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区群众性舞蹈活动中的“喜”与“忧”(2)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xuecool-com或QQ:
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而且对普及推广群众性的舞蹈活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笔者是一个有着近20个年头的群文舞蹈工作者。当前山区群众性舞蹈活动的蓬勃开展,笔者感到无比的欣喜,欣喜之余,又有几分忧虑之感常常萦回脑际。
一是数量大于质量。这里主要是指的表演性舞蹈。如2004年县城的广场文化活动演出的500多个舞蹈节目,能称得上上乘之作的很少,过目不忘的就更少见了。究其主要原因,怕是缺乏精品意识。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文化工作提出的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对我们的要求,还是文化艺术不断繁荣发展的要求。只有努力创作一大批优秀作品,才能弘扬主旋律,唱响主旋律,最大限度地振奋人们的精神,鼓舞群众的斗志,凝聚民族的力量,激发社会活力,用艺术精品去占领群众的业余时间和精神空间,为新时期的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二是设施设备简陋。据笔者所知,眼下县城无一处象样的群众性舞蹈活动场所。就是几处少儿舞蹈培训班(或少儿舞蹈学校),也是临时租用的房屋,无练功房,音像设施等几乎等于零。这显然是与县城群众性舞蹈活动的开展极不相适应的。
三是发展极不平衡。眼下的形势是:县城好于乡镇,场镇好于农村。就是县城,发展也不平衡。如县城的8个居委会,有百分之八十的居委会,领导重视、认识到位,购置有腰鼓、绸扇、少数民族服装及必要的舞蹈活动演出道具。少数一两个居委会,很少组队参加县里举办的舞蹈比赛及演出活动。
四是舞蹈编导人才缺乏。舞蹈人才,特别是编导人才缺乏,是制约群众性舞蹈活动不断迈向新台阶的关键所在。据笔者回忆,文化部举办的“群星奖”,从1991年举办以来,连续举办了14届,就舞蹈类来讲,县里只有1次选送1个舞蹈节目到重庆市应选,结果:无缘。原因只有一个,舞蹈的编导人才缺乏。
其它还有领导的重视程度、必要的经费投入、业务部门抓此项工作的力度等,都在忧虑之列。
群众性的舞蹈活动扎根并活跃在群众之中,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只有不断在发展山区群众舞蹈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就能充分发挥群众性舞蹈活动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心得体会浅谈山区群众性舞蹈活动中的“喜”与“忧”(2)在线全文阅读。
浅谈山区群众性舞蹈活动中的“喜”与“忧”(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