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抓住两个重点。民营企业规模不一,变动频繁,无主管部门,档案管理相对滞后,给监管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必须坚持抓重点监管。一是抓住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作为监管重点。规模企业毫无疑问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其档案对于国家、社会的价值普遍更大。二是要把重要档案作为监管重点,维护企业利益。民营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保持竞争力,必须维护自身商业密秘和商业利益。尤其是在加入WTO后,随着市场的开放和关税壁垒的拆除,企业将面临空前激烈的市场角逐和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这又集中在产品竞争上,因此加快新产品研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技档案将是不可缺少的文献。同时,竞争中还经常涉及到知识产权、商标、信誉等无形资产的保护问题,在报章杂志上经常可以看到,许多企业忽视商标、专利保护,商标被人抢注,专利被人侵害,造成重大损失。因此,管理好企业的商标档案、专利权档案、知识产权档案以及关乎企业商业机密的档案,在必要时候能够发挥凭证价值,维护好企业的利益。此外,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往往又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商业纠纷,合同档案和财务档案也就必不可少。
(三)搞好三项服务。民营企业是新生事物,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跳出传统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方式,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把工作的重心转到服务上来。一是要根据民营企业特点,搞好指导、咨询和培训。要为企业印发、制定相关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为其建档排忧解难。二是要搞好典型示范。突出抓好几个典型,及时推广典型经验,以点带面,推动民营企业档案工作规范化。同时,本着自愿的原则,让民营企业参加相应等级的档案管理认定。三是要平等对待民营企业的档案人员,对符合条件的可推荐参加考评专业技术职务,对业绩突出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依法予以表彰。
(四)积极探索社会化协作之路。不可否认,档案工作在民营企业中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档案本身并不直接为民营企业带来利益,因此,民营企业管理者不会对它投入过多的人力财力物力,普遍抱有“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少吃草”的思想。那么,怎样才能使民营企业实现既降低成本又能规范档案管理呢?深圳市档案局在这方面做了成功的探索。1998年8月,该局成立了档案寄存中心,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工作外包”的方式管理本单位的档案,这不仅规范了企业档案管理,还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这标志着企业档案工作组织形式上的重大突破,也是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社会化协作的先声。民营企业也应充分认识自身特点,适应社会化协作管理方式,创新发展档案事业,使档案工作紧跟时代步伐,在维护企业利益、促进企业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工矿企业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特点及监管探讨(2)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