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心中的“百姓干部”
作为一名老党务工作者,马老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他下村社工作,都是到农户家吃便饭,赶不上饭点就到小卖店买个面包充饥,从不麻烦基层干部,在今年开展的“党员致富带动工程”活动中,他和包村干部足足用了两天时间,深入到薄弱村36名党员家中,详细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这36名党员分布在6个交通不便的自然屯里,往返都是难走的山路,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同志们都劝他不要去了,可他坚持说:“我一定要亲自去看一看,也好帮这些困难党员想想致富的法子。”他拄着棍子吃力地走在队伍最前面,看着他瘦弱的身体,在场所有的人深深体会到了一个老党员的百姓情结,都不由得流下了眼泪。他经常送党课进村屯,及时地把党的富民政策传达给农民,无论严冬酷暑从不耽误,有好的致富项目他都及时与农民联系。他认为自己是代表党组织来到了群众中间,就应该为老百姓尽心服务。每次一见到他进了村,群众就会主动围上来问:“马书记,您又给我们带来啥好消息了?”马老愿意到群众中去,特别喜欢参加农民党小组活动,由马老组织成立的样子哨镇养牛协会党小组第一次召开党小组活动,特意邀请马老参加,当时正赶上他身体不适,家里人都劝他别去了,他硬是吃了几片药,赶了20多里路,提前到了活动地点。全镇农村255名党员,100多名入党积极分子,他都走访、交谈过。看望老党员,访问贫困户,了解专业户是他进村入屯必办的三件要紧事,他还能及时协调党组织帮助农户解决生产、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他特别关心农村的教育事业,在为教师党员讲党课的时候,他总是深情地说:“咱们都是教育人的人,你们抓的是基础教育,我抓的是党员教育,咱们可一定要对得起党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呀”。20年来,他为党员和群众办了许多好事、实事,受他资助过的群众数不胜数。他在样子哨镇的党员群众中有好几个称呼,孩子们喊他“马爷爷”、党员称他是“马老师”、机关干部称他“马书记”、群众称他是“老百姓的干部”。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2004年上半年,马老应邀参加了通化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事迹报告团,就如何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细胞工程”建设在各市、县做了专题报告,引起了各市、县党务工作者的强烈反响,都对马老高深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尤其对这名老党员的高尚情怀无比钦佩。在他的努力下,样子哨镇委党校曾被中宣部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校,并确定为中宣部百个联系点之一,马老本人也在199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
成绩面前的马老并不满足,他仍然象一头犁地的牛,在新时期农村党建园地里,向着更广阔、更美好的目标迈进……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先进事迹农村党建耕耘人——党校副校长马玉良先进事迹(2)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