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应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县横跨黄河、长江两个流域,水资源丰富,占全市38.3%;森林面积133.89万亩,覆盖率71.06%,占全市36%。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突出生态立县思路,大力营造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经济,加快建设“一带两区五基地”,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构建生态建设“五大体系”,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一是建设可持续利用的自然资源保障体系。全面贯彻落实《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管好秦岭,保护好水源地。以实施秦岭国家植物园建设为契机,强化水源、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自然生态恢复,创建国家级环保模范县和生态示范县。落实领导责任制,将生态建设任务纳入各乡镇各有关部门目标责任制,列为评价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在企业评优、资格认证和有关创建活动中,贯彻生态优先原则,实行生态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切实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生态建设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二是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体系。积极争取上级各类生态保护和建设资金,加大生态建设资金投入,鼓励支持社会资金投向生态建设,主动融入全市乃至全省发展大局,加快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思路,以“引湑济黑”、“引汉济渭”工程和10万亩秦岭北麓生态杂果带建设为契机,加快重大生态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污染综合防治,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辐射环境和化学危险品管理,自然灾害防御,建设秀美生态环境,打造西安绿色屏障,建设最佳人居、投资、置业环境。
三是建设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经济体系。全面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积极发展生态工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倡导绿色消费。建设20万亩猕猴桃、10万亩苗木花卉、5万亩无公害蔬菜、万头瘦肉型猪基地,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加强与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大力培植支柱产业,建设杨凌——周至现代农业示范区,使之成为农业经营模式创新园,农业科技培训实践园,周至特色鲜明的绿色生态文化园。按照保护优先、开发有序的要求,以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为重点,以黑河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和集贤产业园为平台,发展电力、生物制药、农副产品加工等生态环保型工业项目,杜绝污染型项目,
实现绿色GDP的不断增长。与曲江新区合作,建设中国西安·楼观台道文化展示区;与陕西省旅游集团合作,建设楼观·道温泉项目,引进、培育景区建设经营、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商品开发主体,实现资源与市场对接,带动商贸流通服务业快速发展。
四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人文生态体系。在抓自然生态建设的基础上,下大气力抓和谐的人文生态体系建设,创建人文生态氛围。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优化人口结构,提升人口素质。促进充分就业,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把创建文明生态村镇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因地制宜,实行多样化发展。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文明生态村镇,改善人居环境,创建绿色社区,打造生态家园。
突出生态立县,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周至又好又快发展是一项事关全局的宏大的系统工程,也是我们对全市乃至全省人民的庄严承诺。我们决心一年接着一年抓,一任接着一任干,努力打造经济繁荣、山川秀美、社会文明的“绿色周至”。真正把美好家园奉献给人民群众,把青山绿水留给子孙后代。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调研报告构建生态县的几点思考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