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壮大农业特色产业规模,增强经济发展的支撑力
按照“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思路,扩大特色农业种植规模,强化龙头建设,使我镇农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一是壮大冬小枣产业。继续扩大冬小枣种植规模,积极推进冬枣产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建成冬枣标准化生产园4个。同时加快古园、天天等食品加工企业与我镇枣农利益共同体的建立,使其尽快形成“公司+农户”的产业化格局。二是强化龙头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后王桥无公害果蔬市场的建设,对市场的地面和摊位进行重新建设,完善市场设施,提升市场档次,不断扩大市场覆盖面,使其成为我镇群众增收的“龙头”。三是强力推广沼气池建设。按照“大力宣传,重点推进,全面开花”,的思路,对沼气池在美化、净化人居环境,转变传统生活观念的作用进行宣传,充分利用沼气省钱、省力的作用,重点在全镇的养殖户中大力推广(尤其是养猪专业户),以进一步降低养殖成本,扩大养殖规模总量,形成“大规模,小群体”的养殖模式,提高养殖户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着重抓好中留村、**、街西等养殖大村的宣传推广工作。力争在2006年使沼气池总数达到150个,并培树沼气池致富典型2—3个。四是全力搞好农业开发项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积极搞好东马、西马两村的8000---12000亩的土地开发项目,平土地,挖沟渠,建桥涵,打机井、铺管道,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田综合使用效率,转变传统靠天吃饭的种植模式。
四、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和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增强经济发展的保障
按照“提高素质,增强发展能力”的目标,结合第三批先进性教育和黄骅市第七届村委会换届这两项工作,大力实施“四大工程”即“素质工程”、“惠民工程”、“培养工程”和“整建工程”。一是“素质工程”。结合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通过举办党员远程教育班、政策理论班、农技管理班、开设村干部论坛等方式,系统全面地提高农村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带领群众致富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村干部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能力。二是“惠民工程”。在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以解民难、办实事为着眼点,在基层党组织中实施“实事承诺制度”进一步健全惠民“组织网络”,拓宽惠民“帮扶网络”,完善惠民“督导网络”,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三是 “培养工程”。结合第七届村委会换届工作,采取重点培养、加强引导、强化培训等方法和“三选一保”的机制,把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入党积极分子,把勤劳致富的优秀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党员干部培养成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模范,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的执政能力,并着力解决三年不发展党员的村。四是整建工程。成立专门整建班子领导小组,对51个村委会进行换届,按法律程序,通过认真筛选,重点考察等方式筛选群众威望高,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思想境界高的党员干部组成村委会。同时实施“三治”活动,对“瘫、懒、弱”的党支部进行专门调整,使全镇基层组织建设的战斗力进一步加强。
五、着力解决群众急、难、盼、怨问题,兴办各项社会事业
一是投资160万元新建柳林庄联校、土楼联校120间,并完善各种教学设备;千方百计筹资金,对全镇主干道进行维修造面,方便群众出行,同时抓好前赵村、前尚、前排等村的村内道路修建工作;积极协调外援,筹措资金,打机井,上净化水设备,解决周郭庄、前赵村、西留村等无井村的人畜饮水问题。
二是成立专门班子,制定长远规划,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实现由典型村创建向一般村创建,由单个村创建向成方连片创建的转变,主要抓好西赵村、中泊庄等村的创建工作。
三是加大协调力度,保证国家重点工程项目顺利实施。
四是充分发挥镇人才服务站的职能,健全乡村两级劳动服务网络, 06年计划输出劳务人员400人。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年终工作总结乡镇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4)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