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建立和落实重点建设项目推进七项机制,使重点工程真正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协调解决问题,政策处理更加到位,项目推进更加顺利。可以说,2006年是我市重点工程建设氛围最好,推动力度最大,工作成效最显著,工程进展最快的时期。在受国家“两闸一门”和三项约束性指标的宏观调控政策影响的情况下,我市仍然较好地完成了重点建设各项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一五”开好局、起好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主要成效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重点工程各项指标超额完成。2006年全市共安排69项99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40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0亿元。全年累计完成投资83.6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19.5%;其中市本级35项43个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7.5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19.2%。全市共有××××高速公路、××省道××段改建、220KV×××输变电工程等48个重点项目按计划建成或部分建成投产;有×××工程、220KV市区×××输变电工程等23个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有××高速公路、××水电站、××水厂和××工程等33个项目加快推进;还有××高速公路、××××公路及市博物馆、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15个重点建设预备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其中9个项目进入基本建设程序。
二是征迁工作难题取得重大突破。我市在加大重点项目政策处理过程中,从完善征迁机制、修订征迁政策、改进工作方法入手,强调市区一家,上下联动,部门配合,攻坚克难,不断加强沟通协调和督促指导,积极落实和解决重点工程推进过程中的难点问题,确保各项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在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地解决了一批久拖未决的历史遗留问题,用最短时间完成了重点建设项目土地征迁、杆线迁移等政策处理任务。尤其是在“××”高速公路和××××水利枢纽蓄水抢建两大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由于征迁工作到位,基本做到了工程无障碍施工,确保了“×××”高速公路××××提前一年建成通车,××水利枢纽蓄水各项抢建工程在较短时间内如期完成。2006年市本级还顺利完成了市区绕城公路、220KV××输变电工程、××××、××××、××××等37个重点项目的征地政策处理并清场交地工作。征地清场交地面积达3576亩;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签订拆迁协议563户,拆迁面积9.55万平方米,安置面积22.25万平方米;城北区块政策处理基本完成,累计完成拆迁面积达32万平方米,为重点工程和××××区块建设的全面推进提供了有效地保障。
三是谋项目、抓项目的意识明显增强。我市各级各部门领导和项目联系领导高度重视项目建设工作,经常召开各类专题会议,深入项目一线调研指导,研究政策,解决问题,不断加大对各部门围绕项目做好服务的督促力度,不断加强领导关心支持重点工程建设的示范作用,进一步把重点工程建设摆在了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真正把领导重视体现在具体工作上,体现在解决问题中,使全市上下抓项目建设的思想进一步得到统一,项目建设意识不断增强,一个以项目建设看能力、论功过、定奖惩,以谋项目、抓项目、促项目落实为导向的浓厚氛围正在×××大地上深入人心。各级各部门和项目单位包装项目、谋划项目的意识和水平不断增强,尤其是省重点建设项目的申报工作取得可喜成绩。我市在2006年新增省重点项目13个,戴帽下达土地指标2448亩的基础上,2007年初步争取列入新增省重点项目14个,总用地达到1.35万亩,其中农转用5100亩,为我市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争取了土地指标。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心得体会创新七项机制 推进重点建设(2)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