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抓为民,彰显司法人文关怀
司法关注民生,审判情系百姓。一是畅通立案渠道。继续采取预约立案、上门立案、口述立案、诉讼引导、风险提示等措施,方便群众诉讼。对赡养、扶养、抚养纠纷,实行立案、审理、执行“三优先”,快捷有力地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二是畅通信访渠道。我们以“院长接待日”为平台,按照“有理推定”接待来访,做到耐心倾听、答疑析理、宣讲法律、真情沟通、解决问题。全年共接待来访237人次,处理来信138件,办理交督办案件41件,已完全息诉息访40 件,息诉息访率98%。如,州中药材研究所申请执行杨秀平排除妨碍案,前后历时五年之久,双方当事人均多次上访,杨秀平因补偿款不足额,情绪更为激烈。我院主要领导接待后,协调相关部门现场重新丈量土地,补足差额,既促成了和解执结,又切实维护了上访人的合法权益。三是畅通救助渠道。全年共为126名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依法减免缓诉讼费35.7万元。我们还先后从省高院、州法院、市政府、市民政局、保险公司等单位为当事人争取司法救助金、困难补贴款74 万元,帮助解决当事人的实际困难。
四、抓基层,规范人民法庭管理
人民法庭是人民法院“基层的基层”、是践行司法为民“关键的关键”,是树立司法形象“窗口的窗口”。一年来,我们采取领导精力下移、审判骨干下移、物质装备下移等方式全面加强人民法庭工作。一是调整充实力量。我院通过人事调整,将院机关1名中层正职及3名刚通过司法考试的年轻人调到法庭担任正副庭长,充实了三岔办案组、沙地办案组、白果办案组的审判力量。二是规范经费管理。我们成立工作专班,对各法庭历史遗留债务进行了全面清理核实,从院机关挤出资金39.9万元消化紧要债务,确保运转。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人民法庭公务经费管理暂行办法》,保障办案需要,规范收支管理,建立激励机制,促使法庭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三是改善司法条件。在市、乡(镇)党委政府及村级基层组织的有力支持下,目前已有4个法庭搬入新楼办公,具有民族特色的白杨法庭审判综合楼即将动工,新塘法庭新址已经选定,新增办案用车5台全部优先调配给法庭使用。6个法庭都配齐了电脑、激光打印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院机关与各法庭实现了司法统计、执行信息的网络化管理。2007年,6个法庭的诉讼案件审结率为96%,调撤率为83%,执行案件和解率为 99%,执结率达100%,基本实现了房漂亮、事公道、人精神、物整洁的法庭管理目标。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市法院的工作之所以能取得一些成绩,主要得益于环境好、人心齐。一年来,市委主要领导专程到法院调研,多次听取法院工作汇报,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提出殷切希望,为法院工作撑腰鼓劲。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率18名组成人员旁听庭审现场指导、视察人民陪审员工作开展情况,寓监督于支持,人大代表们直接参与、支持法院做调解、执行、息诉等工作,为我们提供了坚强后盾。市政府领导在经费保障和人员编制上倾斜支持,经费保障水平位居我州县市法院前列。市政协领导带领16名委员到法院听取汇报、开展座谈、建言献策。市政法各单位和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对法院执行工作予以密切配合;州法院在加强监督指导的同时,在人、财、物上予以倾力扶持;全院广大干警职工团结拼搏、勤奋工作,领导带头实干、庭长勇挑重担、老同志传帮带、年轻人敢为先的氛围基本形成。在2008年,我院先后被州委、州政府授予“最佳文明单位”,被州委政法委表彰为“十佳政法单位”,被州法院评为“模范法院”,被市委评为创建 “满意工程”示范单位,被市综治委授予“见义勇为突出贡献奖”,全院共有38个单位和个人受到市级以上表彰。总之,没有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社会各界给我们营造良好的司法环境,法院工作不可能取得新进展。在此,我谨代表恩施市人民法院向各位代表和关心支持法院工作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年终工作总结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市人民法院年终工作总结(3)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