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增收问题研究(5)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xuecool-com或QQ:
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其三是,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非农产业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是农民增收的关键。因此,要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的就业门路,减少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系。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性的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农民从事工业生产的机会。面对农村劳动力多、劳动力价格相对便宜的状况,农村工业就要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大量吸纳剩余劳动力,以当地的自然资源为主要的加工对象,大力发展深加工、精加工,积极参与城乡经济协作,在推动、促进大工业发展的协作中,求得自身长期稳定的发展。尤其是农村中小企业对增加农民就业作用明显,只要符合安全生产标准和环境保护要求,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都应当允许其存在和发展。同时,要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使一部分农民从土地上解脱出来,专门从事农业产供销各个环节的服务。
其四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农民负担沉重是在农民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农村地方政府巨大的支出压力和向农民收费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双重作用的结果。从当前来看,按照中央的要求切实把农民负担减下来,的确对农民增收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负担问题,就必须着手进行组织创新与制度创新。要继续稳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巩固和发展税费改革的成果,进一步减轻农民的税费负担,为最终实现城乡税制的统一创造条件。有条件的地方,应按照中央的号召,免征农业税;条件差的地区,也要按照中央的要求,逐年降低税率,做到在5年内取消农业税。对降低税率和减免部分,要严格按照减税比例调减到户,真正让农民得到实惠。要确保各级转移支付资金专款专用,及时足额下拨到位,尤其是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和良种补贴必须按时足额兑现到户。要据实核减合法征占耕地而减少的计税面积。进一步精简乡镇机构和财政供养人员,积极稳妥地调整乡镇建制,有条件的应实行并村和干部交叉任职,并严格清理和规范涉农行政事业性收费。
(二)长远看,应采取以下措施来促进农民增收
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不仅要立足眼前,还更应着眼长远,把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置于整个国民经济政策发展全局来考虑,立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着眼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变更,跳出单纯就农业内部寻找农民增收的小圈子。
其一是,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尽快实现农业结构的转换升级。从当前来看,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对农民增收而言是一条现实而有效的途径。近几年,各地都在抓农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上分析,农业生产结构仍然不能适应消费结构的变化,农产品供求结构矛盾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因此,进行农业结构调整,还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还需要继续加大调整力度,真正使我国农业增长方式由过去单纯追求数量增加,向在保证数量的前提下寻求品种改良和质量提高的方向转变,从而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具体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注意把握两点:一是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各地资源优势为依托,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紧紧依靠科技进步,重点优化农业品种结构和作物布局,促进产品品种的多样化和产品的优良化,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二是要继续大力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建设,尤其是需要大力发展合作制的龙头企业,使农民与龙头企业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并注重开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名特优产品,促进农业经济结构的逐步优化升级,实现生产与需求连接的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为农民增收和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基础。
其二是,加大农村人力资本开发力度,提高劳动力素质。城乡的差距,实质是知识的差距,信息的差距,教育的差距,体制的差距,归根到底是人才的差距。实践证明,学龄儿童入学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人均GDP可提高0.35-0.59个百分点;人口增长每下降一个千分点,人均GDP可提高0.36-0.59个百分点③。因此,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控制人口增长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增强各级政府科技兴农的意识,转换办法观念,扩大农村教育投资规模。如允许开设民办学校,鼓励民间融资办学,增强农村办学的活力。要保证农村九年义务制教育,防范学龄儿童失学。要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与农业生产和乡村工业相适应的初、中、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开设职业技能课程,培养技术型人才。并继续抓好农科教建设,倡导“绿色证书工程”。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党政司法农民增收问题研究(5)在线全文阅读。
农民增收问题研究(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