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乡(镇)、村债务沉重。乡村债务主要是垫付税费、教育转债、利息支出、公益事业支出、农村电网改造、欠农民的劳务工资、兴办企业、两会存款抵税等欠下的,时间跨度大,最长达几十年。由于乡镇财政增收乏力,加之税费改革前乡镇历年的税费尾欠多,清收无政策,乡镇减少债务没有资金来源,消赤减债艰难。
5、社会矛盾不断发生。上访是群众对党和国家的信任,从主流上说应予以肯定,但上访队伍中也有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现象。灰山港镇有一因主动下放而现在要求落实政策的上访专业户,一年中大部分时间上访中央和省、市机关。2004年一年中,该镇因他进京或省市接人,光这一项,耗资上万元。
免征农业税后,我们认为乡镇政府主要职能是:落实国家政策,严格依法行政,发展乡村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从主要职能上体现就是服务,为农民更好的服好务。为此,必须按照“三个代表”要求,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新时期农民所需所盼来确定乡镇工作职能的转换,从乡镇工作机制改进入手,切实解决困扰乡镇的“人往哪里去、钱从何处来、事该怎么办”三个核心问题,使乡镇与群众利益得以统一,发展得以同步。
(一)以“两改一建”为突破,建立乡镇工作运行新机制
第一,推进乡镇行政机关改革。一是实行领导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每个乡镇党委设委员7—9名,其中,党委委员分别兼任其他职务。二是合理设置乡镇工作机构。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第一种方案,将原乡镇的所有内设机构撤销,按相应职能重新合并,成立党政综合办公室(加挂综治办牌子)、经济发展办公室(加挂乡镇农业产业服务中心牌子)、社会事务办公室(加挂计生办牌子)3个内设机构。第二种方案:按现有机构进行调整,设置党政办、农办、综治办、企业办(加挂招商办)、计生办、财贸办6个办,有的乡镇还可增设城建办。目前,第二种方案在##县乡镇普遍适用。三是严格编制管理。按地域面积、人口、财政收入等因素确定乡镇类别,在县已核定的乡镇行政编制总额内,一、二、三类乡镇的行政编制分别不超过45名、40名、35名。机关干部采取考试和考评相结合的办法,实行全员竞争上岗。
第二,推进乡镇直属事业单位改革。一是将原财政所与经管站合并,重新设立财政所(加挂经管站牌子),属乡镇直属事业单位,编制实行总量控制。二是引导乡镇直属事业单位面向市场转换机制。三是规范设置县级延伸、派驻乡镇机构。四是建立刚性约束机制,严格事业编制。
第三,建立乡镇农业产业服务中心。建议合并农技站、农经站、农机站、畜牧兽医站、林业站和劳动保障所等涉农服务站所,设立农业产业服务中心,中心不再承担行政管理职能,只承担辅助性、技术性、服务性工作。
(二)突破工作难点,充分调动乡镇的积极性
一是妥善搞好人员分流。二是加快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事业。乡镇事业单位转制后,实行“两脱钩”、“四不变”,即单位与政府脱钩,人员供养关系与财政脱钩;接受政府指导不变,接受行业管理不变,服务功能的性质不变,公益性事业财政扶持不变。县直部门划拨的经费归乡镇政府统筹管理,公益性事业由乡镇政府出钱,市场运作,经营性服务全面走向市场。三是要求部门下放权力。县直职能部门简政放权,把该放的权力下放到乡镇,便于乡镇政府充分行使管理职能。四是改革财税体制。建议取消对乡镇国地两税指令性任务,使乡镇政府从具体的税收征管工作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把耕地占用税、契税、物业税等税种并入地税系统,乡镇财政所除保留少数业务干部以外,将其余农税干部并入地税征收队伍充实基层税务所(分局)力量,同时实行财税合署办公。
(三)突出工作重心,促进乡镇转变经济管理方式
一是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建议市、县财政安排一定的专门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培训、质量标准与认证、市场营销等服务,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调研报告取消农业税后乡镇工作职能转变的调查与思考(2)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