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型的文化和制度往往由于没有相互补充,使文化成为空的“口号”,制度成为“无源之水”,甚至有些企业为了追求个性化、差异化,片面追求文化或制度的标新立异,结果对企业管理的提升作用却微乎其微。
冲突型:是指企业与文化呈负相关,两者相互矛盾,相互冲突。企业文化倡导的内容和企业制度要求的内容互相矛盾,甚至完全相反。这时,两者对企业管理的作用就会相互牵绊,使员工无所适从。比如,有的煤矿企业把“安全至上”作为核心价值观,但是公司却对带病采煤、冒着生命危险抢救设备的员工大加表扬和奖励。这种制度跟文化完全背离,使大家也无法明确公司是否真的倡导“安全”。
当企业制度与文化对立时,企业员工就会因为遵守制度,不得不破坏公司文化,结果导致公司文化成为空的“口号”,甚至被遗忘。
梳理制度与文化对接
为了让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共同推动企业管理提升,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企业在进行制度梳理时,有必要理顺两者的关系,尽量让制度与文化对接,使两者关系呈现高度的一致性。
首先,企业必须对企业文化和与之相关的制度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析,明确他们之间的关系,哪些是一致型关系,哪些是离散型关系,哪些是冲突型关系。
其次,企业要根据不同的关系表现采取不同的策略进行改进。
对于一致型关系的制度,有必要进一步研究两者一致性的高低程度,对于一致性低的,进一步加以完善制度,以保证执行过程中文化得以强有力的制度支撑,员工更好的认同企业文化。比如,著名的牙膏品牌高露洁,其核心价值观有“沟通”这一条,他们的制度里规定,“管理层要不定期与员工沟通,保持信息畅通”。后来,为了更好地支撑他们的“沟通”文化,高露洁出台新的制度规定所有员工都必须佩带姓名牌,目的是使高管们在高露洁各地的工厂和办公室视察时也能更方便地称呼员工,从而更迅速地与员工沟通。高露洁这一典型事例就充分地体现出持续完善优化企业制度,让制度与文化更加切合、一致。
对于离散型关系的部分,企业有必要对企业制度和文化系统地梳理完善。一方面要重新审视本企业的文化,分析文化结构是否完整或冗余,对于不完整文化的要丰富内涵,对于冗余的部分可以考虑删除;另一方面,要仔细盘点企业现有制度规定,看是否部分或全部支撑了企业文化,对于缺乏的制度,要在对接文化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对于很多细化的制度却没有文化导向的地方,要看是否有必要设置如此多的制度,是否因为条条框框多而束缚了员工,没有发挥好制度应有的作用。
比如,“因您而变”的招商银行,始终把制度和文化当作制胜法宝。为强化支撑“优质服务”的核心价值观,招商引行在原有的“微笑服务、礼貌待客”制度基础之上,又增加了“人情味”服务要求。其实说白了,“微笑服务、礼貌待客”的服务只是体现在形式上,而“人情味”服务打起了“情感牌”,充分注入了“真情”在服务里,处处为“您”着想,因“您”而变。招商银行这一举措,一方面拓展丰富了“优质服务”这一核心价值观的人性化内涵,体现了时代特色;另一方面又梳理强化稍加“离散”的服务制度,从而更加贴合地支撑起服务文化。
对于冲突型,企业应该着重分析制度和文化哪一方面符合企业实际,是否是制度背离了文化的导向,若是这样,企业应根据文化对制度加以删除或调整,象前面文中提到的一些煤炭企业,如果认真对接“安全“文化,就应该调整制度对那些不注意安全生产的员工以示警戒。
总之,制度梳理过程中会同时涉及到两个层面:制度层面和文化层面。企业在梳理制度的时候,除了要根据制度执行的实际情况查漏补缺,还要对接企业文化,使制度符合文化的导向,使其真正作为文化的载体有力地支撑文化;同时,企业也会因制度梳理而重新审视企业的文化,丰富完善,最终让两者关系密切一致,补充协同,更好地提升企业管理,达到推动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企业文化制度梳理要与文化对接(2)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