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文化素质有了较大提高。我县十分重视对村干部的文化素质教育,在村干部的选任时提出了文化要求,同时积极利用农函大、乡镇党校、党员电教等形式加强对村干部的培训,使村干部的文化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在全县3439名农村固补干部中,高中以上文化的占44.6%,较1999年上升了11.2个百分点,且中专及其以上文化的147人,占4.3%,较1999年提升了近3个百分点;初中文化的占46.9%,较1999年降低了8个百分点;小学文化的291人,大多是工作经验丰富、威信高,受群众拥护。今年起实施“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工程”,投资11万元在县委组织部建立了“隆回党建”网站,在县委党校建立了中央党校卫星教育站,26个乡镇建立了电脑网络,分期分批组织农村党员和村组干部接受远程教育培训。今年来,已先后举办村党支部书记、村级后备干部培训班12期,1000余名村干部和后备干部接受了远程教育,210名村组干部(包括后备干部)通过远程教育获得了中专毕业证书。
五是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稳中有进。我县重视后备干部对伍建设,后备干部队伍在人员类别、年龄和文化结构方面比较合理,且大部分有一技之长。在1547名后备干部中,80%是科技专业户、致富能手和私营企业主,73%是高中、中专毕业生和复退军人。其中35岁以下的占57%,36岁至45岁的占16.4%。高中以上文化的占73.4%,初中文化的106人。56%的后备干部掌握了种养、加工或驾驶等一至两门实用技术,家庭经济比较富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县村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村干部队伍建设中,部分村和村干部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有:
(一)选拔任用的民主程度有待提高。
部分村在村干部选任方面,仍然存在沿用传统方式多,新的方式少,村党支部“两推一选”等好的做法还没有全面推行,不能很好地征求广大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在村委会选举中,部分村民的参与意识不强,热情不高。有些村民怕耽误农活,不愿参加投票,在选组长时,则干脆抽签了事或轮流担任。
(二)教育培训机制有待完善。
一是村干部教育培训机会少,制度难健全。对村干部的培训极少数乡镇没有形成制度,个别乡镇一年到头难得举办1-2期村干部培训。二是培训的内容贫乏,主题不突出。大多是传达贯彻上级有关会议精神和传授普通的病虫害防治知识,对市场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实用技术、特别是新农业技术的内容教少。三是培训方式简单,手段不先进。一般是采取订阅农业报刊杂志、播放电教片、发送农业科技资料等形式,很少请专技人员授课、实地培训或外出参观,效果不理想。
(三)管理监督工作有待加强。
一是村民对村干的监督流于形式。近几年,各村进行了村级财务清理,实行了村务公开,设立了村务公开栏,对村干部的监督起了很好的作用,但仍有极少部分村财务清理走过场,村务公开内容不及时、不完备、不真实。村干部的离任审计工作一部分村没有正常开展。本应由村民大会讨论决定的大事,一些村却由村干部几个人说了算,村民一年到头甚至几年也没开一次村民大会。二是乡镇对村干部的监督管理难以到位。就目前的管理体制来说,乡镇对村干部的监督管理还没有一套全面有效的且操作性较强的制约机制,一般只有乡镇农经站每年例行进行一次村级财务审计。
(四)极少数村班子战斗力不强。
一是少数村支两委班子不团结。存在支部书记独政和村委会揽政、“两委”争政或搁政现象,村干部互相扯皮,互相拆台,工作互相推诿,个别甚至把这种权利之争作为家族、宗派势力谋取利益的工具。二是少数村干部工作不安心。根据统计,在家不安心工作的村主干89人,占村主干总数的近2.6%,这还不包括其他一般村干部。外出务工半年以上的村干部188人,其中村支书19人,村主任36人。三是少数村班子驾驭全局的能力和水平不高,在群众中没有威信。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调研报告基层村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范文(2)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