,执行命令使我的天职,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我是否积极参与的外在表现,如何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助手,要求我必须对每项工作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按可持续的要求,稳步推进,如招商引资就要引低能耗高科技、高产出、无污染的工业企业,或农业上引养殖业。
三是在保障措施上,扎根基层。进一步增强干事创业的本领,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因素,因此群众事是事无小事,必须要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基层工作人员,能独立处理和解决工作中方方面面的,如群众矛盾纠纷,引导群众农业生产,为群众排忧解难,遇大事与村支两委共同协商部署,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做群众的贴心人知心人,引导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以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推动经济新常态发展。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我认真地阅读了朱永新写的《新教育》这本书。畅游在书中,我感受到了新教育带给老师们激情和工作热情,因为新教育是行的教育。新教育不但是梦想,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即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新教育不但有十大行动,更有以十大行动为基本方法的系列课程。其中以“晨诵——午读——暮醒”为核心的儿童课程,力求恢复儿童生活的幸福完整,以“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为核心的教师课程,则力求恢复职业尊严和自信,以有效教学为基础,以发掘知识魅力为核心,以追求知识、生活、生命共鸣为最高境界的理想课堂,力求让师生在课堂上感受到求知的愉悦和幸福。
新教育非常注重老师和儿童一起成长,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时刻关注。在新教育的理念里,老师的教育生涯是幸福的,是快乐的,是充满激情的。老师与其抱怨教育的这也不是那也不是,与其不断地批评应试教育让我们戴着镣铐跳舞,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跳出精彩的镣铐舞呢?我们为什么不利用每一个人的能量。行使每一个人的权利,在每一堂课上,在和孩子交流的每一分钟,用心去发现,用心去行动,探索中国教育的未来?
新教育注重老师的专业阅读和成长,引导老师在读好书之后,要写出每节课的教学反思,案例分析,学生之间的教育故事等等。然后朱老师开通了教育在线网站,依托网络平台,让很多老师找到了自我,找到了成长的精神家园,这里大家可以进行交流,可以进行探索,老师共同进步。从这里走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教师。
在新教育实验中成长了一批名师,也幸福了一批孩子们,让孩子们和老师一起感受到了教育带给他们的幸福生活。
对新教育第二节新教育学理基础进行了阅读。新教育的学理基础分为:发展论,行动论,潜力论,个性论,崇高论,和谐论六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它独特的视角,读完后,让我感受颇深。
发展论: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在朱永新老师的发展论中,他把“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作为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我深表佩服。“教育”这个词语,从人的角度来说,本身就包括老师、学生、家长。在这个要素中,其实是相互影响、相互成长的。我们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而且要关注教师,关注校长,关注父母,关注一切和教育相关的人,无论他是什么生活状态,什么精神状态。因为新教育觉得: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没有父母的发展也不可能有孩子的发展,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行动论: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
新教育讲到就教师教育行为的改变而言,“新教育实验”主要是通过倡导教师撰写教育日记、教育叙事、教学案例、教育案例、教育随笔等实现的。其中讲到反思是教育科研的本质。谈到反思,我应该好好自我反思一下,无论是在教学中,还是在管理班级中,我缺少的恰恰就是经常性的自我反思。
潜力论:无限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
相信相信的力量。刚毕业的时候,就有一位老师这样告诉我,相信学生的潜力,只要你相信,他们就能做到。但是那时的我,不相信学生,课堂上不敢放手。一个知识点,讲了一遍又一遍,生怕学生不会;一个任务,强调了一次又一次,生怕学生玩不成。其实,老师们不仅不相信学生,也不相信自己,总觉得自己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
个性论: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
新教育崇尚个性,新教育崇尚特色。而我们平时所做的,很多时候从事的却是规模生产,整齐划一。很多时候,不知不觉中,我们不但不鼓励个性,还扼杀个性,就爱干枪打出头鸟的事儿。先有个性,再追求特色,我觉得这个顺序不能颠倒。
崇高论: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
新教育认为,教育是一个培养人的事业,是一项通过培养人,让人类不断走向崇高,生活得更加美好的事业。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实现的重要途径就是阅读,而且要阅读经典。坚持阅读吧!
通过对三新主题教育的认真 学习、深入思考、思想上及精神上触动很大,我结合本职本职工 作,谈一下个人心得体会。
一、深化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学习是人生永恒的主题。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获得 新知,适应新形势。要发扬钉子精神,努力挤时间学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学习本职业务,不断用新知识、新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增 长自己的才干, 提高驾驭工作的`能力。 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开动脑筋进行理性思考, 在理性思考中活化思维, 提升境界。
二、大胆创新,锐意进取 明确新目标、提升新境界、争创新业绩,就是要坚 持与时俱进,弘扬创新精神,在各项工作中勇于进取,开拓 创新。当前,我局正在开展明确新目标、提升新境界、争创新业绩学习讨论活动,这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讨论 机会, 我们一定要很好的把握, 以开展学习讨论来统一思想, 凝聚力量,努力开创工作的新局面。明确新目标、提升新 境界、争创新业绩,就是要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 前列,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创造一流业绩。我们要紧 跟时代前进的步伐, 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勇于开拓创新, 坚决改变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精神状态和思想作用。要在 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积极进取和求 真务实结合起来, 把工作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解 通过 放思想、更新观念、坚定信心、转变作用这次大讨论,使 自己的思想认识和工作水平随着实践的深化不断得到提高。
三、提高工作效能,创新工作方式 以局工作要点为核心,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 神,按照上级综改部门的工作要求,全力做好201X 年农村 综合改革工作。
通过对这次主题教育的认真学习, 我在思想上、境界上、工作上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同时也深感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今后 我要更加文明举止,礼貌待人,树立咸阳新形象;端正作风,努 力工作,争取工作新突破。
开学的前一天,学校组织培训学习,起初不知道谁来培训,后来知道是教科所的徐锡华老师来讲时,心里不满充满了些许期待。因为自己去年上半年在实验小学实习时有幸听过他的课,名不虚传。不论是讲语文还是政治,都是那么震撼人心,他讲课的方式大气自然,娓娓道来,教学设计新颖,深入孩子的心灵,每次听完后都回味很久这次他能来我们学校培训,自然欣喜万分。
徐锡华老师以《实施新教育,深化素质教育》为主题,给我们讲了什么是新教育,如何实施新教育以及新教育实验的意义。新教育就是生本课堂,时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提升教学效率,让学生全面发展,从学生的心开始教育,让学生喜欢学习,享受学习。徐锡华老师讲的很生动很实际,不是传统意义作报告的理论性语言,他列举了各种例子,对比中外教育的模式,层层深入,让我们从更深的层面加强对新教育的理解。从中可以看出他本人对于很多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研究。
对于我们语文老师来说也常有这样的苦恼:在复习的时候,生怕漏掉某篇课文、某个知识点,面面俱到,不厌其烦。可是考试总有遗漏,还考察课外的东西。我们也清楚“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但是从长远来看,我们应教给学生一些受益终身的东西,尤其是在他们的宝贵的青春岁月里。我想,读书就是最好的途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学校即使什么都没有,只有书,也可以成为一个学校。足可见,营造书香校园是一种终极追求。为此我们学校也组织了很多活动,像读书漂流,亲子共读,推荐阅读书目、开展读书节活动等。
学校教育是为了一时之需还是终生之用?可为什么“中国的学生在校学的很多东西一辈子都用不上”?学校教育应多交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地思考并加以探索。
新教育如一缕温暖的阳光照射着随县的每一所学校,而今我校的业务培训中,新教育则成了大家共同期待的一个重要内容。今天上午,我校全体教师在刘安军主任的引导下,又一次深刻地学习了新教育的幸福理念。
在我们的培训会上,刘安军主任搜集了大量的有关新教育的视频和新闻,通过这种形象直观的培训形式,我们全体教师都感受到了新教育带来的幸福改变。江苏、常州等新教育先行学校,以及优秀教师的事例使我们尚小每一位教师都为之震撼。新闻专题片中,记者向各新教育专家和老师以提问采访的方式,解答了我们的困扰和疑惑。
新教育发起人朱永新教授作了专题讲解,我也见到了在网络中熟悉的人物: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副院长干国祥,他丰富的表情和富有情感地演说,让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对新教育的幸福充满了向往;卢志文校长对新教育的肯定和解答;还有那个执著的吴樱花老师,用二十多万字记录了她对苏岱的教育点滴--《孩子,我看着你长大》,最终在她坚持不懈的努力感化中,她成功地演绎了师生共写随笔的新教育行动之一。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心得体会新教育心得体会(推荐16篇)(3)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