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这本由罗伯特·M. 波西格著,是一本内容奇特而有趣的书,作者在70年代的一个夏季,单独骑摩托车从明尼苏达州到加州,走遍穷乡僻壤,将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向他十一岁的儿子倾吐,这个男人在游历中体悟生命意义、获得自我拯救的过程。
波西格(1928-,Robert M. Pirsig)大学时主修生物化学,后来对哲学产生兴趣,1950年前往印度学习东方哲学。回国后,在当地大学担任写作课教师。1961年,他被诊断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和临床忧郁症,被多次送进精神病院,接受过28次电击疗法。
1968年出院后,他带着10岁的儿子克里斯,进行了一次长途摩托车旅行。他把旅行的感受和思考,写成了一本书《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Zen and the Art of Motorcycle Maintenance)。
其主题其实可以概况为,在工业时代,如何成为一个有信仰的人,以及如何去信。
所谓”信仰“,说到底就是对世界的某种理解,相信自己做的事情是对的。在工业时代,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科技高度发达、产品的复杂性远远超出普通人的理解、工业力量仿佛一种不受操控的怪兽,理解这样的世界,找到内心的信仰和平静,谈何容易?
”在你经过大城市的工业区时,你就会看到整片所谓的科技区。门前围了高高的铁丝网,大门紧锁,告示牌上写着“禁止跨越”。在一片污浊的空气之后,你看到的是奇形怪状而又丑陋的金属物和砖块,也不知用途为何。它的主人你永远也见不着,它为什么在那儿也没有人知道,所以你感受到的只是一股莫名的疏离感,仿佛你并不属于那儿。它的主人和知其来由的人可不希望你在附近闲逛,这些工厂让你在自己的土地上竟有陌生的感觉。它特殊的形状、外观还有神秘感,一切都在叫你“滚开”。
你知道这一切总有解释,而且它们毫无疑问地对人类间接地有些益处,但是这些益处你没看见,你只看见“禁止跨越”和“保持距离”的牌子,你只看见人们像蝼蚁一样为这些庞然巨物做工。于是你想,即使我是它们的一分子,也不过是另一只做苦役的蝼蚁罢了。“
寻找心灵的平静,需要感性方法和理性方法的统一。
”感性“是指追求内心感受,不追究事物背后的原因和运行机制。比如,感性的人骑摩托车兜风,看重的是骑行的快感、旅途的美景,以及其中包含的禅意思考。
”骑摩托车旅游和其他的方式完全不同。坐在汽车里你只是被局限在一个小空间之内,因为已经习惯了,你意识不到从车窗向外看风景和看电视差不多。你只是个被动的观众,景物只能呆板地从窗外飞驰而过。 骑摩托车可就不同了。它没有什么车窗玻璃在面前阻挡你的视野,你会感到自己和大自然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你就处在景致之中,而不再是观众,你能感受到那种身临其境的震撼。脚下飞驰而过的是实实在在的水泥公路,和你走过的土地没有两样。它结结实实地躺在那儿,虽然因为车速快而显得模糊,但是你可以随时停车,及时感受它的存在,让那份踏实感深深印在你的脑海中。“
”理性“则是指逻辑分析和科学理解能力。理性的人骑摩托车兜风,会想搞清楚摩托车的运行原理,以及发生故障时如何维修。
”出毛病的时候,活塞因为过热而膨胀,会很容易就卡住汽缸壁,有的时候甚至会熔化。它会卡住发动机和后轮,造成突然刹车。这辆车第一次出现这种问题的时候,害得我整个人都冲到前轮的上方,后面的人几乎趴在我身上。
......发动机当时非常热,周围的空气都受到传染,微微地震颤起来。我们几乎可以看到热力所发射出来的光芒。如果我将手指沾湿放上去,它一定会像碰到热铁一样嗞嗞地响起来。因此我们就只能慢慢地骑回家了。一听发动机的声音就知道是活塞出了问题,需要大修一番。“
如果感性和理性能够结合起来,一个人就能正确面对这个世界,找到心灵的宁静。
当旅行结束,父子俩骑到了加州,看到了大海。在那一刻,他相信自己的答案是对的。
”几分钟之后,我们顺着这条路骑到了山顶,然后又笔直地往山谷落下。一路风景十分优美。我觉得这个山谷和美国其他的山谷完全不同。往南边一点就是所有葡萄美酒的产地。山坡像波浪一样起伏,呈现出优美的曲线,而路也是蜿蜒曲折。我们的身体和车子缓缓地顺着山路向下走,同时向路边倾斜过去,几乎可以碰到树叶和树枝。高山地区的岩石和枞树远远落在身后,在我们周围是平缓的山坡和葡萄树,还有许多紫色和红色的花朵。从山谷冒出了浓郁的雾气,那是森林的气息和花香融合在了一起。在遥远的那一端,则是看不到但可以微微嗅得到的海洋气息。
......人只要活着就会发生不愉快的事和不幸的事。但是我现在有一种以前没有过的感觉,这种感觉并不只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内里:我们赢了。情况正在慢慢好起来。我们几乎可以这样期待。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好词好句摘抄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这本由罗伯特M. 波西格著,是一本内容奇特而有趣的书,作者在70年代的一个夏季,单独骑摩托车从明尼苏达州到加州,走遍穷乡僻壤,将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向他十一岁的儿子倾吐,这个男人在游历中体悟生命意义、获得自我拯救的过程。
在一个炎热的夏天,父子两人和约翰夫妇骑摩托车从明尼苏达到加州,跨越美国大陆,旅行的过程与一个青年斐德洛研修科学技术与西方经典,寻求自我的解脱,以及探寻生命的意义的过程相互穿插。一路上父亲以一场哲学肖陶扩的形式,将见到的自然景色,野外露营的经历,夜晚旅店的谈话,机车修护技术等等日常生活与西方从苏格拉底以来的理性哲 学的深入浅出的阐述与评论相结合,进行了对形而上学传统的主客体二元论的反思,以及对科学与艺术,知识与价值,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精神与物质,机械论与神秘主义,西方与东方等西方二分法划分下的事物间的关系的思考。并潜入自己的过去,探寻在现代文明下自己精神的分裂的起源,完成了一次自我心灵与人类文明的探索。
从古代流传下来的理性结构已经不符合所需,从而显露出它真正的面目――在情感上是空虚的,在美学上没有任何表现,而在灵性上上更是一片空白。
在整个文明的理性结构下,活得很盲目而且很疏离。
\"这是天底下最难拍的了。你需要一个三百六十度的广角镜头,你看着这样一片风景,然后看看地上的草,一切都妙不可言。但是一旦你用框子框住,美感就都不见了。”
我们打算好好欣赏一下沿途的风光景致,所以要好好享受旅游的过程,不会做那种在很短时间之内游览几个景点的煞风景的事。
沿途时不时还有小孩向你挥手,也有大人从屋里走到廊前看看是谁经过。一旦停车问路或是想t解什么当地的情况,你得到的回答往往出乎意料:他们会问你打哪儿来,已经骑了多久,热情而又滔滔不绝地和你神侃半天,简直比你还要兴奋。
在这里要提到逻辑的两种方法,归纳法和演绎法。归纳法是从观察摩托车开始,然后得到普遍性的结论。比如说,如果摩托车在路上碰到坑洞,发动机就煌火了; 然后又碰到次,发动机又熄了;然后再碰到一次,发动机仍然熄了; 之后,行在平坦的路上,就没有媳火的情形,然后再碰到一次,发动机又熄火了。那么这个
人就可以合理地推断,发动机熄火是坑洞造成的,这就是所谓的归纳法 由个别的经验归纳出普遍的原则。
演绎法正好相反,它是从一般的原则推论出特定的结果。比如说,我们知道摩托车有一定的结构、体系,修理人员知道喇叭是受电池的控制,所以一旦电池用完了,喇叭自然也就不会响了,这就是演绎法。
对一个浪漫的人来说,这种古典的方式往往显得很沉闷,呆滞而且丑陋。就像保养车子一样,车子的一切都可以分解成零部件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所有的一切都必须经过测量和证明,这就给人一种沉重的压迫感,一种永无止尽的灰暗,这就是一股死亡的势力。
对于一个古典的人来说,浪漫的人就很轻浮而没有理性,心情起伏不定,不值得信任,只对享乐感兴趣,是一种肤浅的.人,就像寄生虫一样没有内涵,无法养活自己,是社会的负担。从这里我们就差不多可以看出他们彼此之间的冲突了。
我们常常太忙而没有时间好好聊聊,结果日复一日地过着无聊的生活,单调乏味的日子让人几年后想起来不禁怀疑,究竟自己是怎么过的,而时间已悄悄溜走了。
你做任何一件事都可以把它做得很漂亮,或是很丑陋。
如果你对事情有完全的信心,就不太可能产生狂热的态度。就拿太阳来说吧,没有人会为了它明天升起而兴奋不已,因为这是必然的现象。如果有人对政治或是宗教狂热,那是因为它对这些目标或是教义没有完全的信心。
人的热情、情感以及意识中情感的层面,其实也是自然法则的一部分,而且是它的核心。
工作的时候要保持内心的宁静,它是工作的核心。
要想具有鉴赏力,了解如何完成高级的工作,体会和工作融为一体的感觉,就要培养内心的宁静。
内心的宁静涉及到一种自然的态度,让人与周围的环境完全融合在一起。在我们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时,就会有这种情况发生。
内心的宁静会产生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就会产生正确的思想,正确的思想就会产生正确的行动。
人在思考和感觉的时候往往会偏向于某一种形式,而且会误解和看轻另一种形式。然而没有人会放弃自己所看到的真理,就我所知,目前还没有人可以真正融合两者,因为两者之间根本就找不到交会点。
所以在近代古典和浪漫的文化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冲突――这两个世界逐渐分离,互相仇视,所有的人都在怀疑是否要继续这样发展下去。事实上没有人希望如此――不论他的敌手如何想。
如果你对事情有完全的信心,就不太可能产生狂热的态度。就拿太阳来说吧,没有人会为了它明天会升起而兴奋不已,因为这是必然的现象。
骑摩托车旅游和其他的方式完全不同。坐在汽车里,你只是局限在一个小空间之内,因为已经习惯了,你意识不到从车窗向外看风景和看电视差不多。你只是个被动的观众,景物只能呆板地从窗外飞驰而过。骑摩托车可就不同了。它没有什么车窗玻璃在面前阻挡你的视野,你会感到自己和大自然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你就处在景致之中,而不再是观众,你能感受到那种身临其境的震撼。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心得体会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读后感(精选8篇)(3)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