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
真正的训育是品格修养之指导。我们要在“事”上去指导学生修养他们的品格。事应当怎样做,学生就应当怎样修养,先生就应当怎样指导。
——陶行知
内容摘要:传统德育以“理想化”的培养目标、单调的课程结构、僵化的教育过程、消极的评价体系,导致思想品德课教学与生活缺乏联系,不能满足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内在需要,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针对传统德育“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封闭性弊端,现代教育提出了“回归生活,贴近生活”的呼喊。《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也提出:要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讲述有关的道理。努力克服概念化和成人化的倾向。在此基础上,笔者充分发挥班主任的特殊优势, 开展特色教育,促进思品教学走向生活化。
关键词:班主任、思品教学、生活化
背景:笔者任教的学校在农村,师资比较紧张,没有设置思想品德课的专职教师,所有的思品课都是由其它科任教师兼职。本人曾经担任过好几个班级的思想品德教学工作。可是,每周的思品课对我来说真是一次不大不小的考验。由于对学生不是特别了解,无法将教学与学生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在教学中总有一中“说教”的感觉。由于不是他们的班主任,在课堂外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对学生的言行进行指导和督促,使思想品德教育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成了名副其实的“为教而教,为学而学”了。因此,针对这一现状,本人向学校提出由各班班主任担任本班思品教学任务的建议,使班主任能针对学生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通过一年多的实践与摸索,竟然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现将本人的几点体会整理出来,以供大家实践和参考。
一、特殊地位 特殊效应
班主任工作的立足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在处理大量具体业务工作和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有意识有目的地塑造学生的灵魂。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中心,上课时是学生的良师,下课时是孩子们的益友,生活中又像他们的母亲。小学生最直接观察到的,最使他们信赖的榜样是班主任老师,其言语行为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因此,班主任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其他人,甚至孩子的父母亲都无法替代和比拟的。“班主任”三个字已经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称谓,而是一种权威。此时,班主任若能身体力行给学生树立一个典范,一个楷模,则威力是任何力量都不可比拟的。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教学班主任担任思品教学中实施生活化策略的实践研究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