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医疗条件的逐步改善,为城镇居民及时就医提供了有利保障。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城镇居民自身保健意识逐渐增强,更加重视身体的保健调养。对保健器具、滋补保健品的需求不断增加。2008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用于医疗保健的消费支出达769.8元,总消费支出比重达8.76%,是1992年城镇居民用于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24.4倍。2008年农村居民用于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为210.3元,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6.7%,比1992年增加了3个百分点。
6.精神生活丰富多彩,旅游消费成为热点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居民文化消费的快速增长期已经到来。这不仅对居民消费的增长产生相应的刺激作用,更重要的是对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产生更大的推动力,同时,也将会使人们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新兴产业,旅游消费走进百姓生活。双休日、节假日的增多,收入的增加,为旅游消费提供了时间和资金的保障。城乡居民的旅游消费呈现出强劲增长势头。
7.注重精神文化消费,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经济的发展要求人们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人们对知识需求日益增强,城乡居民越来越重视教育的投入,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成为居民生活的新消费热点。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教育投资已成为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一个重要部分。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8年全省城镇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类消费人均支出1041.9元,是1992年的8.2倍。2008年农村居民在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方面的支出也在不断的增加。
随着现代化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服务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服务行业的发展为居民的生活提供了方便。人们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开始追求一些享受型生活。以上这些数据的变化充分说明了山西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消费在下降,发展和享受型消费在上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人民生活由温饱走向富裕。
四、对城乡居民收入、消费的展望
(一)目前城乡居民收入、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
几年来,随着党的各项富民政策的逐步实施,山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总体上有了快速的提高,但也存在着收入差距过大、生活负担过重、内部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1.收入的增长落后于经济的增长
2008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6938.7亿元,与1992年的551.1亿元相比,按可比价计算平均年增速为11.8%左右,而这个时期全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影响,实际增长6.0%和5.5%左右,比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速分别低5.8和6.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明显低于经济增速。
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扩大趋势
城乡居民收入总体水平提高,可以说是改革不断深入的成果。但收入差距也有逐年扩大的趋势。1992年,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为2.5:1,到2008年扩大为3.2:1,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3.城乡居民消费倾向偏低
随着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居民消费与储蓄也相应增加。但相比之下,居民消费提升的速度远小于储蓄提升的速度,形成了“高储蓄、低消费”的局面。这主要是因为:(1)传统思维的影响,尤其是经济落后地区,受到经济水平的限制,认为只有储蓄了才能消费,导致平均消费倾向偏低。(2)教育费用持续攀升大大强化了居民储蓄意愿,影响了居民消费倾向。(3)城乡居民住房投资支出对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降低有着重要影响。(4)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如失业、养老、医疗等影响,使人们对未来生活保障信心不足,消费意愿降低。
(二)对城乡居民生活变化趋势的展望
近几年,省委、省政府响应党的号召,相继出台了多项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综合几年来城乡居民生活变化情况和有关部门在社会保障、养老等各方面有效政策的逐步落实,预计全省城乡居民生活方面在未来将呈现以下一些特点: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汇报材料由贫穷走向富裕---山西省经济发展纪实汇报(6)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