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这个模式,通过“三化并举”,把“建设富裕文明的新农村”作为“固本强基工程”的终极目标。
以工业化为中心,促进产品化和城镇化的建设。平地村“两委”明确提出“工业富村”的发展思路,以万象工业园作为经济发展的载体和先锋,以工业化带动种植业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发展生产力,增加农民的收入,使村民富裕起来。这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固本强基工程”以“富民”为根本的任务,体现了“情为民所系,政为民所执,利为民所谋”的宗旨。在我国传统的政治思想文化中,有“富民”的优秀传统。历代儒家都把“富民”作为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之一,早期启蒙思想家唐
甄明确得出,“立国这道无他,惟在于富,自古未有国贫而可以为国者。”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行的“富民”政策是受其宗旨所决定的、是自觉的,不只是理论上的探讨,而是付诸实践的。不改变传统的产业结构、不改变传统的增长方式、不发展商品生产,就不能增加社会财富,就不能使村民富裕起来。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使村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使财富分配的公平,这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最基本的物质保障。
三、这个模式,十分重视村务工作的民主管理。领导班子的勤政、廉政和民主化的管理,是建设和谐新农村重要条件。
平地村“两委”对领导班子的勤政和廉政建设,已作出相应的规定。在村务民主管理方面,已经建立了一整套管理的制度:“村民代表议事制度”、“村务情况通报制度”、“村务征求意见制度”、“民主决策制度”、“‘两委干部例会制度”等一系列的民主管理制度。农村基层政权的建设,除了加强“两委”建设之外,对村民的公共事务实行什么样的管理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平地村创建“板凳会议”,使村务管理的人性化、科学化、民主化,让村民参与议政、参与决策、参与管理,有利于广泛地集中群众的智慧,使决策科学化,又能调动群众积极性。更重要的使村民对村务有了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建议权、监督权,使村民有了当家作主的自豪感,这样能使村民心情舒畅地、积极地参加和谐新农村的建设,从而能使“固本强基工程”的目标能顺利实现。
平地村的领导干部实行人性化的管理,认真实行“情为民所系,政为民所执,利为民所谋”的宗旨,组织开展了“百名干部进农户”的活动,深入每家每户,察民情,解民忧;还实行“五包”:包思想教育、包传授致富技术、包解决实际困难、包帮助选准经济项目、包指导家居美化。通过这一系列的人性化管理活动,把党的温暖送进了每个村民的心坎,拉进了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增强了村民为实现“固本强基工程”的决心和信心,使他们与党支部同心同德地为实现“固本强基工程”的终极目标而奋斗,这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巨大精神力量。
四、这个模式,十分重视村民的全面素质的提高。人是社会生产力的主要因素,人的素质对生产力的水平、质量和发展速度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张书记号召平地村的干部和群众:“学政治、学文化、学科技、学技能,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树立远大的理想,继承党的优良传统,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农民。”平地村的领导班子,根据张书记的指示,把提高村民的全面素质作为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重要目标来抓,是非常正确的。人的全面素质应该包括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提高人的文化素质是最基本的工作,平地村十分重视教育,投资建立学校,开办村民“读书室”。文化知识是基础知识,有了文化基础知识才能更好的学习科学技术,掌握生存的本领和致富的能力;人之为人,重要的是要有道德,平地村开办了道德伦理和法律知识培训班,还开展“五好家庭学生评选活动、知识竞赛以及文娱体育活动,通过多种形式来培养村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使全体村民成为有道德的、守法的、文明的人。心理素质应该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基础的,对于外部环境所强制给予的种种挑战和压力的适应能力和应对能力。市场经济是动态的、挑战性的、竞争型的经济,商场是大海,在大海中游泳,没有不遇上风浪的。要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求发展、求富裕,一定是有风险,所以一定要有坚强的心理素质。一个心理素质好的人,就是一个坚强的人。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学习心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心得体会(2)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