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扎扎实实地发展农村经济。一是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上,大力发展水稻、脐橙、烤烟、厚朴、蔬菜等优势产业,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建成各类农产品基地92个。以脐橙为主的优质水果面积12万亩,其中脐橙9.2万亩,建成了白马渡水淹区、祥霖铺下蒋、上关3个万亩脐橙基地及寿雁新村等11个千亩以上脐橙基地;优质药材厚朴存土面积8万亩以上。今年,落实粮食生产计划74.87万亩,其中,上半年种植水稻38.51万亩,比去年增加了3.46万亩;发展烤烟2.46万亩;造林7.4万亩。在养殖业结构调整上,大力发展优质畜牧业,全县已有6个万头猪场破土动工建设,新发展年出栏生猪5000头的大户86户,年出栏生猪1000头以上的大户116户。二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两年多来,全县发展了科茂林化、谷源粮油、香穗实业、乡里来竹业、兴达油脂等农产品加工企业30余家。去年,我引进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亚洲果业。该公司投资6000万美元,在我县兴建柑桔基地5.25万亩,新上一条柑桔打蜡与冷藏生产线,实行产、供、销一条龙开发。目前,该公司已租赁土地6000余亩。三是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全县已基本实现乡乡通移动电话和村村通程控电话。多方筹集资金,加强了农田水利建设。我到县政府任职以来,已安排资金120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全县5100余处水利工程进行了全面维修,改善和新增灌溉面积4.58万亩。
4、不遗余力地完善基础设施。交通方面。洛湛铁路道县段正在铺轨,可望年底通车;s323线道县至永安关段改造,预计年底可竣工通车;厦蓉高速正在开展征地拆迁工作;道贺高速进入实质勘测阶段。针对我县少数民族地区或偏远山区的行政村通村公路建设难度大的实际,我们对这些行政村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实行每公里提高补助标准2-5万元。两年多来,全县改造通乡公路9条153公里,完成通村公路改造975公里,其中水泥硬化758公里。电力方面。完成了城区电网和一、二期农网改造任务,上坝库区、双牌水库道县淹没区电网改造工程进展顺利,改扩建了一批输变电设施。目前,全县建有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4座、35千伏变电站7座。城市建设方面。到县政府任职以来,把改善城区面貌、树立文明卫生城市形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以科学规划引领城市发展,以亮点工程提升城市品位,以严格管理塑造城市形象。两年多来,全县共投入城建资金19亿元,实施了商业乐园、火车站新区、东洲大道、五里牌汽车总站、道州商业广场、爱莲商业广场等城区重点项目建设;完成了潇水二桥、滨河路一段、敦颐广场等城区配套项目建设。提出了“保畅安、抓靓点、解民难、树形象”的城市管理要求,安排专项资金对城市重点区域、重点部位进行改造。去年以来,投入资金310万元,配套完善了滨河路休闲景观带,完成了濂溪南北路河堤靓化、美化工程;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完成了红星路、月岩中路排水管网改造和营江路口改造工程;投入资金100余万元,撤除了潇水南路、道州路中间隔离带和交通转盘。县城建成区面积由17.5平方公里拓展到20.5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为31.6%。
二、抓民生,促统筹,努力实现社会大和谐
两年多来,我始终坚持深入基层听民意、解民忧、帮民困,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一是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近年来,全面落实了各项惠农政策,使农民得到了实惠。仅2007年,全县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油菜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能繁母猪补贴和保险、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资金、退耕还林补贴、公益林补贴等各项惠农资金9944.15万元。二是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在财政并不宽松的情况下,坚持压缩其他支出,增加社会保障预算,逐步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城市低保实行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全县参保人数7680人;全面推行农村低保制度,参保13873人,实行了农村贫困人口小范围低标准的最低生活保障。推行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全县788人享受了这一政策,救助金额达200万元。进一步推进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今年参合农民增加到51.48万人,参合率85.72%,比上年提高了5.51个百分点。全面启动城镇医疗保险工作。实施了14所乡镇卫生院和80个村级卫生室建设,启动了360个行政村通广播工作。妥善安排全县因支持重点工程建设失地农民生活,为他们办理了城市低保,并提供岗位,解决其就业问题。同时,在工业园区建立了安置小区,帮助被征地拆迁农民解决住房问题。在各类灾害面前,我始终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述职报告在省委督查组汇报会上的述职报告(2)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