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对警务工作进行监督。对一些违法违纪、以权谋私的警察及时处理。从行为主义角度说,这样不仅纠正了本人的心态,而且是对一些有其他不良想法的人一个警示,也是对群众和绝大多数遵纪守法的警察的一种奖励。同时,建立有力的监督机制,坚决杜绝在公安机关内出现非警务工作和其他一些不正确的行为。
第三,在适当的条件下提高警察的待遇,也是缓解警察心理压力的有效措施。低待遇不仅给警察很大的心理压力,也是许多违法违纪、不正当的警务行为出现的根源之一。对一些单位用不正当来源的“收入”私发“奖金”,以提高警察待遇的做法一定要坚决杜绝。这不但无助于警察的心理健康,反而是对一些不法行为的一种强化。
(三)勇于改变自我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曾提出,逃避不安全感是人的一种本能。但获得安全感有不同的方式,由此形成了非生产性倾向、生产性倾向等不同的倾向性。而生产性倾向是一种健康的人格倾向,它表现为一种自发性或创造性,而不是强迫性,他依赖自我内部的力量而不是外界,即使自己一无所有,一文不名,他仍然能看到自己的价值和力量。这是一种真正的安全感,,一个拥有真正安全感的人,喜欢尝试新的事物,喜欢冒点风险:而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就会惧怕未知的世界,即使拥有一切,他仍会感到不安。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勇于改变自己的人是最安全的人。随着自我的出现,随之而来的就是积极关注的需要。现实中,不少民警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丧失对新知识的热情、对学习的兴趣,这使他们无法适应新时期各项公安工作,因此,要勇于改变自我,知识的丰富是一种强大的内部力量,是获得真正安全感的有效途径。
(四)对广大公安民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心理素质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和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主要有三个,即个人、工作单位和家庭,其中个人因素在三种途径中起着主导作用,工作单位和家庭仅仅起着一般性的影响作用。我们认为,心理教育应是一种大教育,更是为了发现、追求和建立一种更好的生存方式。公安工作的成败依赖于民警的素质,而心理素质已经成为做好公安工作的重要因素。发达国家在选拔警察时,十分重视心理素质问题,它们把心理素质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上。美国、加拿大、英国和德国很早以前就开始重视警察的心理问题,并且制定出相应的全国性标准。基于我国公安系统的实际情况,全面提高我国警察心理素质主要应当采用以下一些方法,以调适警察心理压力。
首先,彻底转变思想观念。公安系统各级各类人员都要彻底转变思想观念。把全面提高我国警察心理素质摆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
其次,改革现行的公安教育体制。我国现行的公安教育体制已经不适应全面提高警察心理素质的要求,必须对现有的教育体制进行改革,转变思想,调整课程结构。我国公安院校培养目标是国家公务员,依据国家人事部录用国家公务员的各种规定,在录用国家公务员时必须经过面试,合格者方可成为国家公务员。面试实际上是一种心理素质的综合评定,公安院校的教学活动应当围绕这个目标来进行,特别是训练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地通过最后的面试。各公安院校应调整现有的教学内容,把心理素质的培养作为一项独立的内容。增强心理学教学时数,同时调整心理学教学内容,进一步缩小心理学基础理论教学模式,从而使心理训练成为心理学教学的主体。考试方法也相应地发生一定的变化,以评定学生心理素质为主、理论考试为辅。
第三,采取措施对在职警察进行心理训练。对于我国现有的在职警察,应当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心理训练。
1、以地方公安机关为单位成立心理援助机构。心理援助机构主要承担所属公安机关人员的心理援助工作,工作范围包括: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对心理障碍者进行治疗,为领导决策提供各种可能的依据,对需要心理援助的人员给予必要的援助。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汇报材料人民警察心理压力分析与解决办法(3)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